刘汉雄专访: 攻克慢性房颤治疗的最后难关——个体化基质标测和消融
2016-03-17 10:23
严道医声网:能否请您简单介绍一下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在心电生理领域发展的特色?
阅读数: 1164
刘汉雄教授:心电生理与起搏专业,是我们医院老牌的一个强项。上世纪80年代早期,医院的老一辈专家还参与了国产起搏器的研究开发。现在我们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引进最新的技术手段,如CRT,多部位、多电级起搏等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
心房颤动的射频消融是本世纪初心律失常治疗的里程碑式的进展,我科从2003年开展这一技术以来,一直致力于这一热点问题的研究,目前对慢性房颤如何进行基质标测是提高消融成功率的最后难关,我们提出了基于瘢痕电位个体化的标测指标和房颤发作状态的消融策略,可提高疗效,在国内外同行中获得共鸣,为解决该难题提供了有益的探索方向。
三维射频消融是最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开展这一手术,对医院的硬件软件条件要求都更高,如导管室的建设,医院各个部门的配合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医院开展三维治疗几乎是和全国的大中心同步的,并率先在四川省内开展了三维指导下的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我们的治疗水平也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去年在大连召开的第十三届心房颤动国际论坛专门邀请我在会上进行了三维射频消融的手术展示。
我们一直注重起搏器的前沿领域研究,如在远程随访领域我们就形成了自己的成果。CRT最后的程控是一个难点,很多地方装上起搏器后,程控跟不上起搏器功能,导致有些功能不能发挥,甚至起反作用。为了做好远程随访,我们据经验和理论,总结出一个程控的公式,将以前的公式大大简化了。这样就可以实现快速的程控。按照原来常规的程控,一个病人可能要花3~4个小时,甚至程控效果还不好。而按照我们的这个公式,如果操作熟练的话,十分钟以内就可以成功。这个成果发表在国际心脏病学杂志上,影响也比较大。不久前,该杂志公布了2015年发表的全部文章排名的前二十名,我的那篇文章排在了第八名。从最初的一个想法到现在这个结果,可以说前后经历了快十年的时间。对此,我们也申请一个专利,叫做心脏再同步化起搏术后程控的新算法。
在本次会议期间,还举行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CRT培训中心成立暨授牌仪式。这也标志着,我们医院在心电生理起搏领域的地位进一步得到了全国同行的认可。在今后,我们将将充分发挥中心优势,将技术传递给更多青年、基层医生,更好地发挥中心的培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