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CRT植入医师培训- 华西医院基地培训”将于2016年3月4日在华西医院举办,严道医声网有幸对此次会议主办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进行了专访。
1 心力衰竭发病现状
刘兴斌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几乎所有的心脑血管疾病最终都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治疗效果越好,心力衰竭的患病率越高。在我国,最常见的导致心衰的疾病有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等。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患者预后差。有资料显示,心衰病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五年。近年来,药物、器械治疗不断发展,在改善心衰患者症状、改善患者预后情况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总体来说,还不能让人满意。
2 心衰器械治疗有待进一步普及推广
心衰的治疗方式,可分为药物治疗与器械治疗。器械治疗可分为两部分:
植入式心律复律除颤器(ICD):
心衰患者中,约50%患者死于心律失常性猝死。很多猝死都是由于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的,ICD可诊断并终止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能有效降低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
即双心室起搏治疗,是治疗心衰非常重要的措施。CRT使心房和心室之间、左右心室之间、左心室各个部位之间协调工作,增加心输出量,提高心脏作功效率。在缓解症状、改善预后、降低总死亡率、减少住院次数等方面疗效显著。
刘兴斌教授提及,心衰器械治疗循证医学证据充分,各国权威指南对心衰的器械治疗都一致给予了I类适应证推荐(A级证据),我们应该在临床心力衰竭治疗过程中积极向患者推荐。我国心衰发生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似,但数据显示,我国ICD、CRT的植入量与发达国家相比,约为发达国家的1/200~1/500。
所以,心衰器械治疗尚待进一步发展,需要全国广大心内科同仁一起努力,提高心衰器械治疗比例,让更多的心衰患者从器械治疗中获益,降低死亡率,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3 如何提高我国心衰器械治疗水平
刘兴斌教授谈到,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多数患者也有医保,因此,经济压力不是心衰器械治疗比例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
提高心衰器械治疗比例,重在更新医生治疗理念,提高医院技术水平。
普及心衰器械治疗理念
部分医生不重视器械治疗。部分心衰患者症状不明显,从未发生室速室颤,因此未引起重视,没有提前植入ICD。如果突然发生室速室颤,在院外一般就直接导致死亡。如果在心内科监护病房内,及时除颤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很多医生对CRT、ICD的不够了解,不够重视。很多应该进行器械治疗的病人没有医生向患者推荐。因此需要提高全体医生的观念,普及心衰器械治疗理念,让广大医生充分了解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相关知识。
掌握心衰器械治疗指征
慢性心力衰竭器械治疗的指征其实比较简单:左室射血分数低于35%的都是猝死高危病人,都应该考虑ICD植入;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阻滞(LBBB)的都应该考虑CRT植入。
发生过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脏骤停史的病人,以及慢性心力衰竭左室射血分数持续低于35%的病人,猝死风险很高,应该建议行ICD安置术。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人需要行双心室起搏器(CRT)安置术恢复心脏收缩协调性,缓解症状改善预后。所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以及冠心病心肌梗死后等可能发生心力衰竭的病人均应定期做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ICD及CRT指征,对于有指征的病人及时进行器械植入治疗,以改善预后和缓解症状。需要强调器械治疗宜早不宜迟。到心力衰竭终末期再进行器械治疗往往效果很有限。
广泛开展器械治疗技术培训
很多地方医院没有广泛开展ICD、CRT器械治疗,植入技术水平有待提高。据统计,2015年中国CRT植入数量超过10例的不到60家医院,超过100例的不到5家。因此需提高各大中型医院心衰器械治疗水平,主要是提高ICD、CRT的植入技术以及提高术前术后病人管理水平。ICD植入相对比较简单,CRT相对困难一些。目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与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正在全国展开CRT 植入医师培训项目。华西医院于1999年由黄德嘉教授带领下植入全国首台CRT,累积多年植入经验和治疗心衰患者的经验。作为首批CRT植入医师培训中心,我们希望更多医生到华西医院接受培训,跟台操作,掌握CRT的植入技术。同时我们会组织理论培训,使接受培训的医生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和时机、术前沟通内容和技巧、术后综合管理知识与技能等。一般只要有常规起搏植入经验的医生均可以参加这个培训,通过短期培训都可以迅速掌握心衰器械治疗的相关理论知识,并掌握ICD、CRT植入技术。
我们希望通过广大医生共同努力,使更多应该植入CRT、ICD的患者获得有效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为广大心力衰竭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