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水“谈”心|群星璀璨,“2022ACC重磅研究专家谈”成功召开
图片

2022年4月4日,第71届美国心脏病学会科学年会(2022ACC)在华盛顿圆满落幕。会议发布了三十余项近年来临床试验的重磅研究结果,对心血管业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使广大心血管同仁全面理解研究精髓,由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承办,北京慢性病防治与健康教育研究会与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专科医师分会、北京大学教学部心血管内科学部共同举办的ACC2022重磅研究专家谈于2022年4月9日在北京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会议大厅及云端会议室成功同步召开。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刘巍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祖凌云教授作为共同主席。来自北京的40余名知名心血管专家对16项重要研究进行了精彩的解读及点评。 

图片

本次座谈会包括“药物治疗进展”、“血脂研究进展”、“抗栓研究进展”、血运重建策略”以及“介入技术相关进展”五大板块,着眼于临床最新研究结果向国内临床实践转化的解读与剖析,通过学术讨论加深对前沿进展的理解,并对业界同行进一步拓展前沿研究提出新的方向。韩雅玲院士作为特邀嘉宾,对会议致辞道“本次会议能为心血管学界同道提供最新学术信息的交流平台,有助于国内学者充分了解前沿研究的重要临床意义”。

图片

随后由安贞医院周玉杰副院长发言,强调了ACC2022大会公布的重磅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如Mavacmten临床研究对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临床诊疗提供了新的内科治疗策略。北京积水潭医院赵兴山副院长致辞,称在疫情背景下通过线上、线下交流平台的对于心血管同行深入了解目前最新进展具有重要意义。

刘巍教授作为大会主席,在开幕式上表达了对与会嘉宾和各位观看会议的同仁的感谢,“希望通过积水潭医院心内科团队的努力”来为大家提供一个高效、专业的交流平台。

 会议内容简介

▼▼▼

一、药物治疗进展

图片
图片

Omecamtiv Mecarbil是一种选择性的心肌肌球蛋白激动剂,它在早期研究中证实了对于心衰患者在降低心血管死亡和心衰复合终点的显著作用。此次METEORIC-HF研究则针对改善心衰患者的运动能力进行了双盲对照探究。郑梅主任在会上讲到“尽管近年来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取得了很大进步,但心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总体预后仍然堪忧。以心肺运动试验为标准判断的运动能力对于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METEORIC-HF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招募了276名有症状的(NYHA II级以上)HFrEF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在20周后运动能力的改善情况,主要终点而言,心肺运动试验测得的峰值摄氧量,两组间并没有显著差异。次要终点(用于评估心肺功能)也没有组间差异。郑梅主任提出“提高心衰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能力,可能是未来心衰治疗的探究方向”。

图片

来自宣武医院的李静教授点评到:目前针对心衰患者的治疗,已经从降低死亡率逐渐进步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患者健康生命年限。心衰指南推荐的B受体阻滞剂,ACEI,ARNi,MRA等药物均不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能改善运动耐力的药物主要集中在强心药物上。OM药物带来很大希望,研究对心衰患者运动能力进行了前期探索。而且该药为口服药物,方便患者院外服用。尽管METEORIC-HF研究得到阴性结果,但研究结果从降低死亡率、住院率等硬终点转换到生活质量,运动耐力的评价,是一很大创新。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发表,为心力衰竭患者改善运动耐力,提高生活质量提供更多的临床证据。

图片

HCM是一种以原发性左心室肥厚为特点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左室流出道梗阻。目前并没有针对HCM的无创特异性治疗手段。马旃主任解读的VALOR-HCM研究采用了Mavacamten药物,它是一种心脏肌球蛋白靶向抑制剂,可以减少肌动蛋白-肌球蛋白桥接,克服HCM心肌过度收缩的特性,从而降低LVOT压力梯度,提高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该研究作为3期、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临床研究,纳入美国19个HCM中心的112名患者,作为主要终点,在16周时,安慰剂组仍有76.8%的患者(43例)达到2011 ACC/AHA指南推荐的消融手术标准,而mavacamten组仅有17.9%的患者(10例)达到相应手术标准。马旃主任指出mavacamten可以减少梗阻性HCM的室间隔消融手术干预需求,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作为首个治疗HCM的心肌肌球蛋白抑制剂,为患者带来希望。

图片

来自安贞医院的刘彤教授指出:mavacamten对于肥厚梗阻型心肌病的药物治疗是从无到有的突破,其安全性在VALOR-HCM研究中得到证实,与安慰组相比有效降低非持续性室速的发生率,未来mavacamten的长期研究应当着眼于能否切实有效减少手术干预的发生率,相信未来的oHCM患者将会迎来更多的曙光。

二、血脂研究进展

图片
图片

APOLLO研究为一项安慰剂、对照双盲剂量范围试验,于2020年11月-2021年7月,从3个国家的5个中心,共纳入32例无已知心血管疾病,且血浆Lp(a)≥150 nmol/L的受试者,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或4种单剂量SLN360治疗组。王会娟主任指出,作为药物的一期临床研究,该药物没有发现重要的安全性问题,作为Lp(α)抑制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药物,SLN360其I期临床试验的安全性问题,为Lp(α)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提供了基础,期待未来进一步研究的结论。

图片

来自阜外医院的吴娜琼教授指出,APOLLO研究作为I期药物临床研究,其主要的目标是对药物耐受性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目前,研究者已将研究随访时间延长至1年,以评估SLN360的长期安全性及作用持续时间,如可顺利通过I期临床研究,下一个挑战需在更大的样本量及更广泛的人群中评估该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外SLN360在亚裔人群中的启用时机以及降低Lp(a)的作用是否同样显著仍需要进一步探讨。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陈红教授补充到:目前业界普遍认为LP(α)对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以及主动脉钙化存在相关性,SLN360的开发为探究LP(α)干预获益的临床研究带来了机制上的可行性。

三、抗栓药物治疗进展

图片
图片

Bentracimab是一种静脉注射的重组人源单克隆抗体片段,可以与替格瑞洛及其主要活性循环代谢物结合,在5分钟内逆转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的徐新娜主任介绍了ACC大会公布的一项以Bentracimab为中心的小规模临床研究,该研究评估了Bentracimab在50-80岁受试者中对于替格瑞洛抗血小板作用进行逆转的疗效。结果显示,Bentracimab立即显著逆转了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无血小板功能反弹的证据,也没有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徐新娜主任指出:该药物作为FDA授予的“突破性药物”,能为接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多的安全保障,在需要接受外科手术的围手术期冠心病患者有重要临床意义。

图片

来自航天中心医院的张萌教授补充道:早期REVERSE-IT研究中期分析结果显示,Bentracimab静脉应用后5分钟即可表现出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且72小时内没有血小板反弹作用。本次ACC公布的2B期研究在中期研究基础上,选择既往没有冠心病患者进行探究,对于Bentracimab的逆转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验证。但对于年龄>80岁的患者需要更多的研究去验证,而在接受双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人群中需要更进一步探究。

图片

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的赵颖医生介绍到:房颤抗凝和出血的抉择是目前主要的临床关注,Asundexian是一种小分子化合物,是最近开发的数种FXIa抑制剂之一。根据其在止血和凝血中的作用,抑制XIa可以起到抗凝的作用但基本不影响止血。在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中具有较好使用前景。PACIFIC-AF研究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阳性对照、双盲双剂量的Ⅱ期试验。该试验入组45岁以上具有卒中和体循环栓塞风险需要抗凝治疗的房颤患者,主要终点为ISTH大出血和临床相关非大出血。与阿哌沙班比较,Asundexian 20 mg组发生比率为0.50(90% CI:0.14~1.68),Asundexian 50 mg组为0.16(90%CI:0.01~0.99),两组合并与阿哌沙班比较为0.33(90%CI:0.09~0.97)。全部患者中没有大出血事件。赵颖医师提到,Asundexian的两种服用剂量均能减少临床出血事件,将进一步提高抗凝治疗的安全性。

图片

来自安贞医院的吴小凡教授指出,目前Asundexian的研究包括三个部分,另外两个分别在非心源性卒中和心肌梗死人群中进行研究,作为新型的FXIa抑制剂,它能够阻断内源性凝血途径,同时不影响外源性凝血途径。其研究结论具有较好的探索意义。但研究仅持续四周,其结论在应用与临床之前,需要更大规模的III期临床研究。

图片

TAVR又称经皮主动脉瓣置换术,是症状性严重主动脉瓣狭窄的有效治疗方法。目前DAPT在TAVR术后的治疗策略尚存在一定争论。胡文兰主任介绍了来自《Circulation》的一篇ADAPT-TAVR研究结果,作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入选患者被随机分组分别接受艾多沙班或DAPT治疗6个月,主要终点为6个月时四维CT扫描上瓣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最终共229名患者被纳入意向性分析人群。艾多沙班组的瓣叶血栓发生率有低于DAPT对照组的趋势,但这种趋势没有统计学意义。胡主任认为“该研究能完成随访时间的CT、MRI以及神经方面的检查,为临床探究TAVR术后血栓事件评估标准提供了新的参考,尽管本研究得到中性结论,艾多沙班在亚临床瓣叶血栓形成上有一定降低作用”。

图片

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马为教授点评道:该研究评价TAVR术后血栓形成,得出阴性结论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随访时间较短,尚不能确定远期血栓事件发生率的相关性。此外,该试验所选取的CT下瓣叶血栓与致命性血栓事件如脑血栓是否存在相关性,尚值得研究。对于TAVR术后的抗栓策略,不仅要更多的药物临床研究,更应当去寻找和验证可靠的评价标准。

四、血运重建策略

图片
图片

FAME3试验是比较CABG与FFR指导下PCI优劣的临床研究,而本次ACC大会带来了FAME3研究中生活质量比较的分析研究结果。王继红主任带领大家解读了这一结果的临床意义。王主任提到,这项研究的主要终点是The European Quality of Life–5 Dimensions(EQ-5D)欧洲生活质量五维评分指数。在12个月的随访终点时,FFR指导下的PCI和CABG两组的EQ-5D评分均较前明显改善,两组第12个月的总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95)。王继红主任补充道:PCI组在最开始第一个月的生活质量评分数据比第12个月的要好。综合考虑工作就业,对于中青年的患者,选择FFR指导下的PCI不仅恢复快,而且日后工作时间更长,这充分体现了微创手术的优势。但本研究随访时间较短,后期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同时如果纳入更多生活指标的评估,对比较FFR指导下的PCI和CABG的预后将会更有价值。

图片

来自同仁医院的郭彩霞教授指出:FAME-3研究针对PCI术后生活质量的关注具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但该研究所公布的中期结论随访时间较短,而PCI术后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可能需要更长的3年、5年随访中才能表现更好的差异。此外没有衡量评价其他疾病特定的生活质量指标(如SAQ和SF-36);缺乏对认知功能的监测。未来也期待后续随访资料的公布与探究。

图片

2022年ACC大会上,FLAVOUR研究头对头比较了FFR指导和IVUS指导PCI治疗策略组之间的PCI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该研究为前瞻性、开放标签、随机、多中心试验,入选患者均为中度狭窄患者拟行PCI术,主要终点是随机分组后 24 个月的全因死亡、心肌梗死和任何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对于中度狭窄的病变,在临床上需要额外的影像学和功能学手段进行评价,该试验终点显示,在2年的随访期间,FFR指导PCI组患者在术后24个月的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方面不劣于 IVUS 组。

从该研究可以看出,中度冠脉狭窄患者使用FFR指导PCI治疗并不劣于IVUS指导,同时FFR指导PCI治疗卫生经济学更占优势。

图片

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的高磊主任指出,FLAVOUR研究作为一个头对头硬终点研究,尽管其主要终点为中性非劣效结论,但在相同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的情况下,FFR指导组具有较少的支架植入率。高主任同时提出,以OCT、NIRS为代表的高精度显像技术以及OFR、CTFFR、UFR、QFR为代表的虚拟功能学技术能否更有效评估临界病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介入技术进展

▼▼▼

图片
图片

来自北京积水潭医院的刘巍教授介绍了关于TAVI和外科术后生物瓣膜血流动力学性瓣膜退化的相关研究结果。目前为止,关于TAVI和外科手术术后瓣膜SVD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缺乏随机对照研究,既往部分研究提示瓣膜工艺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研究者从两项RCT研究(CoreValve US Pivotal Trial和SURTAVI研究)收集数据并比较TAVI和SAVR术后血流动力学性瓣膜衰败的累计发生率,该研究中SVD(通过经胸心脏超声评价)定义为中度以上的瓣膜血流动力学退变:

(1)平均跨瓣压差≥20mmHg且较出院前30天心超测量的平均跨瓣压差增加≥10mmHg;

(2)新发中度及以上的瓣中反流/瓣中反流恶化至中度及以上。

刘巍教授总结到,该研究纳入了近期RCT研究中1128例TAVI组患者与971例SAVR组患者进行比较,TAVI组术后5年SVD的累计发生率分别2.57%,显著低于SAVR组(4.38%,P=0.0095);其中在小瓣环的患者(瓣环直径≤23mm)中TAVI组(268例)5年累计SVD发生率显著低于SAVR组(218例)(1.39% vs. 5.86%,P=0.049)。而在剩余患者中TAVI组5年累计SVD发生率与SAVR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具有更低的趋势(2.48% vs. 3.96%,P=0.067)。刘巍教授提出:在目前指南中,已经将TAVI作为症状性瓣膜病患者的推荐治疗策略,而随着瓣膜技术的进步,第二代、第三代瓣膜系统的大规模临床应用,生物瓣膜长期耐久性探究将会得到更多临床证据,将会有更多的患者拥有得到TAVI治疗的机会。

图片

安贞医院的王志坚教提出:针对SVD并发症,相较于SAVR,二代瓣膜SAPIEN XT具有较高的5年SVD发生率,而三代瓣膜SAPIEN 3的SVD发生率相近。此前相关研究也指出TAVR的SVD发生率低于外科,但术后瓣膜反流发生率则高于外科手术。后续Evolut Low Risk研究和PARTNER 3研究将为临床瓣膜远期获益提供更多证据。

图片

范军主任首先带大家回顾了经导管去肾交感神经术的研究回复,自20世纪30年代发现肾交感神经与容量、血压的关系以来,去肾交感神经术作为治疗顽固性高血压技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SYMPLICITY HTN-1、SYMPLICITY HTN-2、SYMPLICITY HTN-3的结果不断推进着去肾交感神经术的进步。在进一步优化及改良消融设备后,新近的SPYRAL HTN全球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新型Symplicity SpyralTM系统系四电极螺旋型导管,其中SPYRAL HTN ON-MED研究入选服用降压药的患者,尽可能贴合真实世界高血压人群。本次ACC大会公布的3年随访结果终点事件中发现,RDN治疗显著降低患者24小时收缩压:从基线到6个月的变化在RDN组为-9.0mmHg,而假手术组为-1.6mmHg;RDN治疗显著降低患者24小时舒张压:从基线到6个月的变化在RDN组为-6.0mmHg,而假手术组为-1.9mmHg。该试验的一大特点就是随访时间长,且入组的患者均为ON MED,即必须在明确判定为降压药物治疗不佳后方可入组。从具体结果来看,在长达36个月的随访期内,RDN组患者的血压、尤其收缩压较基线数值显著降低,且未出现反弹情况;与此同时,假手术组患者的血压虽然同样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但相比较之下,RDN组的降压治疗获益仍高于假手术组,且达到了显著统计学差异。因此,SPYRAL HTN-ON MED研究预设分析实际上再一次有力验证了RDN治疗的正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为RDN疗法向着未来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片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郑博教授点评到:从SPYRAL HTN-ON MED研究中可以看出,RDN可以带来24h血压的降压收益,有效起到心脑血压保护意义,同时RDN组患者随访后期药物负荷存在明显降低,这也提示了RDN术的终生获益。后续可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探究这两方面的获益。郑博教授分享了自己的观点:目前从SPYRAL HTN-ON MED研究中可以看出,晨峰血压和夜间血压均得到有效控制,而这两个时间点往往是心脑血管病发病高峰时期,后续也期待更长时间随访以比较两组之间主要重点的差异。目前更新后的RDN术可以大大减少肾功能损害的并发症的发生。作为顽固性高血压患者终生治疗策略之一,能有效解决依从性不良带来的血压控制不佳。通过挖掘RDN术的适应人群,使患者生活质量最大化,也是目前高血压介入治疗领域的最终目标。

图片

最后在意犹未尽的讨论氛围中,会议圆满结束,大会主席刘巍教授祖凌云教授共同总结了本次大会各位专家教授解读的研究重点,并表达了对全体与会人员和各位提供支持帮助的团队予以最诚挚的感谢。通过这次会议,能加强心血管同仁对于前沿知识的了解与认知,也欣赏了诸位专家学者基于国内临床实践的特色解读。

阅读数: 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