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VR治疗新境界: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隆重召开!
图片

2021年12月11日,由爱德华公司主办的“TAVR治疗新境界: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隆重举行。作为国内首款获批的球囊扩张式瓣膜系统,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于2020年成功在中国上市,将国内TAVR领域的发展推向全新的篇章!为了帮助广大临床术者更好地应用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本次会议特邀多位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专家齐聚线上,从理论基础、瓣膜应用、病例分享等多角度,呈现不同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球扩瓣TAVR治疗策略。

图片

本次会议诚邀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邱春光教授、丹麦奥尔堡大学医院Leif Thuesen教授担任大会主席;并邀请河南省胸科医院袁义强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姜正明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刘煜昊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卢文杰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张申伟教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王圣教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磊明教授出任会议讲者,共同进行学术分享。

袁义强教授:爱德华SAPIEN 3主动脉瓣临床数据更新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SAPIEN 3球扩瓣自国内上市以来,受到临床医师的广泛关注,袁义强教授结合SAPIEN 3球扩瓣1特点,详细分享了河南省应用SAPIEN 3球扩瓣行TAVR的50例手术经验,以帮助我国术者进一步了解球扩瓣临床使用特点。

SAPIEN 3球扩瓣的设计更能满足术者的实操需求,其独有的Edwards Commander输送系统具有良好可控性,使得输送系统的近心段可以调弯,保持更好的同轴性,从而确保精准的瓣膜展开;且14 F可膨胀导管鞘系统更是提供了外径小的入路支持,具有优异的输送性。

本次数据分析的共纳入4家中心、6名术者,并由Edwards带教术者和经过培训的Edwards临床专家采集患者特征、手术特征和术中临床结果等数据。据数据结果分析显示,该50例TAVR手术中无一例出现术中死亡、转外科手术等不良事件,术后瓣周漏发生率偏低,且在二叶主动脉瓣和三叶主动脉瓣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总而言之,SAPIEN 3球扩瓣在中国河南省连续50名严重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的治疗结果中都显示出优异的临床结果,在多种瓣膜形态的患者中均取得相似且良好的临床结果。该结论与全球性试验和真实世界研究相一致,证实了SAPIEN 3球扩瓣能够满足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特殊解剖结构对瓣膜设计的需求,是中国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有效的治疗选择。

姜正明教授:球扩式瓣膜在二叶瓣患者中的应用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具有二瓣化比例高、钙化重的特点;由于升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非对称钙化等二叶瓣患者常见的伴随解剖结构,针对二叶瓣患者的TAVR往往具有更高的治疗风险,在临床治疗中极具挑战性。为指导临床术者正确开展二叶瓣TAVR,姜正明教授从基础理论、临床证据逐一分析二叶瓣TAVR的特殊性,并从球扩瓣和自膨瓣的差异性分析展开说明SAPIEN 3球扩瓣在二叶瓣介入治疗中的临床优势。

二叶瓣特殊的解剖结构使得二叶瓣患者的TAVR治疗策略在器械尺寸、释放位置选择等方面与三叶瓣相差甚远。随着器械发展、技术进步和经验积累,新一代瓣膜在二叶瓣和三叶瓣TAVR的临床随访结果对比相当,二叶瓣TAVR也逐渐得到推广和接纳。

目前国内TAVR领域以自膨瓣为主,但随着SAPIEN 3球扩瓣在中国上市,该款球扩瓣在临床试验和应用中逐渐被证实更能满足中国二叶瓣患者TAVR手术的标准:

 (1)双重调弯和精准定位,可轻松通过挑战性的解剖结构;

(2)球扩释放提供可预测的释放和稳定锚定,不易发生瓣膜移位;

(3)钴铬合金提供高强度的径向支撑力,可始终保持最佳的环形结构以保障瓣膜耐久度;

(4)外裙边设计防止瓣周漏,较自膨瓣而言其瓣周漏发生率明显降低;

(5)低瓣架高度、大网孔和环内瓣设计能更有效提供冠脉通路,为年轻患者提供未来二次瓣膜植入的手术机会。

因此,对于复杂瓣膜病变而言,SAPIEN 3球扩瓣是更合适的器械选择,其更为灵活的操作系统和更高强度的径向支撑力可有效降低高难瓣膜病变的手术时长、难度和风险;与此同时,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远低于自膨瓣,术后长远期效果更为理想。

刘煜昊教授:冠脉保护SAPIEN 3一例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作为国内上市的唯一一款球扩瓣,SAPIEN 3球扩瓣在高难TAVR手术中逐渐展现出不俗的表现,其卓越性能更是备受嘉赞。为帮助临床术者更好地应用球扩瓣开展TAVR,刘煜昊教授从实际病例着手,讲述如何有效处理球扩瓣TAVR术中出现冠脉闭塞。

该病例为72岁女性,入院后诊断为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并中度关闭不全。术前CT结果提示患者为功能性二叶瓣,可见左右融合嵴且瓣膜钙化明显;主动脉瓣瓣环平均直径为28.9 mm,左室流出道平均直径28.8 mm;左冠高度仅10.3 mm,且左冠瓣较长,高度越过LM开口,存在术中冠脉急性闭塞风险。

术中先于右侧桡动脉穿刺,植入冠脉导丝、6 F 3.75 EBU指引导管和Guidezilla导管行左冠保护;再放置Guidezilla导管至LAD,造影确认无误后撤出EBU指引导管至升主动脉。术中第一次送入25 mm球囊行扩张时球囊下滑至左室流出道;二次预扩时,造影提示左冠开口显影不良,但经评估后认为可以继续手术。经造影辅助,精准定位后迅速进行瓣膜释放。然而瓣上造影显示左冠不显影且出现室颤,随即进行心肺复苏,同时于LM植入支架,患者血流动力学恢复。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左右冠脉显影良好,仅有少量瓣周漏,手术结果较为理想。

综上所述,术前CTA评估是TAVR手术顺利进展的基石,应根据影像学结果进行充分术前准备(如,体外循环和冠脉保护装置)。目前,SAPIEN 3球扩瓣是中国TAVR领域较为优异的瓣膜系统之一,临床术者和医疗团队紧密配合、打好理论基础,才能保障每一场TAVR手术的成功。

张申伟教授:应用SAPIEN 3处理冠脉闭塞高风险一例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由于TAVR术中出现冠脉阻塞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如何有效避免术中出现此类不良事件发生始终是TAVR领域经久不衰的话题。继刘煜昊教授之后,张申伟教授又带来一例冠脉闭塞高风险的TAVR病例,并从术前评估、术中操作,充分对如何应用SAPIEN 3球扩瓣为此类患者行TAVR手术作详细分析。

患者诊断为主动脉瓣中-重度狭窄并轻度关闭不全,左冠瓣及右冠瓣增厚、钙化。术前CTA显示,患者为三叶瓣,瓣环面积为379 mm2,左右股动脉入路尚可,但左、右冠开口高度仅7.4 mm和13.3 mm,术中冠脉闭塞风险极高。考虑到患者年龄较小、有二次植入的可能性,拟采用右股主入路,应用SAPIEN 3球扩瓣为其行TAVR,并做好左冠保护措施。

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先于左冠植入导丝和延长导管行保护措施,再应用20 mm球囊于主动脉根部进行预扩。经造影显示无腰征、无瓣周漏、无冠脉显影不良,遂进行造影定位,并快速释放23 mm SAPIEN 3球扩瓣。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左冠未受影响、血流情况稳定;术后彩超提示,主动脉瓣周仅少量瓣周漏,平均跨瓣压差为12 mmHg,手术结果非常理想。

TAVR冠状动脉阻塞的主要机制是钙化的自体瓣膜上翻堵住冠状动脉开口。此外,瓣膜支架放置过高,使裙边挡住冠状动脉开口,也可引起冠状动脉阻塞及心肌梗死。因此,对于存在左冠开口低、瓣叶长的患者而言,具有低瓣架高度特点的球扩瓣植入更为安全;对于新手术者而言,球扩瓣定位更精准、操作更简单,也更便于术者进行释放和控制。

吴磊明教授:病例分享——SAPIEN 3首台心路历程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随着PCI联合TAVR一站式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受到广泛认可,在国内多家中心均积极开展一站式手术以进一步优化手术过程。吴磊明教授分享了其首台应用SAPIEN 3球扩瓣进行一站式手术的实操经验,以期为临床术者的工作开展提供更多帮助。

患者为70岁男性,冠脉造影检查提示冠脉迂曲情况严重,且前降支中段70%狭窄、右冠中段95%狭窄;超声心动图显示,主动脉瓣退行性变并重度狭窄、中度关闭不全。术前CTA评估提示,主动脉瓣瓣环面积522 mm2,左室流出道面积537 mm2,冠脉开口高度合适,双侧股动脉入路血管迂曲。术中先行右冠PCI,再从左股动脉穿刺成功建立入路,并送入23 mm球囊进行预扩。预扩时造影显示无瓣周漏、无冠脉阻塞,遂送入26 mm SAPIEN 3球扩瓣进行释放。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有微量瓣周漏,整体手术结果较为理想。

针对本次手术的结果,吴磊明教授提出以下几点思考:共同面投照角度对于准备定位和展开释放至关重要,术中需不断确认CT角度和患者体位,术后使用TEE在瓣膜植入后进行多个切面的评估更便于术者在发现问题后及时进行调整,以确保最佳瓣膜植入效果;SAPIEN 3球扩瓣的精准定位和操作简单的特点,是此次首例手术顺利成功的关键之一,但在手术细节方面与自膨瓣有所不同,因此,对于术者而言,仍需在交换球囊、超声指导、瓣膜选择、角度对位等方面的手术习惯做出相应改变。

卢文杰教授:Type 0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TAVR一例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一直是国际上TAVR治疗领域的难题,而我国主动脉瓣狭窄呈现高钙化、二叶瓣比例高的特点,对我国术者和瓣膜器械水平均提出较高要求。在本次会议期间,卢文杰教授带来一例SAPIEN 3球扩瓣为Type 0型二叶式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行TAVR的手术经验,以此为国内术者提供更多临床经验。

患者为72岁女性,入院后诊断为严重主动脉瓣狭窄、升主动脉瘤样扩张。术前CTA显示,患者为重度钙化的Type 0型二叶瓣,瓣环直径22 mm,瓣环面积458 mm2,双侧冠脉开口高度和双侧股动脉入路可。术前经Circle method技术对瓣膜尺寸的选择加以分析,最终考虑到患者瓣叶钙化情况选择23 mm SAPIEN 3球扩瓣。

术中全麻,经左股动脉送入猪尾导管,行主动脉根部造影后,于右股动脉送入20 mm球囊进行主动脉瓣预扩,造影显示无腰征无反流,证实downsize策略可行,遂将瓣膜输送到位,精准定位标准体积成功释放瓣膜。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无瓣周漏、无返流,取得较为理想的手术结果。

本例患者为重度钙化二叶瓣,术中发生瓣周漏、瓣膜移位等风险较高。SAPIEN 3球扩瓣特有的Circle method评价方法,帮助术者精确预估了人工瓣膜和自身瓣膜关系,采用downsize策略,成功降低手术风险;此外,球扩瓣强劲的径向支撑力,推动钙化部位,将瓣膜保持在良好的工作形态,其裙边结构更是减少了瓣周漏发生的可能性。总而言之,SAPIEN 3球扩瓣对于新术者而言非常友好。

王圣教授:应用SAPIEN 3行TF TAVR病例分享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SAPIEN 3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的双重调弯特点能有效帮助术者克服解剖异常所带来的巨大挑战,顺利将瓣膜送至预期位置。本次会议的最后一场学术分享中,王圣教授团队的陆国庆教授带来一场冠脉和主动脉瓣严重钙化患者的TAVR手术,并对术中SAPIEN 3球扩瓣的出色表现进行深入分享。

患者为85岁男性。冠脉造影提示,右冠近段重度狭窄;术前CTA显示,患者为重度钙化三叶瓣,瓣环周长73.7 mm,瓣环面积408.8 mm2,双侧冠脉开口高度相对合适,双侧股动脉入路钙化情况严重。最终,拟为患者先行右冠PCI手术,再于10天后行TAVR。术中顺利经股动脉建立入路,经球囊预扩后造影显示左右冠脉显影良好,遂以球囊Mark点下缘平窦底平面进行定位,并送入26 mm SAPIEN 3球扩瓣在快速起搏下快速释放。术后造影结果显示,存在轻微返流,考虑到患者年龄偏高且手术结果较为理想,遂没有进一步处理。

目前,SAPIEN 3球扩瓣的临床优势却相当显著:与一般的自膨瓣设计所不同的是,SAPIEN 3球扩瓣瓣架高度较低,较符合心脏解剖结构,可尽量帮助规避冠脉阻塞事件的发生;双重调弯设计更有助于将瓣膜送至预期位置,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专家点评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图片
图片

邱春光教授:SAPIEN 3球扩瓣与自膨瓣的结构设计上具有较大差异,其瓣架高度更低、锚定更精准、径向支撑力更强,保障了瓣膜释放后的良好形态从而确保了瓣膜的长期耐久度;与此同时,裙边设计更是有效降低了术后瓣周漏的发生率。这使其在中国患者中具有独特的临床优势,特别是部分严重排斥外科手术的复杂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而言,无疑提供了一个更优效的临床选择。目前,中国术者尚处于经验积累的过程之中,互相分享手术经验对于术者实操能力的成长非常重要,希望能有更多临床术者共同投入SAPIEN 3球扩瓣的临床应用探索中,从成功的案例中学习、从失败的案例中吸取经验,共同创立中国式球扩瓣TAVR的手术策略。

Leif Thuesen教授:国内外结构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巨大,其中,二叶瓣患者比例和患者年龄是两者之间最显著突出的不同之处。中国二叶瓣患者比例较高。钙化情况更重且更为年轻,这意味着中国临床术者在实操过程中会遇到更多不同分型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而以瓣叶偏长、钙化融合嵴等为特点的二叶瓣患者无疑也会对临床术者的实操能力和器械水平提出较高的要求,且患者术后的长期预后也是术者进行手术策略制定时必须纳入考虑范围的重点之一。因此,术者于手术前必须对患者的解剖结构进行详尽的评估,重点考量患者的瓣上结构,谨慎选择瓣膜尺寸和瓣膜释放位置,以避免二叶瓣患者术中不良事件的发生;同时,中国术者仍需积累更多SAPIEN 3球扩瓣的应用经验,为严重瓣膜病变甚至瓣中瓣等复杂情况的处理创造条件。


总 结

爱德华河南球扩式TAVR大师研讨会

▼▼▼

在与会专家的热情讨论中,本次会议逐渐落下帷幕,但SAPIEN 3球扩瓣将在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继续谱写其新的历史篇章。SAPIEN 3球扩瓣在多方面做出创新,拥有一系列独特的设计优势;尽管当前我国球扩瓣使用数量偏低,但在当前的实操经验中,SAPIEN 3球扩瓣的整体表现十分优异,其在中国的引入可为心脏瓣膜疾病,特别是复杂瓣膜病变的患者提供全新的武器!期待未来随着临床应用范围的拓展、介入医生经验的积累,SAPIEN 3球扩瓣为中国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注释:

1、 SAPIEN 3球扩瓣:经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注册证编号:国械注进20203130291。

2、 本文所涉内容仅代表与会专家的个人观点,旨在促进学术信息的沟通和交流。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

阅读数: 39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