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洁专访:ICD是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
2015-12-19 19:48
严道医声网:范教授,您好! 3年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正式成立,成为电生理女医师的大家庭。作为联盟的常务委员,您一直积极参与联盟的工作,组织了“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巡讲走进云南”巡讲活动,以帮助有意从事电生理介入的女医生规划职业生涯,能否请您介绍一下这一活动的开展情况及收到的效果?
阅读数: 588
范洁教授:3年前,为了给从事心电生理和起搏专业的女医师们搭建一个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在张澍主委的支持下,由陈柯萍、李莉教授牵头成立了女医师联盟,得到了历任学会领导的支持,开展了起搏器基础知识及程控随访的全国巡讲。作为联盟的一员我感到非常荣幸,在去年8月组织了“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巡讲走进云南”的活动,让云南同仁进一步了解到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并从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和帮助,希望今后有更多的交流学习机会。
严道医声网:近年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的研究取得了迅速的发展,适应证不断地扩大。但在我国,ICD主要用于二级预防,在一级预防方面的应用还非常有限。对于推动ICD的一级预防,您有哪些建议?
范洁教授:首先,要加强患者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一级预防的意义,一级预防是对未发生过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速的高危人群实施预防;二级预防是对已发生过心脏骤停或持续性室速的幸存者实施预防,而发生心脏骤停院外存活率不足1%。因此,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尤为重要。ICD是预防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国际上进行了多个临床研究(如MUSTT MADIT-II DEFINITE SCD-HeFT等)证实了ICD能降低患者发生猝死的风险,美国、欧洲以及中国,都将ICD作为心脏性猝死高危患者的首选治疗措施,并制订了相关指南。
国家十五攻关SCD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中国SCD发病率为41.8/10万,其中仅有<5-8%的一级预防患者接受ICD治疗。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其经济水平,医疗资源以及患者的支付能力不能同等于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如何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让更多的猝死高危患者得到ICD的保护,需要让更多的医生充分认识猝死的一级预防重要性,使猝死高危患者得到关注,得到ICD的保护;同时,也需要一个病人易于接受的猝死一级预防的理念;因此,产生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猝死1.5级预防,在我国目前启动的“1.5级预防”全球研究有望达到这一目的。1.5级预防是指一级预防患者同时具有以下危险因素:1、非持续性室速(NSVT)伴有2次或以上NSVT事件的患者;2、频发室性早搏(PVC)室早;3、晕厥或先兆晕厥 。1.5级预防不是一个新的适应证,而是在中国国情下使更多医生和病人接受一级预防的一种理念和方式。我们希望这一研究会让更多的猝死高危人群从最终获益ICD。
严道医声网:据我们了解,有高达21%的ICD患者会发生不恰当的电击,这也造成了一些患者在选择ICD治疗时有很多顾虑。能否请您谈一下在降低ICD的不恰当电击方面,器械生产厂家都进行了哪些改进,目前的效果如何?
范洁教授:不恰当的电击引起的不仅仅是患者的顾虑,不恰当电击可导致生存率的下降、心衰的发生增加;加重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降低其生活质量;不恰当放电是指ICD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治疗,包括房颤、房扑、房速、窦速等,ICD对噪音信号干扰的治疗,包括外部噪音、电磁干扰、导线连接问题、肌电位感知、对心房信号的远场感知、T波过感知、电极导线断裂/磨损等及ICD对血流动力学可耐受的非持续性室速、经ATP可终止的室速进行的不必需的治疗。目前ICD的生产厂家已针对减少不恰当的电击设计了鉴别诊断功能,并且在不断的完善。如美敦力SmartShock Oversensing/Artifac T波识别、可程控的RV感知环路、导线完整性报警、导线噪声识别、PR Logic®+ Wavelet结合波形和A-V之间的模式识别,更好地鉴别所有SVT,Confirmation+更好识别ATP终止的或在充电时自动终止的心动过速,放弃电击避免在充电结束时单个室早或单个快速事件引起的不恰当电击。应用SmartShock ™98%患者 1年内,92%患者5年内没有不恰当的电击PainFree SST研究一年后美敦力带有SmartShock技术DR-ICD/ CRT-D 和 VR-ICD无不恰当电击率,DR/CRT-D: 一年98%患者无不恰当电击率,VR: 一年97%患者无不恰当。
ICD预防心脏性猝死效果是肯定的,然而对于每一个植入ICD的患者根据病情调整诊断、治疗参数,以达到精确治疗的目的也是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