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黄进宇:思想为引 实践并行 携手迈进泛血管疾病的明天

图片

病人是个整体,岂能各管一段。

2002年,国外学者首次提出“泛血管病学”的概念。近几年,葛均波院士也在各大会议上倡导此概念,“泛血管病学”逐渐进入大家的视野。对于这一新兴学科,如何认识它并有效运用到实践中意义重大。

基于此,一场以泛血管病学为主题的会议——2021第一届钱塘泛血管病学高峰论坛会议在11月12-13日将以线上举办的方式召开。它的诞生,预示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黄进宇教授团队在国内践行泛血管病学的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泛血管病学”从这里正式起航走向实践,携手国内同道一起探索广阔的明天。

微信截图_20211111122201.png

01

互通有无,取长补短,找到最佳治疗策略

作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同时也是一名心内科医生,黄进宇教授的肩上有着两个重担:一是要思考如何更好地推动医院的学科发展二是要深入临床一线,为患者排忧解难。而临床工作和学科建设往往相辅相成。因此,他经常会在导管室内和神经内科、神经外科以及血管外科的同事一起工作,互相观看手术,也会在手术技巧以及手术器材上互相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无论是危险因素、发病机制、治疗药物还是手术手段,包括绿道建设、导管室启用等有很多共同之处。


“从血管病领域来说,心、脑、外周血管疾病有着相同的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危险因素也是类似的,像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久坐不动的生活方式、吸烟、遗传、肥胖等,所以在预防和治疗以及后续患者的康复和管理上有其互通之处。”


“有没有可能把相关学科整合在一起,从疾病预防、治疗到研发,包括患者术前、术中、术后的管理等,取长补短,运用对方学科已经成熟的一些办法或者手段,让患者获得最新、最佳的治疗策略。”黄进宇教授产生了思考。

思考过后便是行动。经多学科讨论后,黄进宇教授认为建设卒中中心势在必行,而且条件已经非常成熟。因为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之前已经有了成功建设胸痛中心的经验,两者可以互相借鉴。

“因为卒中中心的建设对提升医院的管理能力和救治流程一定会有帮助,患者的缺血时间就会缩短。”

打破学科界限,一切为了患者。这是黄进宇教授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主动申请建立卒中中心,并作为负责人协调调动学科资源长期致力于卒中中心建设的原因。

现在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卒中中心已经成为了高级卒中中心,做得有声有色。


02

敢想敢做,碰撞交流,打破传统界限

“要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传统做法。”黄进宇教授在采访中数次强调。

但现在学科越分越细,以心内科为例,就分为起搏电生理、冠脉、结构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衰等亚专科,这样的分法有时候对深入研究诊疗疾病是有好处的,但反过头来可能会丢掉一些东西。

“其实疾病治疗和管理是类似的,有没有一个机会让大家可以联合在一起打破这种‘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传统做法。”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泛血管病学进入了黄进宇教授的视野。

泛血管病学是基于多学科合作和跨学科整合理念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局限于一个疾病,而是从患者躯体整体健康考虑。其整体观与黄进宇教授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想法异曲同工,为他打开了一扇窗,有没有可能在这方面做些什么?

纵观整个心脑血管学科,专门以泛血管为主题的会议很少,泛血管病学需要这样一个凝聚力量的地方。

“我希望可以有一个机会或者平台,让大家联合在一起打破‘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传统做法,希望相关学科专家关注这个问题,共同研究探讨相关诊疗方法以及创新转化工作,让病人获益增多。”这就是第一届钱塘泛血管病学高峰论坛会议发起的初衷。

据黄进宇教授介绍,此次会议邀请我国泛血管医学的提出者和倡导者葛均波院士、冠心病介入领域钱菊英教授、脑血管病学刘建民、刘新峰教授,血管外科领域符伟国教授,以及冠脉功能学的涂圣贤教授和澳门大学研究血流动力学的蔡小川教授等各领域的顶尖专家,以泛血管病理念为基础选择合适的讲题,交流沟通,进行观点碰撞,取长补短,寻找共同点,彼此影响,让各专业的与会成员都能有所获益。

“好多东西都是有一个想法,然后思想碰撞,产生火花,找到值得探索的共同点和亮点,再进一步整合资源,开展工作。”


03

多学科联合,不当“铁路警察”

要把“病”当做“病人”来看。

“我们看的是病人以及疾病后面的一些问题,而不仅仅是一个病,更不能看局部的一段血管,这是我觉得葛均波院士提出泛血管病学的概念最重要的一个潜台词。”

葛均波院士近几年倡导的泛血管病学的概念,为黄进宇教授如何把泛血管病学应用到临床工作中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探索思路。

血管疾病治疗与管理是类似的,所以“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诊断治疗模式已经不利于患者的诊疗和愈后改善。

为此黄进宇教授主张“分久必合。”

在疾病预防上,因为发病机制差不多,就用最好的、最理想的药物和理念来控制危险因素,减少病人。而且在诊疗的过程中医生不能光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得关注颈动脉、颅内动脉、外周血管动脉,做共同筛查。

“无论是哪个专科的医生,都要逐步树立疾病往往是同步存在的这样一个理念和意识。在接诊本学科疾病的同时,也要关注可能同时存在的其他疾病,否则对患者愈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事件的发生是不利的。”

同时,在诊断和治疗上互通有无,一些器械和诊断方法,包括超声、OCT等都可以互通有无。

“这里面有很多问题和内容值得挖掘。”

如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1450是否可以逆转?秋水仙碱对心梗患者适量使用可以减少炎症发生,改善患者心肌的重塑,减少心血管事件。但这样一种方式,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血管疾病领域是否成立?对前些年经常在提的把低密度胆固醇降到新生儿水平,是不是有必要?在心内科冠状动脉领域似乎已经达成共识,但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和外周缺血性疾病领域是否是这样一个结果?……

诸如此类的例子,黄进宇教授一连举了好几个。

他说道,“我最想表达的是不要局限于自己的专业,要从树立理念延伸到预防、筛查、评估、治疗、康复、随访等患者管理全过程,多学科联合起来一起做这样一个工作。”


“这就要求医生一定不能当‘铁路警察’!”


04

传播概念,探索泛血管病学的未来

虽然泛血管病学的概念是新的,但很多工作实际上并不太新。

这些工作原来都在按条线、按学科做,黄进宇教授希望通过会议的召开整合更多资源,让更多人了解泛血管学科的概念,促进交流,进而产生理念创新、研发创新的火花。

他表示,此次会议主要邀请的是血管冠脉领域,以及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血管外科的专家,其实泛血管病学跟内分泌代谢、风湿性疾病、心血管外科以及肾脏内科、外科等很多专业都是相关的。希望在后面的会议中能够邀请更多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进来,进行交流碰撞,共同做大做强这个学科。

据悉,泛血管病学还是杭州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此次会议也是泛血管病重点学科建设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学科带头人,黄进宇教授表示,泛血管病学的学科建设是在不打破原来学科框架的基础上,整合资源,聚集学科骨干定期进行包括基础研究、手术技巧、新器械、研发项目以及患者管理等的沟通交流,一起进行研发。

无论是泛血管病学概念,还是重点学科,都处于起步阶段,在探索泛血管疾病的道路上,还有很多未知的可能。黄进宇教授希望未来在葛均波院士的带领下,在泛血管病学领域能够有所尝试、有所探索、有所创新。


05

统筹区域力量,共同进步

“我们先走一步,整合各学科前沿资源、互相探讨、互相渗透。”

对于学科资源的整合,黄进宇教授不止于会议和学科建设。

此次会议召开之时,恰逢长三角脑血管病专科联盟成立一周年,黄进宇教授是联盟的副会长。

黄进宇教授表示,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建设、科技发展最活跃区域之一,其医学研究、医学创新、临床救治能力等在国内都处于领先的地位,而且经济条件相对较好,老百姓受教育程度也较高,健康理念也好一些。联盟的成立可以把相关专家聚集在一起,共同开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等医学研究,为进一步整合长三角地区学科优势铺好道路。

“这是非常好的一个形式,大家定期交流,知道彼此在做哪些工作,有哪些创新性的工作可以借鉴学习,同交流,共进步。”

黄进宇教授特别提到,刘建民教授前段时间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研究,他们也提供了很多病例,为文章的问世作出了贡献。同时他们也通过参加这样高水平的临床研究,诊疗规范性、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同步得到了提高。

这也是相互促进,互通有无的一种有效形式。

“要想办法让患者获益更多。”黄进宇教授不仅是这样想的,更为想法付诸实践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杭州总是一个发风气之先的地方,有了开始,才能有未来。对于泛血管疾病的落地探索起航于此,但不止步于此,相信此次会议的召开将会为心血管医学领域注入一股新鲜力量,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相关专家加入进来,裹挟着钱塘江潮的气势携手向前,迈向泛血管病学的明天。

专家简介

微信图片_20211111121952_副本.jpg

黄进宇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主任医师 ,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和高血压分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学会介入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浙江省心血管学会副理事长,杭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美国心脏学院Fellow,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访问学者。


阅读数: 2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