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滨专访:未来心脏影像将体现三大发展趋势
2015-12-04 22:49
2015年8月6-9日,由中华医学会和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15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会议期间,阜外医院放射影像科主任吕滨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时表示,未来心脏影像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新技术必将层出不穷,如全自动冠脉斑块识别系统(Machine Learning System)、心脏3D打印技术等;二是循证心血管影像学研究将爆发性增长,即使用客观的影像数据结合精准的图像分析,指导临床治疗及并改善预后,如PROMISE、SCOTHEART等研究;三是国际合作将成为主流。国内医院既要积极参与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也要敢于发起这样的研究,让世界听到中国学者的声音。
阅读数: 635
吕滨教授介绍说,在过去的1年里,国内外心脏影像学发展迅速,数个“重磅炸弹”接连放出,一方面反映在影像学诊断领域,如影像学新技术、新方法;另一方面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转归也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分别从四个方面进行了具体介绍:
1. 超声领域
经胸和经食管三维心动图的空间分辨率进一步提高,同时图像后处理软件也进一步完善;在原有二维和三维斑点追踪技术的基础上,推出了”分层“(layer-specific)斑点追踪技术,尤其提高了对隐匿性冠心病和心内膜心肌缺血的诊断准确率;随着新一代超声微泡造影剂的改进,声学心肌造影有望获得美国FDA的准入,大规模推向临床;负荷心动图进一步普及,并与上述技术结合,共同提高了超声心动图对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2. 核心脏病学
影像融合技术提高了医师明确解剖学异常所致功能改变的能力。利用PET/CT扫描技术检查冠状动脉和其他动脉床可发现和定量钙化和非钙化斑块,定量血管反应性和内皮健康状态,发现限制血流的冠状动脉狭窄,还可能发现高危斑块。通过显示解剖学狭窄的程度和部位及其生理学作用、斑块的面积和结构,PET/CT可提供独特信息,有助于改善冠心病无创诊断和预测心血管风险。此外,双头SPECT照相机更加普及。基于Tc99m的示踪剂(甲氧异腈和替曲膦)已成为心脏核素检查的主要制剂。心电门控负荷后影像学检查成为临床常规,除可定量评估左室大小和功能,还可以半定量评估右室大小和功能。同时还出现了一些衰减校正方式可改善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
3. 心脏MRI
心脏MRI的技术进步主要表现在:可识别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再灌注后的微血管阻塞;采用延迟钆超增强可定量测定心肌瘢痕大小(ACCREDIT研究);识别可存活的心肌;可行血管扩张剂负荷心肌灌注显像,改善冠心病检测的精确性。
4. 心脏CT
心脏CT在今年的心血管影像学中亮点颇多。64排心脏CT成像技术经过十一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过去1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脏CT对心血管事件的评估,如今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布了PROMISE研究、《LANCET》上发布了SCOT-HEART研究、《JAMA》上发布了FACTOR-64研究,都证明了冠脉CT对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积极作用,并可以改变治疗策略和临床路径,这些成果在未来几年必将改变心血管疾病诊治的临床指南。
吕滨教授说,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过去的1年里在心血管影像领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果。首先在临床方面,随着新大楼的启用,大型影像设备数量增加1倍,引起了国际最新的Revolution CT、SIEMENS Stellar CT和GE DISCOVERY 3.0T MR等设备,病例数量大幅增长,预约时间明显缩短;其次,在科研方面,过去1年里我院青年医生付出很多,在繁重的医疗任务外,还发表了包括1篇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Circulation》(SCI影响因子14.43分)、1篇放射性领域顶级期刊《Radiology》、1篇超声心动图顶级期刊《J Am Soc Echocardiogr》在内的10余篇SCI文章,展示了阜外医院年轻人的科研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