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3日,伴随着“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第四期活动顺利落幕。至此,由美敦力公司组织,广东省人民医院周成斌教授牵头主办的“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满载丰硕学术成果,完满收官!
2021年9月2日-23日,跨越21天的学术旅程,通过四期别出机杼的学术会议,论坛共计邀了26位来自大湾区多学科专家云端相会,聚焦心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体外循坏与体外生命支持的临床应用,以病例解析、专题讲座等方式畅谈疾病创新诊疗策略,解读前沿研究结论,为广大心血管频道贡献了呈现出6场独具巧思的专题分享与学术报告,累计4030人次在线学习,共同掀起了九月初秋的学术思潮。
第一期
精益求精,微创手术插管的选择
▼▼▼
9月2日晚8时,活动由美敦力公司心外科销售负责人庞旭先生开场,拉开“大湾区”系列活动的序幕,随后周成斌教授携手广东省人民医院荣健教授、林中林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曹璐教授、荣建教授等多位临床医师带来了精彩授课与学术讨论。
随着微创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心脏手术也在尝试着用微创手段来完成。其中,体外循环则是微创手术的重要一环。林中林教授以“微创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插管的选择”为题,分享了临床操作经验。曹璐教授则从工业设计的角度,浅谈了成人外周插管的选择。
两位专家均从插管的最基础定义,插管的特性谈起,对插管的临床获益,操作过程及插管类型的选择进行了细致介绍。她们均强调,在进行插管选择时,术者应根据患者情况、具体术式和术程变化选用合适的动静脉插管方式以保证手术质量。此外,微创心脏手术对体外循环系统及插管要求较高,应选用质量可靠,设计合理的体外循环膜肺及各种插管,并由经验丰富的灌注师负责。
第二期
生死时速,ECMO、ECPR的临床实践
▼▼▼
一周过后,9月9日晚8时,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第二期会议再上线,周成斌教授特邀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常平教授、岑仲然教授及中山市人民医院王立强教授共聚云端,聚焦ECMO、ECPR在危重症心血管病人中的运用,展开了深度研讨。
岑仲然教授首先针对VA-ECMO、VV-ECMO两种模式在临床中的合理应用,带来了经验思考。他提出,急性二尖瓣功能不全、急性水肿可导致难治性低氧在特定的条件下可能VA-ECMO、VV-ECMO模式均可行。但VV-ECMO模式可能更利于撤机后手术或保守治疗,而VA-ECMO模式需要考虑撤机前手术。王立强教授随后结合一例临床真实病例,为与会专家介绍了ECPR在生命危机关头发挥的重要作用。通过实例,王立强教授认为ECPR或可为心脏骤停患者带来生的希望,同时,时间就是生命,瞄准时机,在多器械功能损害前尽早应用也尤为重要。此外,团队在急救时除了要密切合作,面对有创操作更要谨慎、再谨慎。
第三期
多方联动,为体外循环保驾护航
▼▼▼
9月16日晚8时~9时30分,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第三期会议成功举办。本场会议依旧采用全程线上办会的方式举办,周成斌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深圳医院姜福清教授、刘淦教授及高州市人民医院邓丽教授等多学科专家齐聚首,围绕“成人体外循环综合性血液保护策略” 、“如何处理困难停机”两大议题展开了细致解析。
对于成人体外循环综合性血液保护策略,刘淦教授从改良微创体外循环的应用、限制性RBC输血策略、自体血回收与VAVD的应用,自体放血的适时超滤及病例数据分析5大方面,传授了阜外深圳医院的临床工作经验。关于如何处理困难停机,邓丽教授则透过一篇国际文献,细致介绍了发生脱机困难时,医生的通用应对手段。(下附流程图)
第四期
守护新生命,承载生命重托
▼▼▼
9月23日,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第四期会议于晚9时30分准时落幕,标志着为期21天的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学术日程全面结束。在最后一场会议中,周成斌教授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黄国栋教授同携手,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雷迪斯教授、深圳市儿童医院孟保英教授及多位心脏外科、儿科医生共话新议题。
孟保英教授结合临床真实案例及ECMO在呼吸衰竭中应用的前沿学术报考,理论与实践并行,分享了小儿呼吸衰竭ECMO支持经验。她表示,临床上越来越多的患儿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出现呼吸及循环功能衰竭,需要ECMO辅助治疗(如肿瘤、血液系统疾病、遺传代谢性疾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等),正如ELSO儿童ECMO指南中的绝对禁忌症已经逐渐变为相对禁忌。雷迪斯教授针对后改良超滤时代的小儿体外循环,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他认为,在后改良超滤时代,微小化体外回路、无血预充等操作都为灌注师与外科医生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血预充体外循坏启动时,应在转流开始是控制静脉回流,避免全非血预充液对器官灌注。其次,要待血液与预充液充分混合后在充分引流。最后,充分静脉引流后才可停止机械通气。
常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期“大湾区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论坛”从心血管疾病诊疗与体外循环和体外生命支持相连的各个角度进行了学术分享,多学科医师在这里深度交流的同时,亦碰撞出多彩的思想火花,即拓展了视野,又解读了贴和临床的诸多病例。当然革故鼎新要有沉潜实践的积淀,相信未来广大参会医生将会中的所学所悟转化为临床诊疗实践,积跬步,至千里,挽救更多危重症患者生命,为病人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