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福音!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郭彩霞教授团队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心腔内超声(ICE)引导下左心耳封堵术

左心耳封堵术(LAAC)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心脏微创手术,在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个外表覆有膜的草莓形封堵器,封堵住左心耳,从而消除了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隐患,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目前该技术已成为全球预防心房颤动患者卒中的治疗新趋势,已有多个国际临床研究证明了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左心耳封堵术的经典术式需要全身麻醉、经食道超声(TEE)引导等多科室紧密配合,一方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风险,同时也需耗费更多人力资源。心腔内超声(ICE)由于其能够提供心脏结构的实时可视化以及不需全身麻醉等优点,近年来逐渐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手术的引导。


2021年9月2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郭彩霞教授带领的团队首次在院内成功完成了ICE指导下的左心耳封堵手术(图1,成为国内为数不多能够开展ICE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的医院之一,且该技术的常规应用也将为血栓和出血高危风险的心房颤动患者带来福音。

图1 郭彩霞教授带领的团队成功完成ICE指导下左心耳封堵术后合影

房颤为什么会导致脑卒中?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发生脑卒中,是因为心房不能规律地收缩,血液容易在心房内瘀滞而形成血栓,这种血栓往往比较大,随着心脏的搏动,血栓会从左心耳中跑出来。这种血栓可以跑到肢体动脉引发栓塞,严重者需要截肢,也可以跑到大脑里会导致卒中,轻则偏瘫致残,重则痴呆、植物人、死亡。目前认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的血栓90% 来自左心耳(图2)。




图2.心脏结构、心耳血栓及脑栓塞

左心耳封堵是一种微创手术,手术时在心房颤动患者大腿根部血管穿刺并插入导管,进入心脏后精确定位,在左心耳入口处释放一个外表覆有膜的草莓形封堵器,封堵住左心耳,从而消除了左心耳形成血栓的隐患,达到预防脑卒中的目的(图3)。

图3.心耳造影左心耳封堵器外形与心耳对应关系

我国心房颤动发病率在0.8%,由于人口基数大,发病人数在800万以上。如此庞大的人群中存在心房颤动导致栓塞的风险。《黄帝内经》中写道:“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为了改善高卒中风险心房颤动患者的生活质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瞄准国际前沿,聚焦患者需求,解除患者病痛,首次应用心腔内三维超声引导下的左心耳封堵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治疗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疾苦,一如既往地做好患者生命的守护者。

该患者为一例患者58岁男性外地来京求医患者,有心房颤动病史近十年,一年前因心房颤动导致脑梗死。该患者既往高血压病史、肾功能不全、酗酒史,按照现有的出血和缺血风险评估均属于高危,同时患者不愿长期接受抗凝治疗,加上心房颤动持续时间较长,左心房扩大明显,成功射频消融术后心房颤动复查率较高,综合多个因素,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郭彩霞教授的团队会诊后认为该患者有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指证,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并征得同意后,决定采取一站式手术治疗。

手术流程 | 一步到位,安全高效!

(1) ICE结合DSA测量分析左心耳

首先在患者的右侧股静脉植入11Fr及8Fr的两个鞘管,分别送入ICE导管及房间隔穿刺系统至右心房。通过对ICE的调控,选择了房间隔穿刺的最佳部位(偏下偏后)。房间隔穿刺成功后,ICE导管可以沿着导丝从右心房进入左心房的左上肺静脉。调整ICE导管后,可以从心腔内对左心耳进行测量,测量显示心耳开口24.1mm,DSA肝位造影测量心耳开口27.98mm,可用深度20.89mm,且心耳内梳状肌发达,属于典型敞口菜花型左心耳,深度极浅,手术难度颇大。考虑到心耳的形态以及稳定性,选择33mm封堵器(图4)。

图4. DSA肝位心耳造影

(2) 封堵器植入及评估

在ICE指导和DSA影像下,沿猪尾将鞘管推送至目标位置,撤猪尾后,选择33mm封堵器植入,整个封堵器展开的过程,退鞘动作慢而稳,封堵器一次展开后即在预期封堵位置区间,DSA下通过肝位(RAO30 CAU20)和足位(RAO1 CAU20)造影确认其位置,结合ICE下显示,封堵器植入到了非常完美的位置。完全符合成功的标准,即PASS 原则:P:位置准确;A:固定良好;S:大小合适,压缩比15%;S:封堵完全,无残余分流;完美释放,手术顺利结束(图5,6)。

图5. DSA下评估封堵器位置(左图肝位,右图切线位)

图6. ICE下评估PASS原则,封堵器释放

术式创新 | ICE指导下的左心耳封堵手术亟待大力推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郭彩霞教授团队在复杂冠心病介入,结构心脏病介入、心律失常介入等领域不断创新开拓,如今又在院内首次开展ICE引导的左心耳封堵手术,填补了院内微创介入技术预防卒中的空白,为更多心房颤动患者预防卒中提供了又一安全保障。郭彩霞团队认为,ICE指引下的左心耳封堵手术,无需全麻和TEE,大大节省了手术时间,且优化了手术步骤,使患者术中体验更好,同时对于高龄患者也更加安全有效。左心耳封堵术可以帮助心房颤动患者有效预防卒中,提高生活质量。未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郭彩霞团队将大力推广此项技术,不断精进创新,使更多心房颤动患者从这项新技术中获益。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908133015.png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心血管中心主任、心内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心血管病学系副主任。担任欧洲心脏病学会委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员、中欧大学动脉硬化学院秘书、国际心脏研究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会高血压分会委员、中国老年心血管病防治联盟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脏康复青委会副主委、北京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罕见病分会心血管病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心血管分会委员、北京心脏学会监事、北京先心病介入质控专家组专家、北京市科委医疗卫生领域专家库专家等国际和国内学术任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学位论文等评审专家。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search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等编委或审稿专家。从事心血管疾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余年,具有丰富的疑难危急重症诊疗经验,包括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和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治,擅长冠心病和结构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主要研究领域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北京市科委、北京市卫健委等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主持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Free Radical Bio Med》、《J Cell Mol Med》、《Lab Invest》等国内外专业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文章多次被国际会议录用。主编及参编专著10余部。已培养博士后、博士及硕士研究生20余名。“北京市科技新星”、 “北京市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等。

阅读数: 17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