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21丨潘湘斌:上到世界前沿知识,下到一线基层临床,全心全意服务心血管医生

2021年9月15日~18日,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循环杂志》社、北京楷祺心血管公益基金会三方联合主办的中国心脏大会(CHC)2021暨第六届中国血管大会(CVC)将于北京特设线下会场,辅以线上连线直播的形式隆重举办。为期四天的学术活动中,大会将在践行“健康心脏,健康中国”主题的基础上,借势赋能,联合全国各地多家心血管病医院、中心及广大同道,充分发挥网络优势,为参会嘉宾们带来一场新视角、新感官、多元开放的心血管病学术盛宴。

会议召开前夕,大会负责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专访,并在访谈中结合会议当前筹备情况,为我们提前揭秘了CHC 2021学术亮点。

01

既要顶天,又能立地

时代嬗变,晷刻渐移。自2004年中国心脏大会诞生至今,已走过16载韶华岁月。多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医界同仁的积极参与下,大会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始终与我国心血管病事业发展同频共振,现已经发展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心血管界颇具影响力的学术盛会。

潘湘斌教授也在采访中明确表示:“中国心脏大会是我们国家心血管病中心每年一度主持的全球性盛会,也是国内心血管病领域最大的会议之一。在继承往届会议成功举办的经验上,我们这次在会议设计上既要顶天,又要立地。”

结合本届大会的办会主旨,潘湘斌教授对这一理念进行了深度诠释。

他指出,虽然近期国内疫情多地反弹的情况为会议的举办带来了些许影响,但大会组委会还是经过反复商讨后,决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面向国内外心血管医师。所以在学术内容设置上,大会既要能涵盖心血管病诊疗领域中的一些前沿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或治疗方案,以及一些尖端的学术成果,临床研究和技术设备,同时又要“接地气”,立足临床,立足实践,聚焦临床医生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切实问题,通过手术直播的方式,让广大参会医生透过摄像头走进手术室,导管室,直观立体的感受真实世界。

潘湘斌教授特别介绍了结构性心脏病论坛频道,这里大咖云集、百家争鸣,将成为今年大会的一个突出亮点。结构性心脏病论坛频道主要包括三大版块:先心病介入治疗、手术直播、瓣膜介入治疗论坛专场。在心脏瓣膜论坛专场不仅有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中心大咖们在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最新研究成果的展示,还有新一代结构精英们的精彩辩论和病例大赛以及来自欧洲顶级结构团队们的经验分享。

“我们设计的辩论题目紧扣目前瓣膜介入领域的热点话题,目的是希望通过内外科团队或者说是正反双方的思辨过程,给大家呈现多维度的临床思考,促进大家对指南的理解。”潘湘斌教授指出,“辩论的目的不是输赢,而在于内容,话题越尖锐越值得辩论,业内人士才会觉得有看头。希望大家届时不光是看热闹,而且还要在网上多提问题和建议”。

阜外结构团队这次自主设计了两个辩论题目,同时决定明年的第四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也设立辩论环节,而辩论题目会向全国的业内人士广泛征集。论坛同时还设计了系列瓣膜介入精英赛的第一站,届时会有多个国内的瓣膜介入团队拿出自己的特殊病例来互相切磋,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今年也是阜外医院建院65周年。作为中央编办批复成立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65年来,阜外医院一直在积极践行着自身所承担的使命和担当,矢志不渝倡导和引领中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60年一甲子,CHC 2021在阜外医院的举办也是一次历史见证。

“此次大会也恰逢阜外医院建院65周年,大家对阜外医院也十分了解,它在心血管领域中做出了许多突出贡献,有着一定的影响力,也很高兴能借着此次CHC 2021盛会召开的契机,带着大家走进阜外,感受阜外。”潘湘斌教授补充说道。

02

紧跟健康中国号召

促进心血管疾病防治关口再前移

新时代气象万千,新征程催人奋进。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经济实力的增长以及居民日益提升的消费能力和健康意识,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蓬勃发展阶段。

因此,我国心血管疾病防治事业也在向着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潘湘斌教授指出:“国家一直在强调,一定要做高质量发展,要放弃以前那种‘粗放野蛮’的单纯靠数量来发展的模式。”

CHC 2021的办会主题也做出了相应调整,特以“健康心脏,健康中国”定为大会主题基调,并进行积极探索与实践,以焕发大会新活力。

潘湘斌教授随后解释道,高质量的发展不仅体现在医生和医院,更重要的是做到预防和治疗关口的前移,要做好心血管疾病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同时,这也需要多方合力。未来不止是医疗行业,而是整个国家的卫生政策都将会为此做出相应的改变和调整。本次CHC 2021着重体现这方面的工作,也是希望能带领广大同仁一起,紧跟中央步伐,为健康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03

打破听与讲的隔阂

直击手术最一线

2021年1月,在胡盛寿院士带领下,潘湘斌教授和团队运用MitraClip完成其在国内获批上市后的首例二尖瓣反流微创修复手术。此后潘湘斌教授和团队在这一领域始终深耕不辍,不断基于临床进行实践和研究,现已成为在国内MitraClip手术量最多的团队,手术量在亚洲也已经名列前茅。

结合团队在开展MitraClip手术过程中的进步与变化,潘湘斌教授阐述了他对本次大会手术直播环节的重要意义。

他谈到,团队在进行第三台MitraClip手术时,就在全国进行手术直播,今年潘湘斌教授团队已经连续进行了近三十场二尖瓣、三尖瓣和主动脉瓣介入治疗的手术直播,每场直播线上和现场都有众多国内的同道参观学习。

“手术直播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线上线下集思广益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法,新的培训方式,让更多中心掌握这项技术,在疫情管控的时代是一项创新。”潘湘斌教授说。

他在访谈表示,多年行医的经历在他心中形成了一种理念:任何一项技术,只有少数人能做,那么它一定不是一项好技术和方法。因此,在接过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主任和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主任的任务后,他和中心成员在介入资质上进行了调整,转变了思路,要培养更多医生,让更多的医生都能开展某类先进技术,一步一个脚印,把复杂的技术标准化,步骤化,真正使其“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也是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职责,我们甚至在做全世界第一台全超声引导的MitraClip手术时,就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去展现给大家。目的就是为了告诉大家,只要你掌握了基本要素,手术其实没有那么复杂。”潘湘斌教授强调。

他指出,团队之所以要用超声引导完成经导管二尖瓣修复手术,也是希望能让这项技术摆脱手术室,导管室的限制,从而促使优质医疗资源和技术方法下沉基层。让全国各地的二尖瓣返流病人不再需要奔赴北京、上海或广州等医疗发达地区,在“家门口”就能得到这项先进的技术。

潘湘斌教授强调,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得心血管病医生的“个人英雄主义时代”走向消亡,无论是心内科还是心外科的同道,都没有时间也没有必要去过多争论主次问题。医生最终的目的是利用工具,拯救患者生命。这更需要医院、医生打破学科壁垒,凝聚团队力量,不分你我攻克复杂危重症疾病。

“我们特别希望心内科医生和心外科医生,包括影像科、超声,CT医生能够团结一心,联合起来。我们是一个战壕的战友,面对的敌人就是疾病,只有合作共赢,我们才能帮助更多患者!”

专家简介

微信截图_20210908132255.png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执行院长,华中阜外医院总院长助理。

复合型心血管病专家,发明15项世界首创技术,获得25项国内外专利,多项产品在国内外上市,以中国技术、中国产品构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方案。其发明成果以巨大的优势的到国际同行广泛认可,受聘担任美国胸外科医生协会(STS)、心血管介入协会(SCAI)及美国心脏病学院(ACC)外籍资深专家;多次受邀赴法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土耳其、肯尼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场演示手术,多次出色完成国家医疗外交任务;其主编的教材被欧美专家翻译成英文,培养了来自美国、德国、日本、土耳其等三十余个国家的学员,成规模、成体系地向世界输出中国方案。

阅读数: 5391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