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新视界第六期|“不讲大道理,只求解问题”——起搏器技术实战篇

起搏器技术实战篇


侯小锋:起搏器囊袋血肿的预防及处理

起搏器植入时囊袋血肿的情况并不少见,针对如何预防囊袋内血肿和胸大肌下肌层囊袋血肿的发生,侯小锋教授做了以下经验性总结:

1.术前预防:关注血肿高危因素(血小板减少症,低LVEF,植入大机器),减少可控制因素(尽可能在围手术期避免双抗治疗,不建议低分子肝素桥接);

2.术中预防:囊袋内仔细止血确保无渗血,腋静脉穿刺偏外侧增加误伤动脉的风险,腋静脉内侧段为理想的血管进针点,及时发现小动脉损伤和胸大肌后血肿,有怀疑暂不进鞘;
3.术后血肿处理:为减少二次开刀感染风险的增高,尽量保守处理。

蓝荣芳:左室导线拔除单中心经验总结

有些患者因囊袋感染、电极故障、器械升级等问题需要移除CS电极,然而移除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对此,蓝荣芳教授分享了单中心左室导线移除的相关经验:

CS电极移除最主要的两大难点。一,主动CS电极与血管壁出现严重的黏连。二,患者体内电极较多,电极相互之间黏连增加了移除的难度。在CS电极移除过程中通常需要借助各种移除工具。另外,电极移除后的电极重置手术难度大(靶血管闭塞,右侧植入,血管壁损伤等),应当灵活应用各种工具(如四级导线)或转换起搏方式,如希浦系统起搏。

白明:左室电极植入中的冠脉技术应用
传统CRT植入术中,往往因患者靶血管不理想而增加左室起搏电极植入的难度。白明教授有丰富的冠脉PCI手术经验,他将相关技术灵活运用到左室起搏电极植入当中,在起搏与PCI之间自由跨界。本次课程他分享的相关PCI技术包括双导丝技术,球囊锚定技术,Guilding 深插以及鞘中鞘等CS电极植入技巧。

苏蓝:3830电极在房间隔起搏的运用技巧

3830导线实现稳、准、快的选择性房间隔起搏,解决右心耳起搏时参数不满意的问题。苏蓝教授做了如下总结:

右房间隔起搏比传统的右心耳起搏减少房颤的发作具有更生理的治疗意义,带鞘植入式电极方便、灵活定位,结合电位标测和起搏参数,能优化手术流程和节省时间。术中注意事项有以下三点:

1.通过标测心房电位大小及损伤电流判断起搏位点,即刻参数如趋势稳定即可接受,术后均可获得良好参数,可用于术中发生房颤患者;

2.多体位判断,避免带鞘电极固定在心耳或游离壁出现心房穿孔;

3.关注低位间隔的远场交叉感知问题。


专家简介

1.png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导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分会青年委员、起搏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江苏省起搏与电生理分会青年委员兼秘书。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诊疗工作15年,熟练掌握各种心血管常见病与疑难危重病人的诊疗,尤其擅长心律失常的介入诊疗和心脏起搏器植入,对复杂困难三腔起搏器植入和希浦系统起搏有丰富经验。

2.png

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病学组副组长,南京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工程技术人员培训项目工作委员会委员,尤其擅长心衰的器械治疗,希蒲系统生理性起搏,起搏系统移除,左心耳封堵术等,曾获得EHRA起搏资格认证,现为国家卫计委心律失常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3.png

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在读,副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心律失常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痛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副会长;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专家;卫计委心血管介入培训基地导师。

4.png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副主任,专长心律失常和难治性心力衰竭的诊治,在国内最先开展希浦系起搏的临床研究,已完成2000例希浦系起搏,手术经验丰富,发表相关SCI论文10余篇,作为核心撰写人参与《希氏-浦肯野系统起搏中国专家共识》的编写。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第七届委员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创新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希浦系统起搏工作委员会委员;浙江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第八届心脏性猝死与起搏学组副组长;浙江省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起搏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委员;美国心律学会(HRS)fellow。

阅读数: 703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