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S——心房颤动精准安全消融新模式
2015-11-04 19:51
现今,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技术处于平台期已经有较长时间。在机制方面,过去的十年,先后有碎裂电位和转子理论作为多子波理论的佐证。然而,前者已经被大量临床应用确定仅对部分持续性房颤稍有价值,后者在首家推广中心的经验已经被否定。然而,房颤的导管消融也因受制于对机制认识的停滞不前而出现了滞涨期,各种新的导管、导航技术和消融策略的探索层出不穷。
阅读数: 1085

图1 左房精准三维建模及组织接触压力监测下消融
在近年涌现的各种新技术和消融工具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精准导航和带有组织接触压力监测 导管。对此,我们在充分整合使用了目前已有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FASS消融模式。FASS消融模式主要包括3个方面:(1)采用带有导航功能的Lasso Nav SAS或PentaRay电极进行精准心房建模(FAM);(2)使用带有组织压力监测功能的Smartouch导 管进行消融;(3)以在消融灶上高强度刺激不能夺获作为消融终点。

图2 消融灶高强度刺激作为检验终点
FASS模式的优点有:(1)明显降低了操作难度:绝大多数年轻受训者很快可以完成最少透 视甚至无透视下进行左房内膜形态的构建;(2)显著提高了消融的精准性和安全性:由于可以对左房进行精准建模,无需对左房进行造影即可准确判断左房解剖结构和肺静脉开口,消融时亦基本上无需透视,实现了“无碘”和“零射线”消融房颤;(3)明显提高了成功率:虽然迄今只有一年多的使用经验,但迄今的随访初步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的初次消融近期成功率超过90%。当然,在消融术式方面我们仍要采用个体化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