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杨:大学教学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应重视的主要问题
2015-10-31 22:44
胸痛中心的建立显著降低了胸痛确诊时间,降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缩短STEMI 住院时间,降低胸痛患者再次就诊次数和再住院次数,减少不必要检查费用,改善患者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就诊满意度[1-2]。与传统住院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的诊断方案,为胸痛患者提供更快和更准确的评估,而医疗费用只有传统住院前三日的20%~ 50%[3]。
一、加强胸痛中心各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二、注重胸痛中心数据库建设
三、深化“双向转诊”模式
阅读数: 950
目前我国已有正式注册的胸痛中心120余家,其中25家通过了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成为中国规范化胸痛中心的先驱,这其中绝大多数胸痛中心都是大学教学医院。大学教学医院承担着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具备良好的医教研一体化的基础。在大学教学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应重视以下主要问题:
一、加强胸痛中心各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研究显示,内科医师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误诊的医师群体,其中家庭医师占32%,全科医师占22%,急诊医师占15%。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有:心电图解读错误;患者年轻而医师重视不足;医师经验缺乏;症状不典型等。大学教学医院的教学工作,涵盖了临床医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带教两个方面,而开展胸痛中心的教学医院除了临床医学的理论教学,更应重视对医学生的临床实习带教。胸痛中心应定期组织病例讨论会,培养学生分析胸痛疾病的典型病例,提高胸痛诊疗的临床思维,使理论与临床密切结合。多数医院只重视本专业的训练而忽视整体的培训与考核,新入职人员和非专业人员的知识普及明显不足,大学教学医院应有医院的全员培训计划,并制定医疗质量考评方案。此外,胸痛中心应加强对基层医院的医护人员进行直接指导和定期培训,提高下级医院的诊治水平。
除了各阶层的教育,社区普及型的教育和健康培训也很重要,胸痛中心应联合家庭、社区医生或卫生院医生等基层医务工作者,加强对社区居民进行STEMI症状的普及教育和心肺复苏(CRP)培训,使其及早就诊,达到快速有效识别和治疗心肌梗死;向社区发放有关心脏病体征和症状以及早期诊断的书面培训材料;向社区提供心脏健康筛查服务以及饮食教育、戒烟教育、锻炼教育;向公众宣传拨打120急救电话的重要性,加强急救及自救意识。
二、注重胸痛中心数据库建设
建立胸痛患者数据库,特别是ACS患者数据库来管理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是临床医学信息化、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和必然趋势。大型教学医院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胸痛患者数据库的建设,以实现对胸痛患者临床资料规范、系统、便捷的管理,评估胸痛患者的疗效以及完善病例的随访追踪。
临床科研离不开完备而准确的临床资料。建立数据库可以方便、快捷地管理临床病例,通过结构化、标准化的字段可以迅速调出科研所需的资料、数据,还可实时多重条件查询,有利于对临床资料的快速总结,并可通过与数据库相连的统计软件直接得出统计结果,大大节省了科研人员的时间、精力,并缩短了科研周期。建设数据库有利于开展临床教学,通过数据库,可以方便地调用各种胸痛疾病的典型病例,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送到电教室的多媒体电脑上进行演示,内容丰富,生动科学,感染力强。学生还可以通过数据库大范围地分析病案,培养收集临床资料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胸痛诊疗的临床思维。建设数据库,丰富了教学资源,并提供较直观的教学方法。
中国胸痛中心的认证非常注重数据库的建设,目前已由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办公室正式发布了胸痛中心认证专用云平台数据库,经过在线注册的胸痛中心均可免费使用该数据库进行认证相关数据的填报和质量管理。因此可以预测,随着信息技术与医疗行业的逐步融合以及我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的稳步推进,我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建立起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覆盖全国的AMI区域协同救治体系,这既是中国胸痛中心认证的基本理念,也是胸痛中心未来的发展方向。
三、深化“双向转诊”模式
胸痛中心应建立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协同救治的机制及流程,积极救治高危胸痛患者,同时科学合理分流低危患者,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同时,为患者提供交流经验、互相支持、互相关怀的平台。大学教学医院可利用“高端远程医疗系统”的实时网络指令和信息互动功能,前移了高危胸痛患者(如STEMI、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急诊救治的主战场,提高了该疾病的抢救成功率,并可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升了一线基层医院急性胸痛疾病医疗救治水平和溶栓的规范开展,通过双向转诊,既强化了城乡医疗机构职能,又均衡了系统运营效益,扶持了基层医院发展。
总之,大学教学医院开展胸痛中心建设应利用教学优势,加强各方面包括基层医院的教育,并重视社区培训;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加强胸痛患者数据库的建设,以实现对胸痛患者临床资料规范、系统、便捷的管理,更好地开展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此外,胸痛中心应利用“远程医疗系统”建立并深化区域医疗中心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协同救治的机制及流程,积极救治高危胸痛患者,同时科学合理分流低危患者,更合理地利用医疗资源。
参考文献
1.Graft L, Dallara J, Ross MA, et a1. Impact on the care of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chest pain patient from the chest pain evaluation registry [CHEPER] study.Coron Artery Dis, 1997, 8: 563-568.
2.Gibler WB, Runyon JP, Levy RC, et a1. A rapid diagnostic and treatment center for patients with chest pain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Ann Emerg, 1995, 32: 381-388.
3.Bahr RD. Chest pain centers: moving toward proactive acute coronary car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00, 72: 1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