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rdis微导管/血栓抽吸导管新品震撼上市:以求精创新,再造经典!

2021年4月23日,Cordis以“无栓之境,鲲鹏万里”为主题,于第二十四届全国介入心脏病学论坛(CCIF2021)上正式召开了Cordis新品上市会。发布会上,Cordis隆重推出“智鲲”单腔微导管、“智双”双腔微导管和“Thrombuster II”血栓抽吸导管三款重磅产品,再次定义临床介入导管未来答案,为中国心血管疾病临床诊疗提供新选择! 

2.png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傅国胜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谷国强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贺勇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马根山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金叔宣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罗永百教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缪绯教授等众多介入专家受邀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Cordis新品惊艳登场。

3.jpg

上半场主持人

霍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Cordis 

4.jpg

霍勇教授致辞

“我在1989年第一次做介入用的就是Cordis的导管。”霍勇教授在发布会致辞中首先回顾了三十多年来他所亲身经历的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历程以及他与Cordis的渊源。他表示,尽管现在众多医生已经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多种多样的介入器械,但全球第一款Judkins导管、第一款带止血阀的穿刺鞘、第一款DES等介入器械的创新性发明,可以说在众多方面为我们介入医师带来了突破性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介入手术成功率,也为整个介入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些年,虽然Cordis在公司结构和产品布局上有些调整,但其从未停止对创新产品的追求,也在坚持履行将更好的产品带给介入医生的使命,今天三款新型介入导管的上市更是说明了这一点。也相信此次Cordis三款新型导管的上市,定会造福我国更多患者,为广大介入医生提供更好、更有力的诊疗手段。

鲲鹏万里,无微不至

 Cordis 

5.jpg

金叔宣教授精彩分享

结合临床使用经验,金叔宣教授从冠脉微导管临床应用、“智鲲”微导管性能详解、“智鲲”微导管体外测评结果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智鲲”单腔微导管的四大独特优势。

首先,“智鲲”导管头端具有独特的“钝锥形”设计,其尖端更是特设了小于0.1mm的超薄壁结构,使得导管头端更加柔软。另外,导管头端1.7F entry profile+1.5mm锥形渐细尖端也使其易于通过远端细小血管。“智鲲”导管的头端设计能使其在临床操作中具有更强的“钻、顶和扩张”能力。


此外,“智鲲”没有尖角的“钝形”设计也可以对血管起到有效地保护作用。相较来说,它的头端更加柔软,使得导管能够进入更加细小的血管,大大提高了导管的使用范围和通过性。

6.png

从管体设计来说,“智鲲”的“不锈钢编织”管体设计即贯穿导管通长(尖端1.5mm除外)的高密度不锈钢编织网,能提升管体抗压性和抗折性,为产品提供了较大支撑强度。不锈钢编织网还能够快速、准确地传递导管座端的扭转运动,有利于提高导管的扭转性能,保证了整个产品的操控准确性。

除此之外,“智鲲”还采用了独特的高分子材料,实现了“硬度渐变”设计构想。导管从头端开始分为“超软段、次柔软段、过度段、刚性近端”等四段,分别采用四种不同硬度材料进行了无缝过度 ,既保证了头端具有最佳的柔软性,又能够保证导管传力的均匀性,从而在临床上提高了微导管在复杂血管情况下的通过性。

值得关注的是,“智鲲”在导管座前端与导管结合部分设计成了独特的“螺旋形”结构,这使得其能够将导管作用力分散到导管座上,从而间接增强了对管体的保护。

“总的来说,‘智鲲’完全满足临床对微导管的性能需求,具有出色的通过性、优秀的操控性和良好的支撑性。”金叔宣教授总结表示。

双管齐下,双腔微导管实用技巧

 Cordis 

7.jpg罗永百教授精彩分享

罗永百教授针对“哪种情况适合使用双腔微导管”这一临床热点问题,给出了解答。罗永百教授认为,双腔微导管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首先是包含高度成角分支选择和穿支架网眼分支寻径在内的分叉病变。其次在CTO开通过程中,若出现分叉病变时可采用双腔微导管作为一种辅助支撑技术,包括在正向介入CTO开通后准备放入另一根导丝之某一分支血管、闭塞远端存在分支血管且严重成角等多种情况。

8.jpg

着眼于双腔微导管5例临床应用实例,罗永百教授于讲课最后为与会专家深度解析了“智双”双腔微导管的产品结构。

罗永百教授表示,“智双”作为第一款国产上市的双腔微导管,其内径更大且采用了最新一代亲水涂层设计,因此,导管输送能力更为优异。其次,“智双”的Mark更清晰,更方便术者操作。同时,“智双”双腔微导管能在临床应用中“进退自由”,也为介入医师解决复杂病变提供了一项更有力的工具。

综合来说,“智双”在现有双腔微导管产品上进行了多处细节化的升级和改善,独具临床优势。

无栓之境,抽吸导管循证解读及实用心得

 Cordis 

9.jpg

缪绯教授精彩分享

缪绯教授通过对TAPAS、TOTAL等血栓抽吸临床研究数据的详细解读,结合个人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了自己对这几项研究的独到见解;缪绯教授表示:2017年中国指南以及2019年加拿大指南都指出,虽不推荐常规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但是血栓负荷重的STEMI患者,使用血栓抽吸导管抽吸血栓一定是有益的。血栓抽吸的时间、抽吸过程是否规范、使用的导管大小均会影响血栓抽吸的结果。通过对几个经典血栓抽吸案例的分享,以及自己对器械的熟悉运用,总结出了血栓抽吸导管使用需要注意到细节:

10.png

同时,缪绯教授也深度阐述了一个优秀的血栓抽吸导管需必备的三点性能——稳定的抽吸能力、能够顺利到达病变部位、方便快捷的操作性。他随即表示,Cordis此次最新上市的血栓抽吸导管则十分贴合这几点要求。

首先,Cordis新款血栓抽吸导管具备“大”而“圆”的抽吸腔,可减小流动阻力,从而增强抽吸性能。其次,10mm的导丝交换腔,缩小了导丝插入线腔长度,极大地增强了远端轴的柔韧性。另外,“Thrombuster II”血栓抽吸导管在距端部30cm位置还添加了最新一代亲水性涂层,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导丝能顺利插入血管。值得一提的是,“Thrombuster II”还采用了可拆卸芯线,使其具备了更强的推送性和抗折性,其采用的斜切抽吸口也极大地提高了抽吸效率。

除了上述导管结构上的优点,“Thrombuster II”在配置装置上也独具巧思,其带后锁装置注射器,带止动旋塞延长管和过滤网都使其在操作上更加简便快捷。

最后缪绯教授总结道:

1、目前循证证据不推荐常规血栓抽吸术,血栓负荷重的倾向抽吸;

2、实践中STEMI面对的情况较循证证据复杂得多;

3、血栓抽吸术在循证指南的基础上应体现个体化治疗;

4、熟知手中的武器,才能物尽其用;

5、多取出(血栓),少(不)植入是冠脉介入大势所趋。

尽精微方能致广大,介入导管经典重塑指引专题会

Cordis

12.jpg下半场主持人
发布会下半场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竹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宋现涛教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谷国强教授主持。

微信截图_20210425143706.png

黄东教授、郭亮教授、李伟杰教授、敬锐教授

精彩分享
聚焦于介入手术操作技巧和多种经典介入导管器械的应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黄东教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郭亮教授、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李伟杰教授、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敬锐教授于发布会下半场先后围绕超强支撑Amplatz指引管选择和操作技巧、急诊PCI指引选择技巧、如何增强Guiding支撑力、大腔指引导管在复杂病变中的应用为主题,展开精彩学术报告,以独特的视角分享了自己在临床实操中的真知灼见,同时也在与各位专家们的思想碰撞和互通有无中加深对操作技巧的理解,共同提升。
最后,在专家们的讨论声中,本次Cordis微导管/血栓抽吸导管新品上市发布会暨介入导管专题会圆满落下帷幕。

此次产品上市的背后,是Cordis前瞻性布局、品牌基因等多种因素的博观约取和厚积薄发。相信未来,Cordis也将继续秉承将更好的产品带给医生的使命,凭借其多年研发经验和深厚独特的前瞻性视野,持续加速血管介入领域的技术变革,引领心血管疾病诊疗技术的再度升级,创造出更多能优化和解决当前临床介入手术局限的经典器械产品,助推中国血管介入临床诊治水平进一步提升。

阅读数: 3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