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为基,立足共识:第二届生理性起搏青年沙龙成功举办

1.jpg

生理性起搏近年来发展迅猛,是起搏电生理学界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新技术的开展离不开学科专家们的艰难探索,也离不开学界内的交流学习。2021年4月11日,第二届生理性起搏青年沙龙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成功举办,沙龙围绕生理性起搏的发展、现状、手术策略以及病例讨论等方面,进行了精彩的展示与分享。

首先,会议名誉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和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进行了精彩致辞,表达了对会议召开的祝贺和对青年起搏电生理医师的期待。会议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和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分别对会议内容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同时也对会议的目的提出了要求。此次会议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受到了学界的广泛关注,网络播放量达4300余人次。

2.png
3.png

经验分享,听大咖谈生理性起搏

▼▼▼

会议的第一部分由国内的生理性起搏大咖们带来了关于生理性起搏发展概况和经验分享。该环节由宿燕岗教授和黄伟剑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同仁医院邱朝晖教授,上海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和上海第十人民医院赵冬冬教授参与讨论。

4.png

首先宿燕岗教授简要介绍了希浦系统起搏的现状和进展,希浦系统起搏适应症人群主要分为预防不同步和纠正不同步。预防部分主要为起搏依赖伴心室收缩功能已下降者。希氏束纠正传导阻滞的阈值高,CLBBB肯定是获益人群,但BIV起搏通常效果也不错。室内传导阻滞BIV和希浦系统起搏疗效都差,缺乏互补,另外,Hot/Lot CRT的疗效/风险比尚待明确。他表示希浦系统起搏开创了生理性起搏的新纪元,引领了近年及今后相当时间内起搏领域的学术前沿,前景广阔。

5.jpg

黄伟剑教授则介绍了希浦系统起搏临床研究进展及中国医生的贡献,他认为生理性起搏的发展中国医生贡献巨大,未来也需要更加努力,争取让更多来自中国的研究和经验走向世界舞台。

6.jpg

陈柯萍教授介绍了希浦系统起搏的患者选择,以及希浦系统起搏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文献,并对希浦系统起搏的推荐患者及推荐级别做了详细的讲解。

接下来,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陈学颖教授、江苏省人民医院侯小锋教授和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蔡彬妮教授分别就希浦系统起搏患者选择的经验、HBP植入标准流程及实战技巧、LBBP植入标准流程及实战技巧、希浦系统起搏的程控方案与参数设置和希浦系统起搏术后患者管理经验进行了讲解和分享。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

接下来的手术演示环节由上海长海医院郭志福教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潘文麒教授主持,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谢赟教授以及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张颖教授参与讨论。

7.png

首先由黄伟剑教授、邱朝晖教授、苏蓝教授吴献豪教授则带来了一例高龄,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更换术后囊袋感染病例。患者无全身感染症状,但是局部有分泌物,最终决定的治疗策略为电极处理后在对侧植入脉冲发生器。术前预防性抗感染治疗,最终为患者成功行希浦系统起搏。术中,参会专家就电极拔出、以及新电极的植入技巧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8.jpg

黄伟剑教授陈学颖教授带来一例老年男性,房颤,射频消融术后,二尖瓣成形术后,心室率控制不佳伴心功能减退病例,LVEF40%。Holter提示为持续房颤,平均心室率95次/分。成功为患者行远端希氏束起搏,同时行房室结消融,术后测试参数满意。

9.jpg

在病例分享环节,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龚辉教授和上海市松江区中心医院李岩松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解玉水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孔琤琦教授、上海长海医院王忠凯教授和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胡文瑛教授参与讨论。

10.jpg

首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赵冬冬教授带来了LBBP无法纠正患者的候补策略分享。接下来,上海市新华医院冯向飞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汪菁峰教授分别分享了经右侧植入LBBP操作相关经验以及LBBP对复极影响的分享。上海市胸科医院婧娟教授带来了一例LBBP联合房室结消融治疗机械瓣术后房颤心衰病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幺天保教授则分享了一例多次定位却错失最佳位置的LBBP病例,然后由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魏勇教授分享左束支区域起搏优化CRT应用一例。最后,针对心衰合并房颤问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黄冬教授带来了导管消融到生理性起搏一例看房颤伴心衰患者的分享。

11.jpg

在起搏治疗领域,生理性起搏一直是起搏电生理医生追求的目标。中国术者在希浦系统起搏方面做出了国际瞩目的成绩。本次活动,有行业大咖分享经验也有青年医师的互相学习,有理论知识讲解也有手术和病例分享,使得参会者更加深入掌握生理性起搏,为进一步的临床操作打下坚实基础。

阅读数: 1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