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暨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首次工作会议隆重召开!众智同行启新程,聚势凝心谱新篇
1.jpg

2021年4月15-17日,第三届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首届卵圆孔未闭规范化诊疗培训研讨会暨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盛大召开。

期间,经国家卫健委批准,由原国家先心病质控中心和原经外科途径介入质控中心进行合并成立的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于4月15日在本届大会上正式亮相,并召开了中心首次工作会议。

2.jpg

本次会议由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北京健康促进会联合主办,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助理潘湘斌教授担任执行主席。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董念国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茂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王巍教授、河南省人民医院程兆云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郭应强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张瑞岩教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赵天力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刘先宝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等国内外众多心血管专家受邀主持并出席了本次会议。

胡盛寿:在变化中进步,携手提升我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水平

3.png

胡盛寿院士在致辞中表示,结构性心脏病是目前整个心血管病学界发展最快和变化最大的学科。无论是从结构性心脏病的病因、患病年龄还是治疗手段上来看,结构性心脏病在中国的现在和未来都将持续发生不断地处在变化当中。

而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地域幅员辽阔,因此整个国家的医疗水平发展极不平衡。作为心血管人,我们一方面要在该领域不断地学习、拓展和甚至引领介入治疗新技术的发展;在更大程度上,我们更要把一些比较成熟、可以普及开来的新技术在中国进行广泛推广,同时展开质量控制,这也应该是整个心血管病学界最值得关注和进行交流的领域。

衷心地期待诸位同道能以本次会议为契机,搭建一个高水准的学术交流、技术引领和学习培训等多方面平台,促进我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领域向世界前沿对齐,提升学科整体水平,进而造福广大结构性心脏病患者。

潘湘斌: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工作报告及计划

4.jpg

随后,潘湘斌教授围绕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2020年工作进展及2021年工作要求与重点展开了详细介绍。

为全面开展质控数据收集与监测,2020年质控中心完善和升级改造了心血管病介入诊疗直报系统。通过系统对先心病介入治疗、外科介入治疗、经介入途径主动脉瓣手术以及经介入途径左心耳封堵手术数据收集与分析,可以总结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技术处在高速发展的状态,总体呈现出稳重向好的态势。

立足于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控中心成立的新节点,潘湘斌教授指出,2021年质控中心将继续站在数据采集系统转变的基础上,规范质控中心质量监测、评价、反馈和改善的全流程管理,使质控信息反馈更加便捷化、标准化、常态化。实现质控数据采集病种和区域的全覆盖,从而达到质量改进和各专业质量持续提升。 

主题演讲

海内外大咖齐聚首,群策群力畅谈领域前沿热点

▼▼▼

5.png

聚焦于瓣膜介入领域方面的最新技术、新发展,会议还邀请了国际著名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诊疗领域的权威同道以及国内结构性心脏病介入和外科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专家围绕各自深耕领域,以学术讲座的形式,剖析结构性心脏病介入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享国际视野下诊疗热点问题的经验和思考,共同呈现了一场学术盛宴。

6.jpg
7.jpg
8.jpg
9.jpg

来自法国的Thomas Modine教授以“Transcatheter mitral Replacement - Past and Future”为题,回顾并展望了二尖瓣置换技术的过去与未来。随后,台北荣民总医院宋思贤教授通过对MitraClip 手术全过程操作要点的解析,为各位与会嘉宾共同分享了介入二尖瓣缘对缘修复的亚洲经验。随着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方式的演进,结构性心脏病的诊疗团体也不仅局限于心内科医生,介入治疗领域逐渐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外科医生,香港威尔斯亲王医院万松教授则以“外科与介入之争:敢问路在何方?”为题,提出“together everyone achieves more”才是未来介入医生的发展趋势。最后,来自意大利的Domenico Mazzitelli教授结合远程医疗在疫情下的应用,对二尖瓣修补术技巧及远期疗效对介入治疗的意义进行了系统阐述。

此次,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工作会议正式开启了我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事业新征程,也体现了我国心血管病学者对中国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未来,在中国结构性心脏病大会的平台以及众多心血管专家的支持与帮助下,国家结构性心脏病介入质量控制中心将会不断完善质控工作机制、强化信息检测与反馈,同时深入开展质控培训与医疗质量改善行动。同心同行,聚势共赢,为我国结构性心脏病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添砖加瓦,共同促进心血管病诊疗事业的繁荣发展。

阅读数: 4430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