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心文 | J Am Coll Cardiol: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负担1990-2019(北医三院心内科团队)

1.jpg

作者:George A.Mensah, Gregory A. Roth等GBD(Global Burden of Disease)-NHLBI(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JACC(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写作组成员


作者简介

徐明.png

徐明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医学部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分子心血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大学心血管内科学学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血管医学研究所副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研究方向为心力衰竭(心衰)的分子机制,重点围绕心衰中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调控机制开展研究,发现导致心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结构紊乱和功能衰退的关键分子及其上游调控分子,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并在临床检测中得到验证。近5年发表SCI论文30余篇,他引600余次,2017年以第三完成人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于海亦.png

于海奕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心血管重构的病理机制及生物标志物。承担五项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合作发表SCI收录论文30余篇。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动脉硬化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基础研究学组秘书、国家卫健委心血管分子生物学与调节肽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

郭新.png

郭欣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心内科、血管医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心血管战略发展与科技管理,重点开展基于“数据-证据-宏观环境”综合分析的心血管医学科技战略咨询研究,共发表SCI论文8篇。


摘要:

心血管疾病(CVD),主要是缺血性心脏病(IHD)和卒中,是全球人口的主要死因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BD)研究的估计值,回顾了心血管疾病总负担的大小,包括13个心血管死亡的潜在原因和9个相关危险因素。GBD是一项正在进行的多国合作,旨在提供一段时间内人口健康的可比较和一致的估计数,利用所有可用的人口级数据源,对1990年至2019年204个国家和地区的发病率、患病率、病死率、死亡率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

CVD病例从1990年的2.71亿例(95%UI:2.57到2.85亿),到2019年达到5.23亿例(95%UI:497到5.5亿),几乎增加了一倍;CVD死亡人数稳步增加,从1990年的1210万(95%UI:1140到1260万),到2019年达到1860万(95%UI:1710到1970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s)和寿命损失年的全球趋势也显著增加;在此期间,残障人士的年数从1770万(95%UI:1290到2250万)增至3440万(95%UI:2490到4360万),翻了一番。

自1990年以来,因IHD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总数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1.82亿(95%UI:1.7亿至1.94亿)伤残调整生命年,914万(95%UI:840万至974万)死亡,2019年IHD流行病例为1.97亿(95%UI:1.78亿至2.2亿)。

自1990年以来,因卒中导致的伤残调整寿命年总数稳步上升,2019年达到1.43亿(95%UI:1.33亿至1.53亿)伤残调整生命年,655万(95%UI:600万至702万)死亡,以及1.01亿(95%UI:9320万至1.11亿)卒中病例。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疾病负担的主要原因。对于高收入国家以外的几乎所有国家,CVD负担增长态势持续了数十年之久。令人震惊的是,在一些高收入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率已经开始上升,而在这些国家,心血管疾病的年龄标准化率以前一直在下降。如果世界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3的目标,并使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30%,那么迫切需要集中精力执行现有的具有成本效益的政策和干预措施。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全球卫生、卫生政策、人口卫生


介 绍 

GBD 2019(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是一项国际合作研究,评估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疾病负担。该研究是一项持续性研究,每年更新一次,包括更新疾病分类、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GBD 2019旨在对1990年至2019年期间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疾病特征指标进行一致性比较,包括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以及综合性健康指标DALYs(伤残调整寿命年)。

JACC,GBD,NHLBI联合发布了1990年至2019年全球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研究报告。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居全球疾病负担首位。报告研究了204个国家和地区,13类心血管疾病和9个相关危险因素。近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翻倍,从2.7亿增长到5.2亿,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几乎不变;全球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从1210万增长到1860万,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是心血管疾病增长的主要驱动。

2.png

心血管疾病DALYs比率性别差异在30-60岁和>80岁之间最为显著。80-84岁之前男性整体高于女性;在此之后,女性DALYs高于男性。80-84岁女性心血管疾病负担增加,提示应关注老年阶段的死因别死亡率,并调整二级预防策略。

3.png

国家层面,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准化的DALYs比率最高的国家地区为大洋洲、乌兹别克斯坦和阿富汗,最低的国家地区为日本、法国和以色列。心血管疾病负担地域性差异反应了不同国家地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医疗保健水平的不同。有效的初级/二级预防策略在心血管疾病负担差异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在低等和中等收入水平国家中表现最为显著。

4.png

全球心血管疾病负担研究对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临床实践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非洲北部,西亚,中南亚,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东亚和东南亚,2050年老年人的比例翻倍。随着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心血管疾病患者绝对数量和疾病负担将大幅度增加。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 IHD)
1990至2019年,全球IHD疾病负担逐步上升。2019年IHD患病人数达1.97亿,死亡人数914万,DALYs(伤残调整寿命年)1.82亿。全球范围内,IHD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大部分国家IHD患病人数,死亡人数和DALYs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意味着国家卫生系统需要提升IHD有关的预防治疗服务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卫生医疗需求。
5.png
国家层面,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塔吉克斯坦和大洋洲IHD死亡率最高;日本、韩国和法国的死亡率最低。过去5年,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部分地区IHD年龄标准化死亡率抬头,表明通过改进预防和卫生保健水平使IHD死亡率长期下降的策略,在这些区域已经不再起作用。国家卫生系统需要专注于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预防控制糖尿病,减少肥胖和高胆固醇的发生,改善饮食增加运动,减少吸烟和过渡饮酒,通过“复合药物”改善血压,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院前护理,住院治疗,提高长期患有IHD后遗症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6.png
卒中(Stroke)

1990至2019年,全球卒中疾病负担稳步增长。2019年卒中患病人数达1.01亿,死亡人数655万,DALYs(伤残调整寿命年)1.43亿,大部分疾病负担来自非发达国家。1220万卒中发病事件中,缺血性卒中62.4%,颅内出血27.9%,蛛网膜下出血9.7%。

7.png

卒中的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s比率大幅下降,提示:

(1)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的预防措施非常有效;

(2)全球范围内,卒中疾病负担加重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另外,卒中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在中国部分地区,印度尼西亚和美国部分地区有所增长。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在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地区增长。性别差异方面,男性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s比例高于女性,而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这表明卒中在男性中有更高的致残致死风险。地域性差异,卒中年龄标准化DALYs比率和死亡率差异高达15-20倍,年龄标准化患病率差异可达4倍。这可能与卒中危险因素,预防措施可及性,急性卒中护理和全球卒中康复质量可及性的差异有关。

8.png
高收缩压(High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成人高SBP人数从1990年21.8亿增长到40.6亿。根据 GBD 2019,高SBP定义为≥110-115mmHg(人群理论最低风险暴露水平)。2019年,全球有8.28亿成人SBP大于140mmHg(通常药物治疗阈值)。
1990年至2019年,高SBP患病数从84481.1/10万增长到88971.1/10万;DALYs从1.54亿增长到2.35亿;死亡人数从679万增长到1080万。相应的年龄标准化比率未改变,提示全球范围内高SBP增加主要由于人口增长和老龄化。
9.png
性别差异,15-19岁至70-74岁阶段男性高SBP导致的DALYs比率高于女性,80-84岁之后女性更高。高SBP导致的DALYs比率地域差异可达8倍,亚太地区高收入国家最低,中亚最高。
10.png
高空腹血糖(High fasting plasma glucose)

高空腹血糖定义为高于4.8-5.4mmol/L(理论最低风险暴露水平)。近30年全球高空腹血糖导致的死亡人数1.34亿,每年死亡人数从1990年的291万增加到2019年的650万。研究结果显示,高空腹血糖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和DALYs比率几乎没有改善。1990年-2005年,高空腹血糖年龄标准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从84.2/10万人增长到89.2/10万人;之后下降,2019年降至83.0/10万人。而年龄标准化的DALYs比率持续增高,从1959.6/10万人增加到2104.3/10万人。高空腹血糖导致残疾的负担显著加重,YLD(失能寿命损失年)比率上升。

11.png

2019年GBD显示,许多国家的体力活动率较低,不良饮食。这都是高空腹血糖的主要危险因素,并导致能量不平衡和肥胖,自1990年以来,全球肥胖率迅速上升,并影响到大多数国家地区。有必要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和临床策略,以减少由糖尿病引起的健康损失和疾病负担。

文章共介绍了1990年至2019年缺血性心脏病、卒中、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酒精性心肌病、心房纤颤/心房扑动、主动脉瘤、主动脉瓣疾病、二尖瓣疾病、心内膜炎、外周动脉疾病和先天性心脏异常13类心血管疾病,高SBP、高空腹血糖、高LDL-c,高BMI,肾功能损伤,环境和家庭空气污染,吸烟,膳食风险,低运动9类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指标。

 结论与未来展望


心血管疾病仍然是世界上疾病负担最主要的因素,在除高收入国家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家,心血管疾病持续几十年增长。更令人担忧的是,年龄标准化心血管患病率在部分地区呈现抬头趋势。2019年,心血管疾病导致620万30-70岁年龄段的人口死亡。迫切需要有效干预措施和卫生正常实现SDG(可持续发展目标)3.4: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减少30%。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和健康寿命损失的首要原因,近30年全球心血管疾病患病人数和死亡人数持续增长,人口增长和老龄化是主要驱动因素。我国老龄化速度快,预计2050年老年人口超过4.3亿,心血管疾病防控诊疗康面临巨大挑战。

心血管疾病负担具有显著地域性差异,反应了不同国家地区医疗保健水平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不同。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心血管疾病年龄标准化的DALYs比率最低,有效的预防策略和卫生保健可使心血管疾病负担显著下降。心血管疾病与代谢和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密切相关,如高SBP、高空腹血糖、高LDL-c,高BMI,低运动,膳食风险和吸烟等。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老龄化,代谢和行为相关危险因素影响的人群显著增加。我国卫生系统亟需针对中国心血管疾病负担和相关危险因素特征,探索研究更加有效的干预措施,包括预防控制血压和糖尿病,减少肥胖和高胆固醇的发生,合理饮食增加运动,减少吸烟和过渡饮酒,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卒中等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院前护理,住院治疗和康复。

阅读数: 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