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部会2020 | 陈纪言:​薪火相传,积极推动中西部心血管学科同质化发展

微信图片_20201202163635.jpg

11月27日-29日,第十四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成功举办。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在接受严道医声网专访时,就会议举办对中西部地区心血管诊疗规范化普及的意义,以及其在此次会议中带来的精彩学术观点进行了分享。

微信图片_20201202164228.jpg

陈纪言

广东省人民医院



薪火相传,中西部会议勇担引领区域学术发展重任

“参加中西部会议一晃就14年了,还记得最早参加会议时,可以有机会和老师前辈们学习切磋,所以每次过来参加会议都很亲切,对会议也有着很深的感情。”回顾14年的中西部会议学术历程,陈纪言教授满怀深情。

陈纪言教授指出,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届,从黄德嘉教授和已故的我国著名心血管老前辈朱国英教授两位教授牵头发起,在贾国良教授以及中西部区域很多老一代专家教授的共同带领下初具规模,在前后几代人的努力下发展到今天,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甚至全国心血管领域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学术会议之一。

如今,会议发展的接力棒交到了以陈茂教授为代表的新一代中西部专家手里,大会在新老交替的传承中一如既往地承担着心血管疾病前沿知识的普及规范和推广重任。“相信陈茂教授等新一代的专家们,在更高的起点和更好的条件下,一定会把会议推到更高的高度,让这一学术平台发挥更大的价值。”


面向基层,积极推进心血管诊疗水平同质化发展

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始终把目光聚焦在基层医院和基层医务工作者身上,通过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新颖、临床实用、覆盖广泛的专业论坛、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推动包括边远地区、县级地区医生的培训和技术的普及,推进我国医疗卫生和基础医生培训事业进一步发展。会议所秉承的“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宗旨,与国家近年来倡导的分级诊疗制不谋而合。

陈纪言教授表示,“现在越来越多来自基层的医生来参加会议,他们不单是作为参会者来听课,在一些病例报告、病例讨论里,一些来自基层的一线的医生表现出了相当优秀的医学素养,可以看到这样的学术交流非常有用,对于我们医疗知识的普及,对于基层单位的水平提高是非常有帮助的。

陈纪言教授指尽管国家一直倡导分级诊疗,但目前我国各级医院之间的诊疗服务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相比于欧美发达国家的医疗同质化水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始终坚持紧跟学科发展前沿的同时,面向基层,为中西部地区基层心血管医师提供规范化诊疗的学习交流平台,对于推动中西部地区心血管诊疗规范化普及、促进中西部地区心血管疾病分级诊疗落地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综合治疗新观念,为糖尿病患者带来更多临床获益

本次大会临床热点论坛中,陈纪言教授以“糖尿病治疗的新篇章”为讲题,分享了糖尿病治疗与心血管疾病防控的临床经验和精彩案例。

陈纪言教授表示,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就像孪生兄弟一样,两者很多时候是密不可分的。正因如此,要做好心内科医生,必须要有非常丰富的糖尿病诊疗知识,否则则很难给病人非常恰当的治疗。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非常关注,但是对于血压、血脂的控制关注度是不够的。研究显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血脂L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病人的获益幅度或许要比血糖控制的获益幅度还要大

回顾糖尿病治疗近十几年发展,陈纪言教授表示,经历了从症状控制到血糖控制的阶段,当前糖尿病的治疗正面临着从血糖控制向症状改善转变,这将有效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

如何实现后果改善呢?陈纪言教授提出了几个重要方向:首先,要给病人危险分层,特别是对高危、极高危的病人给予更积极的治疗;其次,综合危险因素控制,给病人包括低密度胆固醇的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等在内的综合治疗,而不止是单一方式的降血糖控制;第三,给中高危病人服用改善后果的药物,目前有两类新药物可优先供选择;最后,增强运动,生活方式的规律调节与包括戒烟等在内的饮食控制相结合。

陈纪言教授强调,“糖尿病的治疗,在现代理念上跟以往有很大差异,以往很注重血糖的控制,现在是综合治疗,病人可以从综合治疗里获得最大的益处,基于这样的情况,我们希望要把这个问题拿出来好好的讨论,让更多的医生掌握糖尿病治疗最新的进展和最新的知识,再把新的进展新的知识转化到临床实践里,让病人有更多的获益。”


血运重建OR药物治疗?需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策略

关于慢性冠脉综合症(CCS)的血运重建与药物治疗策略的选择,一直是国内外心血管领域专家们争论的焦点,尤其是在 COURAGE 研究结果公布后。在本次会议冠脉介入治疗论坛上,陈纪言教授对“CCS的血运重建时机选择”展开论述,他指出,在临床实际中,慢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究竟是一开始做血运重建还是先强化药物治疗,这主要取决于病人个体的实际情况。

“我们不要把慢性冠脉综合症的病人看成一个单一的情况,其实在慢性冠脉综合征里,有轻、有重、有偏重、到非常重,这个范围很大,我们用一种方式给病人治疗是不合适的,要根据病人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方式。”陈纪言教授表示。

“面对慢性冠脉综合征病人,除了有病情轻重程度上的区分外,还应树立另一个重要理念,即不能用静态的眼光来看待病人,而是在由轻到重的动态发展过程中对病人给予长期稳定的观察和治疗。”对此,陈纪言教授以自己亲身经历,讲述了一个52岁慢性冠脉综合征病人在8年时间里采取保守治疗、动态观察的典型案例,令人受益匪浅。

陈纪言教授强调,“我们不要把血运重建作为改善病人后果的唯一方法,但是也不要把保守治疗与它对立起来。每个病人采取的策略都不一样,对于同一个病人,在不同的阶段,适合的治疗策略也会不一样。作为医生,我们一定要用现代的知识武装我们的头脑,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最优的方案。

阅读数: 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