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道医声网:
陈教授,您好!感谢您在有着心律失常界的“奥林匹克盛会”的世界心律失常大会接受我们的采访。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在心律失常的临床和科研领域,女医师以其特有的细腻、认真和执着精神正在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年前,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正式成立,作为联盟的首任常务副主席和现任主席,能否请您介绍一下3年来,电生理女医师联盟在为女医师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并加速国际化进程方面进行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绩?
陈柯萍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于2012年9月14日,在南京召开的CSPE双年会上成立。电生理女医师联盟成立时间虽然不长,但成功开展了很多方面的工作。一是促进国内起博器植入术后管理工作的开展。因为在国内普遍存在着重植入轻随访的现象,不利于植入型器械治疗在国内的广泛应用。因此,把随访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很有必要。在现实工作中,很多女医师都在从事起博器的植入,且很多医院随访也都是由女医师来完成。所以, 2012年底开始到2013年,我们在国内组织了多场起博器术后管理活动。2014年又将重点放在了ICD术后管理上。就ICD术后如何减少不必要放电和不适当放电等问题,展开了一系列的培训宣传教育。先后在西安、成都、昆明、南京、郑州、上海、新疆等地开展了巡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制作了统一课件,开展了现场培训。同时注意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每次通过3到4个案例进行分析,并把程控仪拿到现场,指导医生进行操作,受到了参会男女医师的欢迎。因为我们女医师联盟的每次活动都吸引了很多男医师参加。
另外,为了扩大电生理女医师在国内学术界的影响力,我们还在一些国内大型的学术会议中设立了女性心律失常专场。结合女性心律失常的一些特点,如女性心电图的表现,一些遗传性心律失常与性别的关系与以及女性特殊生理时期的心律失常处理等等,探讨性别与心律失常的关系,以及对治疗、预后等的影响。
在国际交流方面,电生理女医师联盟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联盟成立时,时任美国心律协会(HRS)主席、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皇家内科医学院院士Anne Gillis教授出席了我们的成立仪式。成立后几年间,我们相继参加了美国、欧洲以及亚太地区的电生理女医师的活动。并多次在会议上介绍了中国电生理女医师的现状,成为一大亮点。在2013年香港召开的APHRS会议上,我们惊喜地发现中国电生理女医师的活动已经走在整个亚太地区的前列,是亚太地区唯一成立了电生理女医师组织的国家。Anne Gillis教授在亚太电生理女医师会上也提到,参加中国电生理女医师联盟的成立仪式是其在HRS主席任期内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经历。我们现在也在考虑将来如何与国外建立起长期的,一一对应的交流合作关系。在欧美,电生理女医生主要采取的是导师制培训,我们也希望利用这种机制,把我们的女医师派出去,在欧美女医师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培训。
我们了解到,本次世界心律失常大会的“大师见面会”环节上,专门安排了“电生理女医师领袖专场”,作为这一专场的组织者和主持人,您能否介绍一下这一专场安排的特色和亮点?
陈柯萍教授:
在本次世界心律失常大会上我们安排了电生理女医师领袖专场,邀请Anne Gillis教授和国内的女医师见面,我将很荣幸地担任这一专场的主持。Anne Gillis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电生理女医师,我们将重点向她请教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作为女性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因为事业与家庭的关系是我们女医师非常关注的一个话题,是永远需要来平衡的。我们想听一下她在这方面的经验和建议。
二是如何在电生理领域寻找科研方向。联盟的大多数女医师都从事起博领域的工作,但这个领域近年来创新不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如何在常规工作之外找到一个兴趣点作为一个研究的方向,也想听一下她的建议。
三是远程监测在近年来的器械治疗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年美国心律协会(HRS)最新颁布的关于远程监测的专家共识中,甚至把远程监测推荐成作为所有器械治疗随访中的I类适应证。很多大规模临床试验都证明,远程监测无论在起博器、ICD、CRT治疗中都是有益的,但远程监测在国内还是刚刚起步的阶段,所以我们也想请Anne Gillis教授介绍一下加拿大在使用远程监测方面的一些经验。包括患者的数据,如何管理,是否真正减轻了医生的负担等。
除了这三个方面的议题,很多医生还准备了一些她们感兴趣的话题,想向Anne Gillis教授请教,所以我想到时候将会是非常精彩的。
近年来,随着植入器械量的大量增加,术后随访正越来越成为患者、医生和医院的负担,而远程随访逐渐成为常规诊室随访的重要补充。植入型器械的远程监测功能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发现患者的心律失常,及时给予处理。能否请您介绍一下目前国内临床远程监测系统的应用情况?
陈柯萍教授:
国外的临床试验显示了远程监测系统对减轻随访负担具有积极作用。远程监测可以节约时间和资源、早期发现问题、有助于个体化随访——按需随访、减少费用和负担、给患者提供更高的保障。近期公布的一些临床研究更是显示远程监测能改善患者生存率。因此,远程监测得到了很快的发展,有100多个国家引进了这项技术,在美国,80%以上的器械治疗都使用了有远程监测功能的植入型器械。我国国内于2009年引进了第一个有远程监测功能的植入器械。对于我国而言,虽然在价格、报销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障碍,但从某种程度看,远程监测对国内患者更加有利。因为我们国家幅员广阔,很多患者到医院随访更加困难。而且这种植入器械只有大医院才能随访,小医院则无法进行。有了远程随访以后,如果能明显提高术后的随访率,对术后的管理和患者的受益程度都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目前,国内临床上使用的远程监测系统主要由美敦力、百多力、圣犹达三家国外公司提供。总体来说使用情况不是太乐观。截止到现在,6年来的植入总量也就是7000例左右。CareLink引进中国后,曾进行了一项临床研究,以评估患者和医师对Carelink远程监测使用的接受程度以及满意度。结果表明,无论医生和患者都认为产生的影响是很积极的。
2015年,HRS关于远程监测的专家共识中把远程监测推荐成作为所有器械治疗随访的I类适应证,而且专门提到即使顾虑到有的患者使用远程监测不能报销,以及在法律方面可能会存在认定方面的一些问题等,但医生仍然不能不推荐远程监测。
总之,我们相信国内远程监测在随访中的应用将会有一个比较大的发展。尽管目前仍然不是所有植入器械均有远程监测功能,换言之只是个选配项目,但将来可能成为标配,这是一个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