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ICC2020|Martin Leon:介入悖论之多与少的选择
1.jpg

第十四届钱江国际心血管病学会议(QICC2020)于 2020年8月31日至9月6日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盛大召开。


9月1日的大会中心发言中,QICC的“老朋友”——美国TCT主席、哥伦比亚大学医学中心的Martin Leon教授从遥远的大洋彼岸,为大家远程带来《介入悖论之多与少的选择》主题讲座。这一国际顶尖心血脏病学专家对于介入技术发展和应用的深刻思考,让与会者对于“如何成为一名好的介入医师”、“如何更好的应用新兴技术为患者带来获益“等问题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2.png

扫码回看Martin Leon教授精彩讲座


3.jpg

Martin Leon教授远程讲座

Martin Leon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例65岁主诉严重胸痛3天的男性病例,既往吸烟,因宗教原因拒绝输血,心电图提示急性下侧壁心肌梗死,导管检查提示左室舒末压22mmHg,重度二尖瓣返流,侧壁运动幅度异常,射血分数40%,复杂三支病变,右冠远段急性闭塞,可见血栓影。


4_副本.jpg

5_副本.jpg

患者入院后突发严重心源性休克,并且出现心搏骤停,复苏后仍有严重低氧血症和休克症状,于是予以插管及VA ECMO循环支持,并予以急诊介入治疗,于右冠远段和OM支分别植入支架。患者经食道超声提示为乳头肌断裂、瓣叶脱垂的重度急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经心脏团队讨论后紧急行MitraClip二尖瓣钳夹术以修复二尖瓣。

6.jpg

术后第一天患者即撤去ECMO,术后第二天拔出气管插管,未见相关并发症,术后第10天出院,无相关临床症状,术后6周成功再次行LAD血运重建治疗。
Martin Leon教授表示,这一病例中应用了多项心脏介入治疗技术,最终成功挽救患者的生命,非常具体的体现出了心脏介入技术不断发展为患者带来的获益。


早期PCI vs 现代PCI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介入医师,Martin Leon教授的理解是“一个合格的现代心脏介入医师不应该只是一个‘术者,合理应用各项技术治疗病变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治疗‘病人

在PCI早期阶段,介入医师们更多地专注于如何操作手术器械,而现在则应在掌握PCI技术的同时侧重于患者整体治疗,包括术前、术中、术后的药物治疗,还要充分地了解非侵入性的以及腔内影像检查和生理学评估方法,机械支持手段也应当是我们能够熟练应用的工具之一,并积极地参与、学习基于循证的新器械、新疗法。

Martin Leon教授强调,复杂的心血管疾病通常需要“心脏团队”的合作,其中包括内科医师、介入手术专家、外科医师、影像学专科医师以及心衰和心脏节律方面的专家,以保障为患者提供更为全面、专业的医疗服务。

Martin Leon教授认为,现代化的介入治疗时代并不是单纯的冠脉治疗时代,而是集合了冠状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以及结构性心脏疾病的综合介入治疗时代。

心脏介入治疗已经逐步进化发展为集合临床需求、新兴技术和循证于一体的技术。其中循证对于做出正确的临床决策来说尤为重要,其中包括临床指南的推荐、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性研究、荟萃分析以及专家共识等。

Martin Leon教授通过具体的实例说明了循证对指导新兴技术在临床中得到正确应用的重要性:“90年代早期冠脉内旋磨技术兴起的时候,公认的观点是通过旋磨技术移除斑块则可以降低冠脉再狭窄的风险,而后证明并非如此。此外,我们也曾认为血栓抽吸可以帮助改善STEMI患者即刻PCI的预后,后续的临床试验证实血栓抽吸并不能给患者带来显著获益  ”

7.jpg

8.jpg

Martin Leon教授指出,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会对现代的临床治疗决策产生影响,例如医生的临床经验、医生的技术水平、患者的个人偏好等,我们需要对这些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多”与“少”的抉择


有时候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与优化会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例如从金属裸支架进展到目前主流的药物洗脱支架,大大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并且经过技术的发展与改进,新一代的药物洗脱支架进一步降低了支架内血栓的风险。另外,冠脉腔内影像学检查和冠脉生理功能学检查的进步也同样帮助改善患者的预后,ILUMIEN、FAME等系列研究一致提示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的指导能够帮助改善PCI治疗的效果,带来获益。

“但有时候技术的更新与复杂化也可能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Martin Leon教授指出例如冠脉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至今仍然是PCI领域的难点之一,既往曾有专用于分叉病变的支架被寄予厚望,但是后来却被临床试验证实其并不能带来任何获益。冠脉生物可降解支架也是同样的道理,它的治疗理念非常先进,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涌现了数十款生物可降解支架,但是现有的临床证据还并不能支持其广泛应用。



Martin Leon总结道,介入心脏病学的初衷在于通过导管,以创伤更小的方式治疗血管内疾病,目前各类心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瓣膜病、高血压、房颤等,以及非心血管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等都开始尝试使用导管进行治疗。这就需要介入医师组成多学科的团队,学习更多新兴的技术,而并不能只是一个单一的介入术者。

9.jpg





阅读数: 488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