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会2020 | 胡涛:薪火相传 玉汝于成,传承冠脉介入智慧

1.jpg

“薪火相传,玉汝于成,这是我们本次西京会冠心病论坛的最大特点”。

7月21日,2020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二十五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正式拉开帷幕。冠心病论坛的主席、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胡涛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特别强调了这8个字。

在采访中,胡涛教授为我们系统介绍了本次西京会冠心病论坛的亮点,并对冠脉介入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解答。

熏陶带领+精心打磨,才能造就高水平术者

“薪火相传”代表的是一种代代相传的责任;“玉汝于成”代表的是一种精益求精的精神。

胡涛教授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虽然不少专家未能亲临现场,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陈纪言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卜军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张宇晨教授、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蒋峻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聂斌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学强教授、太原市中心医院马登峰教授、泰兴市人民医院耿宝玉教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董勇教授等多位著名专家仍亲临会场,进行手术带教,体现出了一种高度的敬业奉献精神。

胡涛教授告诉我们今年的手术演示和往年不同,以往全部在线下集中在一个医院进行手术直播,而今年手术转播环节共有14家医院,20多位国内一流术者参与其中。包括空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辽宁省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等,由一位资深专家作为主要术者,一位年轻医生作为助手,互相配合完成高难度手术。

“比如葛均波院士进行手术演示时,由我们科的夏陈海医生作助手。我们通过这样一种搭配,更好地体现出‘薪火相传,玉汝于成’的特点。”胡涛教授说,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薪火相传、玉汝于成”的精神和理念,因为有像葛均波院士这样的老专家,也有初出茅庐的年轻新秀,老一辈冠脉介入的智慧和技艺代代相传,新人在老一辈专家的熏陶和带领下,再经过打磨才能真正取得成功。

胡涛教授说,在论坛最后的环节,葛均波院士还在现场畅谈自己心目中的CTO高手的成长之路,对于年轻术者沉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成为合格的CTO术者,起到重要的启迪作用。

“一定会让大家眼前一亮”

虽然一些专家未能亲自来到现场,但是可以云端对话,千里连一“线”,共话冠脉介入诊疗,依然可以“面对面”进行学术交流,探讨经验。这是今年西京会的一个亮点,在胡涛教授看来,这样线下+线上相结合的会议方式更有效率。

胡涛教授介绍说,今年的冠心病论坛有4个亮点值得特别关注:

一是药物球囊专场。此板块设计成上下半场,上半场讲解了2020年最新数据指南,数位经验丰富的资深术者分享了对药物球囊预处理的个人独到经验。下半场讲药物球囊在复杂大血管、分叉病变中应用的相关经验,同时邀请了经验非常丰富的专家进行了手术演示。

二是兵法论道病例大赛。“兵法论道”病例大赛为中国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心血管诊疗能力提升工作委员会冠脉介入进阶培训项目(CTO in Arms),病例了经过全国的初赛、预赛、半决赛、决赛,最后在这里进行总决赛。在进行病例大赛的同时,会议还将邀请实力专家进行主题讲座。

三是旋磨板块专场。胡涛教授介绍道,“旋磨专场共设两个半场,上半场主要讲旋磨的基础理论,下半场主要讲非常罕见、非常特殊或者非常高危的病例。”此外,还有葛均波院士将亲临现场,倾情讲述中国第一例旋磨手术背后的故事。

四是挑战性病例板块,“经过我们反复挑选的病例,这些病例与一般病例不同,一定是具有挑战性的。”胡教授非常有信心地认为,大家通过这些病例一定会觉得眼前一亮。

可吸收支架一定是未来的方向

近年来,冠脉介入技术不断取得快速发展,介入无植入,可吸收支架等新技术能否取代原有的支架植入呢?

胡涛教授表示,可吸收支架一定是未来的方向,但就目前而言还不成熟,在改进的过程中,药物球囊可以起到比较好的过渡效果。但药物球囊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我们用药物球囊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夹层。把握的好,效果会非常好,把握不好,就会导致一些并发症出现。”

胡涛教授认为,最后一定是可吸收支架代替药物球囊,因为可吸收支架是更加安全和更加稳妥的方式。“而对于可吸收支架来说,它能把夹层控制住,过一段时间它能够完全吸收,所以可吸收支架可能是更为合适的一种方式,大大降低了我们对药球术者把握夹层手术技术的要求。当然,到目前为止,可吸收支架还没有完全达到我们想要的那种效果,这就需专家和科学家的反复研究。”

阅读数: 1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