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CF2020 | CSC心血管急重症学组论坛暨东北危重心血管病论坛侧记

2020东北心血管病线上论坛(eNCF)会议期间,6月12日召开了CSC心血管急重症学组论坛暨东北危重心血管病论坛。本次论坛重点解析了国内外心脏重症诊疗的最新研究成果、对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和经验交流。

Session1:

心脏重症专场由CSC心血管急重症学组组长江洪教授担任主席,邀请了韩雅玲院士,于波教授,孙英贤教授,田野教授,刘斌教授,曲鹏教授,杨巍教授等权威专家分享了心脏重症领域的发展。

1.png

韩雅玲院士《TAVR最新进展及团队建设经验分享》

2.jpg

韩雅玲院士对中国TAVR的背景及意义进行了阐述。中国TAVR发展迅速但同欧美国家存在较大差距。在我国绝大多数中心还处于起步阶段还不能独立完成,因此持续加强术者的规范化培训,加强心脏团队的建设发展,加强术者间的经验交流对推动我国TAVR技术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韩雅玲院士提到本次大会期间成立了东北TAVR联盟,希望大家能共同努力为东北心脏瓣膜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于波教授《双绕行在转运流程中的重要意义》

3.png

为了降低STEMI患者总缺血时间,于波教授分享了双绕行的理念,双绕行即患者由发病现场/基层医院直达导管室,绕过急诊科和CCU。于波建议各家医院同当地120系统进行紧密合作,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培训会议,改变120人员的救治理念。

孙英贤教授《新型冠脉后扩张球囊导管的力学特征与临床应用》

4.png

孙英贤教授通过分析传统后扩张球囊的不足,经过不懈的努力发明了新型后扩张球囊。新球囊适应范围包括后扩张,弯曲血管,前降支中远段、尤其是右冠和回旋、所有扩账不充分血管可吸支架。解决了很多介入手术过程中的疑难问题

田野教授《声动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技术、理论和临床实践》

5.png

声动力疗法是一种将超声波与药物(声敏剂)相结合的新兴治疗技术。得益于低频超声对生物组织的穿透能力较强,因此可在体表将声能传递至深层组织,通过活化聚集在靶组织或细胞内卟啉类声敏剂,产生活性氧分子,进而调节细胞功能诱导死亡细胞清除,从而达到治疗作用。课题组首次将声动力疗法应用到下肢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上,研制出了国际上首台动脉粥样硬化声动力治疗仪,并开展了临床试验。通过近百例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治疗,证实这一无创手段可短时间内稳定及缩小粥样硬化斑块,改善下肢疼痛及头晕等症状。研究团队建立的声动力治疗动脉粥样硬化规范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治疗系统,使我国在动脉粥样硬化新型治疗领域中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刘斌教授《腔内影像学在A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6.png

刘斌教授指出,腔内影像学,在临床应用时间比较长。在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约90%以上的冠脉介入手术均应用了腔内影像学指导,而在我国这两项的应用比例为5%,处于较低水平,远达不到指南的要求。腔内影像学在我国的临床普及率也不高,甚至一些较大型的医院仍没有腔内影像学检查设备,这也导致相当一部分患者未能按照指南的要求接受精准的冠脉介入治疗。

腔内影像在ACS介入中的应用分为支架术前、支架术中、支架随访。清晰的影像与直观的数据为临床决策提供更加科学安全的指导。号召广大介入医生增加腔内影像学的培训和应用。

曲鹏教授《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要点解读

7.png

冠心病与心房颤动常合并存在。当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时,联合应用抗血小板与抗凝治疗可有效减少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但增加出血风险。这类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问题。曲鹏教授对本次大会发布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进行了要点解读,该共识是我国首部致力于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的文件,对指导我国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的治疗意义重大。

杨巍《冠脉内溶栓而今迈步从头越》

8.png

急性心肌梗死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鲜血栓形成所致,目前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包括介入治疗和药物溶栓;在药以往溶栓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药物和血栓不能充分接触,因此可采用新的方法和理念,即将溶栓药物直接注入血栓内,让溶栓药物和血栓充分接触。冠脉内溶栓针对高负荷血栓、慢血流/无复流以及开口部位血栓均有着明显疗效,并且冠脉内溶栓对不同时间段的血栓同样有明显效果。冠脉内溶栓可经“指引导管、抽吸导管、微导管、刺破球囊等方式”,靶点给药,小剂量给药,改善微循环,改善心肌灌注,从而改善心功能以及预后。物溶栓治疗心肌梗死的过程中,如何寻求新方式,让药物与血栓充分接触是治疗的关键。

Session2:

由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定尹教授担任主席,邀请侯爱洁教授,陶贵周教授,李晓东教授,夏云龙教授,金元哲教授,杨萍教授、李潞教授等权威专家带来了精彩的演讲。

9.png

侯爱洁教授《国际标准下心源性猝死规范化救治》

10.png

侯教授呼吁,我国每年有54.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心脏骤停抢救成功率小于1%,建议全面推广心肺复苏技能培训学习。

陶贵周教授《STEMI再灌注治疗进展及优化》

11.png

陶教授特别强调,基层医院应加强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可以快速启动血管再灌注,是2019ESC STEMI指南推荐的重要再灌注手段。STEMI溶栓治疗需要更优、更便利的溶栓药物。

李晓东教授《心源性休克治疗近况》

12.png

心源性休克是指由于心脏功能极度减退,导致心输出量显著减少并引起严重的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一组综合征。心源性休克是心泵衰竭的极期表现,由于心脏排血功能衰竭,不能维持其最低限度的心输出量而导致血压下降,重要脏器和组织供血严重不足,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以缺血、缺氧、代谢障碍及重要脏器损害为特征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病死亡率极高,国内报道为70%~100%,及时、有效的综合抢救可增加患者生存率。China-Peace研究显示,STEMI患者心源性休克发生率逐年升高,值得临床医生予以关注《心源性休克诊断和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8)》建议: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心源性休克患者应考虑尽快置入机械辅助装置;无ECMO和LVAD条件,应尽快置入IABP,强调早期置入和使用足够的时间;鉴于ECMO增加心输出量优于IABP,有条件的意义应考虑置入V-A模式ECMO,或与IABP合用;有条件的意义可以考虑置入LVAD。

夏云龙教授《室速电风暴的处理现状与进展》

13.png

室速电风暴的处理策略:室速电风暴最常见的原因是缺血,但应对患者进行其它因素评

估,如寻找心衰恶化、药物与基因背景等可能的基质和触发因素,首要的处理包括强化生命支持与纠正失衡的措施。许多患者可、能需要再血管化或导管消融,但优化药物仍起到重要作用长期治疗,ICDs是心脏性猝死的二级预防。但是室速电风暴急性期,禁忌植入ICDs, 需度过室速电风暴急性期,在室性心律失常得到有效控制后。 

佟倩教授《寻找急性心肌损害的元凶-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心肌病一例》

14.png

佟教授分享了一个病例,老年女性,突发呼吸困难,无典型胸痛。现有心损持续、轻度升高,心电图广泛导联ST段抬高,心脏彩超EF%明显降低,室问隔中下段、左室心尖段、左室前壁下段搏动减弱。入院后经过神经科会诊,确诊格林-巴利综合征。本病例考虑格林-巴利综合征导致的应激性心脏病。提示临床医生在诊断疾病时应加强多学科协作。

金元哲教授团队耿松《PTCR的春天来了吗?》

15.png

PTCR能迅速溶解病变部位及远端血栓,改善血流及微循环,达到再灌注目的;PTCR可改善PCI术后心肌灌注及预后,减少无复流发生,减少全身溶栓药的剂量,保护心肌微循环,也减低了患者溶栓后出血风险:PTCR可望为STEMI患者开创新的治疗策略,探索冠脉内溶栓为急诊PCI血栓高负荷状态的最新解决方案:PTCR的春天已经到来,期待更多的循证医学研究。

杨萍教授《新冠疫情下心衰病人的双心健康管理》

17.png

任何感染都会加重心衰,心衰病人尤其要加强防护,避免感染。疫情下,医生也要注意双心疾病易感人群的识别。

李潞教授《HFrEF优化血压控制,更强心脏保护》

165.png

高血压是导致心衰的主要原因之一,且长期高血压一左室肥厚一心衰构成一条重要的事件链,因此早期干预可有助无改善心衰预后。目前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治疗尚存未被满足的需求:血压水平仍较高,传统RASI治疗方案有限,持续LVH显著增加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复合事件及全因死亡风险。沙库巴曲缬沙坦-一全球首个ARNI: 双重作用机制,降压+抗心衰双管齐下,是高血压合并心衰治疗的新希望,与依那普利组相比,ARNI组血压降幅更大,显著延缓eGFR下降率,显著逆转心脏重构。

阅读数: 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