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加坡·抗疫心连线|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STEMI救治研讨和经验分享

1.png

目前,全世界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超过160万例。

新加坡是较早发生疫情的国家之一,也在进一步强化防控措施。

4月11日,五位来自抗疫一线的中国心血管专家,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与来自新加坡的陈淮沁教授共同分享了我国和新加坡各自的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STEMI救治经验。

2.jpg

本次参加会议的有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陈淮沁教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浪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曾和松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王炜教授

李浪教授进行了开场致辞,希望通过这次线上会议共同分享武汉前线及新加坡的STEMI救治经验,共同做好科学精准防控工作。

来自新加坡的实战经验

陈淮沁: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

3.png

陈淮沁教授利用《新加坡与COVID-19之战》为题开始讲述。

1月23日,新加坡出现首例感染患者。外界称新加坡是佛系抗疫,但其实新加坡已经在2003年非典时期后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严控疫情传播,包括建立国家传染病中心、启动武装部队追溯患者行踪,而且还开发了科技抗疫APP等措施。但由于外来劳工及学生返潮等导致确诊增加后,新加坡实行了半封城“断路器”等策略,以控制疫情为前提,做到科学、理性、精准且务实的防控。

在防疫期间,陈教授所在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也实行了非常科学精准的防疫工作,仅有心脏内外科、肿瘤外科及重创科手术继续进行正常运营,工作人员固定岗位轮值防止交叉感染。

在应对STEMI患者上,陈淮沁教授提到了“新加坡抗疫两大原则”。与中国不同的是:

1.在确保医护人员安全前提下,继续提供必要紧急治疗照顾病人;

2.STEMI首选策略还是急诊PCI,手术前筛查简便但精细,不耽误手术时间。

同时,陈教授还分享了一例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急诊病例做讨论。

最后,陈淮沁教授总结了新加坡疫情能够得到有效控制来源的三方面的力量——医疗系统、政府管理和充足的社会资本。

这让我们看到外柔里刚的新加坡抗疫“武当派”。

来自中国·武汉的前线经验

曾和松: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4.png

从1月23日“封城”到4月8日“解封”,武汉遭遇了百年一遇、传染性很强的新冠肺炎疫情,医护人员一直在一线与疫情对抗。

来自武汉一线的武汉同济医院曾和松教授分享了在疫情期间STEMI患者的救治经验,他指出:“我们采取的是分阶段、分区域,因地制宜、因人而异、与时俱进根据疫情调整救治方案”为原则的救治措施。

疫情第一阶段,以防控为主,采取“内防输入,外防扩散”的隔离措施,对STEMI患者的整体治疗策略上发生了较大改变。首先预防“交叉感染”,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因地制宜,疫情严重区域和非严重区域的救治是不同的。尽可能就地治疗,医院间的合理转诊需采取特别的防范措施并需提前通知做好交接,最大可能缩短救治时间。

疫情防控第二阶段主要是保持高度警惕新冠肺炎疫情复发,同时满足非新冠肺炎STEMI患者的救治需求,逐步恢复日常医疗救治工作。现阶段在医院设立缓冲病区以排除散发的新冠肺炎是非常必要的。缓冲区的设置要求和设置方式,院间转诊及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路线图曾和松教授都做了详细讲解。

曾教授也分享了一例疫情爆发期间急诊PCI的案例,疫情期间进行PCI手术对导管室条件及防护要求很高,对术者操作也有较大挑战。

同样来自武汉前线的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心内科医生王炜教授分享到,在疫期的初期,医院已经开始实行单通道进出医院,做好体温检测与医务人员防护,STEMI患者接受CT、核酸及抗体检查,同时进行溶栓处理,若遇溶栓无效患者则进行PCI处理。

5.jpg

广东省人民医院谭宁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张俊杰教授也加入了讨论。

关于各地定点医院的STEMI患者救治,谭宁教授分享到在特殊时期选取合适的手术间,进行病人分流,防止交叉感染等工作。

李浪教授2003年SARS期间正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工作学习,那段经历刻骨铭心。他分享了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STEMI救治的广西经验:针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入院筛查措施、医务人员防护和再灌注策略。在抗疫上半场,采取严格的入院筛查措施(肺部CT和核酸等),对STEMI急诊再灌注治疗遵循“中国专家共识”采取溶栓治疗为主。在抗疫下半场,在做好医务人员防护前提下,针对低风险地区的心梗患者已恢复急诊介入治疗。

会议最后,陈淮沁教授总结到:在学习两国在新冠肺炎治疗STEMI的流程后,让他有了非常多的工具可以丰富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STEMI救治的流程。

“我们相信,雨过会天晴,明天会更好!”

阅读数: 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