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 · 关心 | 薛玉梅:疫情期间,心律失常患者别心慌也别耽误

1.jpg

2020年开始的这几个月,对于全中国人民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如同一片巨大的乌云笼罩在中华大地的版图上,牵动着每个人的心。而相较于健康人,心律失常患者不仅要面对疫情的考验,还需要面对更多由于医疗资源和渠道紧缺,而带来的就医、用药和疾病管理等诸多问题。为此,严道医声网特别邀请广东省人民医院薛玉梅教授,就疫情下广东省人民医院出诊和手术情况做相关介绍,并对心律失常患者特殊时期的自我管理给出切实建议。

01  

重视治疗风险,加强新冠肺炎筛查

随着春风渐暖,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得到了有效控制,整体形势日趋明朗,各大医院也逐步全面恢复正常诊疗。

薛玉梅教授介绍,广东省人民医院目前已恢复正常门诊,手术也在陆续安排,只是与以往相比多了一道新冠肺炎筛查的手续,术前医生需了解患者是否有湖北接触史、旅居史,然后测量体温,检查血项,进行核酸检测和肺部CT筛查,如果各项指标都正常才可以安排手术。

新冠肺炎筛查需要耗费一天的时间,遇到需要紧急手术的患者,术中做好高级防护是重中之重。

“我们医院介入科专门建了一个三级防护的急诊手术室,医生和患者都是在高级别的防护下进行手术,心律失常的消融和起搏等手术大多数是择期的,如果遇到患者心动过缓需要紧急起搏,一般是先安装临时起搏器” 薛玉梅教授说。

薛玉梅教授还分享了一位需要尽快消融治疗的患者案例:“有一位心肌病合并反复室速已植入ICD的患者,年前就诊时诉平时发生过几次ICD放电治疗,考虑还不是电风暴,我们建议患者过了春节做消融手术。但是春节的某一天出现数次放电,说明患者病情加重,需要尽快处理。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先去急诊科一边接受药物治疗一边排查新冠肺炎,没有问题再收到专科病房准备消融手术。”

“还有一位心动过缓的患者,年前约好择期植入起搏器。但患者突然发生一次晕厥,这种情况也需要到急诊做新冠肺炎筛查然后尽快入院植入起搏器。其他的房颤、室上速、早搏患者,都属于择期手术,我们基本按照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常规流程来处理。”

02  

不得不重视的心律失常

在疫情还没有彻底结束的情况下,大家都响应号召,“宅”在家中,减少外出。然而,此时的心律失常患者却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一方面身体不适需要就医,一方面又担心贸然前往医院会有一定风险。

薛玉梅教授就一些大家较为关注的心律失常类型作出了解释,并给出了相应的就诊建议:

室速是一种非常危险的心律失常,需要特别关注。对于有冠心病、心衰、心绞痛、肥厚性心肌病、瓣膜病等基础心脏病的患者,如果发生室速,一般会建议做ICD联合导管消融治疗。ICD是预防心源性猝死最有效的手段。居家期间,如果出现胸痛或胸部不适、没有其他原因解释的晕厥或接近晕厥、呼吸困难或疲劳,建议尽快就医。

心动过缓是以心率减慢为特征的疾病,患者在居家期间,如果出现黑朦,反复晕厥,也应尽快去医院排查完新冠肺炎后住院治疗。当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并伴症状如乏力、头晕甚至晕厥时,心脏起搏器是目前公认的必要治疗手段。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居家期间,患者如发作房颤,不建议一发作就马上到医院。因为医生平时会给予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和抗凝治疗,坚持抗凝能一定程度上预防血栓,坚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能减少心律失常反复发作或避免发作时心率太快,建议可先居家观察。

室上速或早搏一般不会引起血流动力学的问题,如果出现室上速,患者不必马上去医院,可以用憋气、压舌根、按眼球等刺激迷走神经的方法,尝试在家里自我处理缓解病情。如果实在焦虑担忧或心律失常持续,可前往医院就诊。

薛玉梅教授提醒广大患者,居家期间注意好好休息,按时服用必要药物,不要焦虑,越焦虑心律失常越容易频繁发生。

对于已经接受手术和器械治疗的患者,薛玉梅教授给出如下建议:

接受起搏器治疗的患者,如果术后没有不适,伤口没有感染,不建议疫期到医院复诊,适当的延后二、三个月都没有问题。

接受了ICD治疗的患者,如果偶尔发生放电,可先远程联系主管医生寻求建议,以决定是否有必要第一时刻就医。如果频繁发生放电,应立即前往医院就诊。一般来说,医院都有固定的随访门诊,患者可以到随访门诊完成程控和随访,医生会根据检查的情况给出用药或住院的建议。

导管消融术后会出现几种情况:

第一,患者术后恢复良好,如果没有出现不适,可以暂时不用到医院;

第二,有些患者术后三个月可以不用服用抗凝药,如果到了三个月,患者可以在当地医院做24小时心电图,医生会结合患者以前的病史,给出是否需要服药的建议;

“每位手术患者在我们医院住院以后都会有资料,如果是阵发性房颤,且没有其他的合并情况,也没有复发心悸等症状,我们建议术后三个月可以直接停药,等疫情过去之后再到医院检查。如果患者在这期间还有一些合并症,且医生无法判断是否需要停药,如果继续服药后没有出现不适,可以按照原来的方案服药,等过一段时间再进行评估。对于那些术后还有心悸发作的患者应该继续服药。”

03  

不得不就医时,切勿隐瞒接触史,对自己和他人负责

因疫情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诊疗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有些患者担心到医院后无法得到及时的治疗,所以刻意隐瞒自己的接触史。对此,薛玉梅教授表示,“这个问题以前我们觉得很少见,现在看来并不少见,隐瞒接触史的情况时有发生。”

“我们曾经有一位患者,住院之前否认接触史,通过核酸检测、血常规和肺部CT筛查结果都是阴性,入院以后我们发现他是使用湖北医保入院的,反复跟患者确认接触史,后来患者告知半个月前家里来过一个来自疫区的亲戚,但是亲戚没有新冠肺炎且已经过了隔离期。这种病人已经入院,为谨慎起见,安排单独房间,医护人员也会特别重视自身防护,观察一周没有出现发热咳嗽等情况,复查核酸检测阴性,才择期手术。”

对于有新冠肺炎确诊的接触情况,薛玉梅教授透露:“我们会将病人转到隔离病房进行隔离观察,如果病人出现严重的心脏问题,我们会按照防护流程先紧急处理,如果不是特别严重,我们先保守药物治疗。”

04  

做好健康宣教,下沉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去

薛玉梅教授提到“心律失常属于一种慢性病,需要长期的自我管理,而非仅仅在疫情期间。”薛玉梅教授反复强调,“患者平时要多学习,医生应对患者和社区医生进行心律失常疾病管理宣教。即使没有疫情,患者如果学会自我管理,将会大大提高他们的日常生活质量。”

不言而喻的是,良好的自我管理是稳定病情、改善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一环。疫情发生以来,为提高患者对心血管疾病的认识、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很多医生都通过一些医疗健康平台给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希望广大患者,通过这些平台能够学到一些自我管理的方法。此外,增加患者对这些平台的知晓度也很重要,因为很多健康医疗平台医生很熟悉,但患者不熟悉,在整个宣教过程中,应该下沉到最需要的人群中去,真正帮助患者提升自我疾病管理的水平。”

阅读数: 1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