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坚守 抗疫有方丨如何做好定点医院及心血管疾病双层管理?专家这样建议

1.jpg

2019年12月爆发的一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迅速在全国蔓延。

全国各地抗疫定点医院是如何做到医院及疾病双层管理的?

针对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如何进行全程管理?

…………

2020年3月5日,严道医声网特邀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王东光教授、李妍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袁祖贻教授、田刚教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张钲教授、卢安东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马依彤教授、马翔教授等众多心血管疾病领域专家在线直播,分享其医院在同心抗疫期间医院管理及心血管疾病管理方面的宝贵经验。

2.jpg

01

非疫情严重地区医院管理

3.png

会议开始,此次会议主席王东光教授首先发表了致辞,对全国参加抗疫的医务人员表达了真挚感谢,并为医务人员的大无畏精神点赞。同时,他希望此次疫情早日得到全面控制,使老百姓尽早恢复正常生活工作。

作为陕西省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单位的唐都医院,在管理上有哪些经验?

王东光院长说,新冠肺炎的救治,彰显了唐都医院的实力。疫情发生后,唐都医院迅速成立了专家组,在省卫健委的统一指挥下,采取“四集中”的原则,收治了全省疑似及确诊的危重型、重型患者相对集中到唐都医院进行救治,创造了陕西省首例治愈、首例重型治愈、首例危重型治愈出院、首例康复者捐献血浆用于危重症患者治疗工作等多项首例。

王院长介绍了唐都医院救治经验。抗疫期间建立救治专家组、建立床旁诊疗MDT团队,建立5G远程医学诊疗通信渠道,率先前置发热预检、设置双发热门诊、急危重症伴不明发热救治区域、重症患者早期预警系统等,都极大提高救治能力。与此同时,坚持疫情防控与日常诊疗两线并重,比如坚持胸痛中心常态化工作。心内科在心血管危重症救治方面就做的很好。复工后,唐都医院在陕西省内率先将健康扫码引入医院就诊工作,加大筛查广度。

4.png

袁祖贻教授也在线分享了此次疫情防控的体会。

袁教授认为:全民齐心协力是疫情防控的关键。疫情爆发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一时间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并成立院长为组长的疫情防控救治组织机构,建立院处领导疫情防控救治每日工作例会及日报制度,成立疫情防控办公室,以最快速度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5.png

张钲教授及马依彤教授在分享各自医院防疫经验时,都提到了时间的重要性。

他们均指出临床上新冠肺炎患者以上呼吸道症状表现为主,严重者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碍。

若新冠病毒侵犯心脏,可导致心脏性猝死。

新冠病毒合并心肌梗死后常常导致呼吸功能和体循环功能的严重受损,死亡率更高。针对急性心梗患者,临床处理上需明确早溶栓的重要性,并且应遵循溶栓优先原则。同时STEMI患者的诊断需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胸痛相关疾病相鉴别。

02

非疫情严重地区心血管疾病管理

6.png

李妍教授在心血管疾病管理环节,分享了她的宝贵经验。

李妍教授介绍,首先疫情期间,我科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遵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临床处理原则的专家共识》所提出的 “疫情第一、风险评估、首选保守、确保防护”的急救原则,同时结合唐都医院医院管理流程,对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进行精准的分类管理。

针对网上参会人员非常关心的“疫情期间遇上发热的急性心肌梗死该怎么办?”话题,李妍教授也作出了明确回答,临床医师需先明确和筛查急性心梗伴发热的原因。疫情期间,发热应首先考虑不能除外新冠肺炎感染,其次心梗后吸收热,虽然以低热为主,某些患者也可达到38°左右;最后心梗合并心衰肺水肿伴肺部感染患者,胸部CT会有明显渗出改变,极易合并肺部感染,最难与新冠肺炎鉴别。

最后李妍教授通过经典病例为与会者分享了STEMI合并发热典型患者的救治经验。STYEMI应本着就近原则、溶栓优先原则。其次应从入院精准筛查开始,逐层分流,并设置分区病房,对病区设置应分为普通、缓冲及隔离区,医护人员也分级防护,并对家属统一管理、导管室分级响应等步骤都要明细。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应采取单间病房隔离,启动三级防护,密切观察临床表现变化,复查肺CT及病毒核酸,尽快明确诊断,排除新冠病毒感染。

7.png

田刚教授在主题为“疫情下高血压患者的管理”演讲中指出,临床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合并高血压较为最常见,在疫情期间高血压患者应减少外出,需在家进行自我管理。

1)坚持服药,定期自测血压;

2)保持良好生活习惯及心理健康。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高血压患者应遵医嘱服药,不可自行调整药物及剂量。在生活方式干预方面,高血压患者需限盐、适量运动并减轻精神压力,对待疫情不要恐慌,保持心理平衡。

8.png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卢安东教授在会议中带来了此次抗疫的“神器”——体外膜肺氧合(ECMO)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的应用的主题演讲。卢教授指出,新冠肺炎期间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危重型患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作为高级生命支持。针对部分中心一线医务人员对ECMO使用的注意事项及模式选择存在的疑惑,卢教授在线作了详细回答:

在使用ECMO之前需做好充分准备工作,包括:

1)对患者病情变化进行反复评估和预判,做好血管评估和材料准备等具体工作;

2)对患者上ECMO之前做好评估,进行RESP评分以及生存率评估;

3)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尽量减少团队参与人员;

4)做好NCP确诊患者的隔离与指引;

5)做好医护人员及患者的防护工作,与其他学科医师协同工作。

关于ECMO的模式选择,卢教授解答到ECMO辅助模式主要有单纯辅助肺功能的VV-ECMO及同时辅助心肺的VA-ECMO两种模式。VV-ECMO适用于单纯呼吸衰竭的患者,VA-ECMO可以同时提供循环支持和呼吸支持。NCP患者以呼吸衰竭为主,当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应判断其原因后决定ECMO的模式。

NCP患者初期心功能大多正常,VV-ECMO为呼吸支持首选模式。对于优化机械通气治疗仍不能维持满意的通气和(或)氧合的重症肺炎患者,早期使用ECMO可以在避免高氧和呼吸机相关肺损伤的基础上,尽快改善顽固性低氧,恢复内环境稳定,有利于容量调控,并可通过显著提高氧供而一定程度改善循环功能。通常使用股静脉和颈内静脉血管通路,股静脉作为引流通路,颈内静脉作为灌注通路。由于VV-ECMO仅仅提供了气体交换,没有提供直接的血流动力学影响,患者机体的灌注仍然依靠患者自身心脏的泵功能,因此在VV-ECMO时应严密监测右心功能,当患者出现右心衰经过保守治疗无效时,可改为VA模式。

疫情期间,ECMO确实可为危重NCP患者提供心肺替代,对肺功能、心功能恶化的患者进行治疗,但医务人员需做好自身防护,切对有适应症的患者筛查,早期、合理、高效使用ECMO,以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9.png

马翔教授发表了题为“新冠肺炎(COVID-2019)疫情下STEMI患者的溶栓治疗”,马教授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STEMI患者成功救治的关键环节可总结为:早呼救、早排查与早诊断、早防猝死、早肝素化、早溶栓、早会诊与早评价及并发症早防治。

因此在早期STEMI诊断治疗中需遵循“三不等”方针:

不必等待心肌坏死标记物的升高

不必等心电图呈典型ST段单相墓碑样抬高

不必等坏死性Q波形成

可主要依据梗死性心绞痛特点及心电图T波增宽增高变化、ST-T融合抬高等动态演变即可做出STEMI的早期诊断。同时STEMI患者的诊断需和急性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急性心包炎等胸痛相关疾病相鉴别。

在治疗方面,马教授反复强调早溶栓的重要性,并且应遵循溶栓优先原则。建议在新冠状病毒疫情下溶栓的适应证可适当放宽:

1)高龄;

2)高血压的患者,血压有效控制后即可开始溶栓治疗;

3)电除颤后的患者;

4)短暂心肺复苏术后的患者;

5)心源性休克的患者。总体来说缩短总心肌缺血时间是核心价值观,尽早恢复心肌微循环再灌注是救治的靶目标。

小 结

同心坚守,抗疫有方,经过全国各地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全国新冠肺炎确诊、死亡等病例数逐步控制并下降,疫情“拐点”已经到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即将迎来曙光。

阅读数: 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