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静瑜:达到美国的肺利用率,中国一年至少能做1500台肺移植

1.jpg

“达到美国的肺利用率,中国一年至少能做1500台肺移植。”2019年11月17日,有着中国“肺移植第一人”之称的陈静瑜教授在2019年安贞国际肺动脉高压研讨会上发表演讲,介绍了中国肺移植发展的最新进展情况。他表示,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在中国参与器官捐献的人越来越多,现在已经进入器官移植和捐献的新时代,发展速度之快难以想象,但在提高器官利用率方面,还需要进行更大的努力。

2.jpg

陈静瑜教授是无锡市人民医院副院长,2001年,陈静瑜至加拿大多伦多总医院进修肺移植,回国之后重启了国内已停滞多年的肺移植项目。近十年来,陈静瑜已带领团队顺利完成了800余例肺移植手术。目前在他的带领下,无锡市人民医院已成为世界三大肺移植中心之一,与其合作的中日友好医院肺移植中心也进入全球八大肺移植中心,年手术量均在100台以上。

五大体系让中国肺移植步入“快车道”

陈静瑜教授说,从登记数据看,现在全世界肺移植总量每年约为4500例左右,在中国,2018年肺移植总量为403台。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器官移植体系日渐完善,初步建成了以红十字会为统领的捐献体系和分配体系,并建立了良好的数据库体系和监管体系。2016年5月6日,国家卫健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中国民用航空局等六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建立人体捐献器官转运绿色通道的通知》,在世界上首个建立器官转运 “绿色通道”,大大提高了器官的转运效率。2015年~2018年,我国器官移植总量达6302例。

陈静瑜教授同时表示,在我国肺移植手术的开展还很不均衡,有些偏远省份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开展起来,现在虽然有41家中心拥有开展肺移植手术的资质,但在实际工作中,常规能够开展肺移植手术的还不到20家中心。与国外相比,我国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年龄偏大,65岁以上病人占比较高。在病种方面,我国也与国际上有所差距,在我国排在前三位的病人分别为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尘肺。

我国的肺利用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肺移植是全环节的管理,供体捐献后6小时内要到达移植医院,11个小时之内要做成,这是一个全流程的过程,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导致失败。”陈静瑜教授指出,虽然现在我国每天有16-18个病人在做器官捐献,但肺的利用率很低,只用了5%的供体,一年至少浪费了1000个双肺。而在美国,每年进行器官捐献约有8000多人,肺利用率达20%~25%,因此它的年手术量可达2000多例,如果我国能够达到美国的肺利用率,一年至少能做1500台肺移植。

陈静瑜教授还介绍了多个自己完成的经典病例,其中包括世界首例漏斗胸的肺移植手术, 为42岁产妇进行的肺移植手术,以及刚刚为一个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的8岁孩子成功进行了双肺移植等。其中一位患者手术时刚刚14岁,术后10多年现在已经结婚生育。

据陈静瑜教授介绍,目前肺移植手术技术已经成熟,一般术后两周就可以出院,费用也从60~70万元,降到30多万元。他表示,鉴于我国尘肺患者众多,应尽快将尘肺患者的肺移植纳入医保。“尘肺病人如果能进医保,我们中心一年做100台都没问题。”

儿童肺移植5年生存率高于成人

陈静瑜教授团队的张稷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儿童肺移植的进展情况。她表示,虽然无论在全世界还是中国,儿童肺移植比重都非常小,但孩子对家庭来讲,代表着未来,因此也非常重要。据介绍,与成人相比,儿童肺移植5年生存率更高。无锡市人民医院2002年至今共开展了12例儿童肺移植手术,其中10例长期生存。

张稷教授展示了最近在无锡国际肺移植论坛上,她特别邀请的患者代表表演的图片。通过图片,我们看到,这些患者在肺移植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组建了美满的家庭,有的还深入海底进行潜水,探知未知的世界,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都默默地为他们高兴,这种医患关系其实更是一种朋友的关系。所以看到这些,我们是由衷地欣慰,也是最至高无上的荣誉。” 张稷教授说。

阅读数: 2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