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C2019|尽展“品质创新” 阜外手术直播周就是这样精彩

WeChat 圖片_20191030095437.jpg

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放映厅可坐2500人,而这样一场直播,前两天的观看人次就可坐满20多个这样的大厅。

不是好莱坞大片首映,也不是明星献艺,吸引大家目光的竟然是手术直播。

2.jpg

现场主持和讨论专家观看手术转播

2019年10月29日上午8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主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院长胡盛寿院士开始为大家演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中国心”如何“潜入”身体救治人心。在前一天的上午,他还演示了一例微创免缝合主动脉瓣置换术。

这两例手术均是心脏外科最前沿的技术,代表着学科发展方向。

和胡盛寿院士一起登上“舞台”主刀演示的还有他的12位同事,四天的时间里,他们将为大家带来13台精彩的手术演示和点评。

他们用这样一种医者特有的方式,宣告中国心脏大会(CHC2019)正式拉开帷幕,并充分展示阜外医院对于品质与创新的持久追求。


展示心脏外科的“中国创造”成果

3.jpg

手术转播中

4.jpg

胡盛寿院士总结

这次接受人工心脏移植(专业名称为左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的是一位52岁的男性,入院前已出现无明显诱因的呼吸困难加重,夜间休息不能平卧的现象。入院检查后确认为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心衰发作,是由于无法及时得到可供移植的心脏引起的。

根据他的病情,医生决定为他植入人工心脏。

手术异常精彩。

整个过程中,胡盛寿院士“手速真的是让人惊叹” “简直看不清”(网友评价)。在一系列让人眼花缭乱的操作后,手术取得了圆满成功。

据介绍,心衰一直是医学界的一个难题,仅在我国就有超过千万的心衰患者,对于严重的患者而言,心脏移植是唯一的根本解决办法,而能提供移植的心脏,每年不超过 300 颗。

人工心脏的研究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但做出来的机器一直难以和人类心脏媲美。而此次手术植入的是第三代“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它由胡盛寿院士带领团队研发,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被誉为“世界上最先进的人工心脏”,亦称为“中国心”。

此次手术演示,也是心脏外科领域“中国创造”的展现。

据介绍,这款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径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该装置利用磁场让叶轮悬浮,不仅解决了血栓易形成的难题,而且更容易安装在胸腔内,使其他器官受到的影响更小。相关数据显示,新型人工心脏植入术在感染风险防控、装置可靠性、血液相容性等性能上都表现出色,全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使用寿命可达到15年~20年,对于大部分心衰患者来说都可以作为永久性植入。”胡盛寿院士说。

而在前一天,胡盛寿院士为一位63岁男性主动脉瓣膜狭窄患者进行了免缝合生物瓣置换。与常规的外科手术相比,这一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和远期疗效更高,尤其适合传统外科禁忌的主动脉根部小和高龄、高风险的两类病人。


向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迈进的生动实践

在28日下午,宋云虎教授主刀进行了一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心肌切除术。

手术中,宋云虎教授不光为患者进行了心肌的切除,还对乳头肌等进行了处理。手术进行了2个小时,成功地切除了心肌组织,解除了患者体内的“定时炸弹”。

这场手术直播,不仅得到了点评专家的高度好评,而且在网上也赢得了一片叫好。不少网友观看手术后表示,手术完成的行云流水、非常完美,可以保存作为教学片。

作为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桥血管材料,使用自体大隐静脉由来已久。但在远期通畅率方面,这一技术一直存在着一定的瓶颈。凤玮教授演示的No-touch技术在手术中避免了对大隐静脉内膜和外膜的损伤,大大提高患者静脉桥血管通畅率,胡盛寿院士领导的有关No-touch技术的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即将在本届CHC2019会议揭晓,值得大家期待。

在镜头前展示这些“独门绝技”,专家们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希望能够让更多感兴趣的同行从直观的操作中受益。

5.jpg

郑哲教授开幕式致辞

“这次CHC采取了与以前不同的形式,在正式会议开始前后,通过两周时间,把阜外医院最新的一些手术方式、创新的技术以手术直播的形式展示给大家。”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党委书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副院长郑哲教授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通过直播的形式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讨论中来,更多地了解新的学科发展形势。

据介绍,2018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手术量达到14455例(不含分院及协作点手术量),居世界各心脏中心前列,30天死亡率连续10年低于1%,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天团”。此次手术直播所展示的技术和难度均能充分体现这一实力。

在我国心血管外科历史上,这是首次由全国顶级专家集中进行手术演示,也是对传统培训模式的一次创新。

此前,胡盛寿院士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在我国,不同医院的冠脉搭桥手术结局差异巨大,住院死亡率最高达5.8%,最低仅0.8%。而培训体系的不完善可能是国内各中心医疗水平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如何更好地开展专科人才培训,是阜外医院专家们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

“对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面对医疗资源绝对不足与相对配置不合理并存的现状,为提高医疗体系服务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是我们‘理性和有必要’的选择。”这是胡盛寿院士2018年在CHC大会上作主旨演讲时提出的理念。

今年的大会,正是向着建立学习型医疗体系迈进的生动实践。

28日的第二台手术是刘盛教授主刀演示的一例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刘盛教授在总结时指出,肺动脉内膜剥脱术在国内的成功率参差不齐,关键是能没有把末端的分支做到。本次直播,自己之所以选择这一手术,也是希望更多中心能将这一手术更好地开展起来。

宋云虎教授也表示,一般来说,心肌切除术不提倡普及,只有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质量,但中国患者众多,只靠几个医院来做是满足不了病人需求的,因此他还是希望更多感兴趣的医生能够加入进来。


让交流更充分,让理解更深入

WeChat截圖_20191030100555.png

网友纷纷留言与术者进行互动

“你们完全可以称为大国工匠。”这是署名“谭炜”的网友留言。

手术中,阜外专家的精彩演示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在观战的同时,来自全国的同行也纷纷提出自己的问题。

“胸主动脉阻断钳对原来的象鼻支架结构会不会有影响?”这是来自陆军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的胡义杰医生在观看29日钱向阳教授开展的全胸腹主动脉置换术时提出的疑问。

钱向阳教授的患者是一位32岁的男性患者,他患上的是严重的胸腹主动脉瘤。这一手术风险极高,虽然钱向阳教授手术时沉着冷静,但观看者还是为他捏着一把冷汗。

“重症心肌炎选ECMO和左心辅助装置如何取舍呢…”这是署名“有马天行”的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位网友的留言。

在网上留言提问的不仅有普通的医生,还有一些国内的大牌专家;不仅有心外科的专家,还有心内科和超声科的专家。

网络将这些平时难得坐在一起的同行,汇聚在了一个平台,平等坦诚地进行交流。

在总结讨论环节,专家们对宋云虎教授手术中使用的弯刀发生了兴趣。宋云虎教授告诉大家,这是厂家专门为他订做的,由于市场非常小,这种刀具尚未批量生产。

宝刀骏马,是侠客的至爱。

对于心脏外科专家而言,一把特殊的“宝刀”,无疑也有着特殊的吸引力,因为它能让自己的“武功”发挥得更加出色。手术转播,让更多心向往之的同行们看到了专家们特有的“奇兵利器”,也让自己对武功提升有了茅塞顿开之感。

“外科医生真幸苦,几个小是(时)一个手术,中间还不能间断,为外科医生点赞。”

“阜外医院的技术顶级好。”

“有这样一批为医疗技术的白衣天使们!病人何惧疾病?有阜外这样的心脏专科医院和以胡盛寿领导的阜外团队,心脏患者们还惧怕什么?我就是在阜外成功治疗的先心病患者!”

为专家们叫好的不光是他们的同行,还有很多患者。

曾经在他们眼里无比神秘的手术室就这样真真切切地展示在他们面前,也更能让他们亲眼看到了医生们的艰辛努力。

正如凤玮教授在总结时提到的,“我们的转播,一是增加同行间的交流;二是让老百姓对外科手术不再陌生、不再恐惧。”

对为自己做过手术的医生的感激,针对自己疾病的提问……一个个问题让人应接不暇,这样的手术转播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医学教育课。无论是医生的问题,还是患者的问题,专家们能回答的都尽自己努力进行了解答。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全民健康的实现还需要做更好宣教工作,据介绍,与以往相比,CHC2019也更加突出强调“大卫生、大健康”的理念。

刘盛教授说,慢性肺动脉栓塞的发病率很高,但实际上很多人得了病并不知道,因为患者的宣教还远远不够。其实,这次手术直播周介绍的很多病种,在普通人那里都是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但没听说过,并不意味着这些疾病就离我们很远。

由真正的专家开展医学常识教育,这也是未来全民健康发展的一个迫切需要

据介绍,CHC2019的手术转播周分为两个阶段:

10月28日-31日,重点展示外科手术技术

11月5日-8日,重点展示介入治疗技术

11月1日-3日,还将在深圳举行关于心血管健康和疾病防治的高峰论坛。在重点加强心血管大数据、结构性心脏病、血管疾病、创新技术、基层培训等专题论坛的基础上,将借助阜外医院国际领先的信息化、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系统,进一步展示当前国内外心血管疾病精准医学研究的前沿与成果。

7.jpg

8.jpg

术者与点评专家合影留念

阅读数: 5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