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 铸就“心”长城:MET带你走进胸痛中心建设背后的故事

“在我们熟悉这所有一切之前,未来正迎面走来。”

新的篇章正在书写,生命中决定性的时刻已然到来。2019年8月24日,“儒道心学”—MET胸痛中心建设背后的故事活动现场,一场关于胸痛中心建设从无到有的历史回顾,一场关于胸痛中心建设的宝贵经验分享正式拉开序幕,众多心血管领域专家齐聚美丽的大湖名城合肥,畅谈他们生命中决定性的时刻。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场医学与人文的交响乐会,追随胸痛建设背后先驱人物的脚步,聆听他们在胸痛中心建设背后的故事。


1.jpg

钱菊英教授主持

此次活动特邀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上海市胸痛中心联盟专业委员会副主席钱菊英教授主持,对于在胸痛建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钱菊英教授有着感同身受的真实情感:“我们与死神搏斗,救治急性胸痛的危重患者。”

MET是Moment,Evolution,Talk这三个词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畅谈生命中决定性的时刻。回首胸痛中心患者救治体系从0到1,到渐成燎原之势的发展势态,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向定成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王焱教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苏晞教授、安徽太和县人民医院孙廷强教授、河南永城市中心医院祝亮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马礼坤教授纷纷娓娓道来胸痛中心建设背后的模式探索和经验积累。


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2.jpg

方唯一教授致辞

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执行主任委员方唯一教授回顾了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历程,从2011年国内成立首个区域协同救治模式的胸痛中心到2013年建立胸痛中心自主认证体系、再到胸痛中心总部成立加速胸痛中心建设至今,我国通过认证的胸痛中心已经突破1000家,离不开众多致力于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专家同道们的支持和努力。

“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使胸痛患者尤其是致命性胸痛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同时配合深化国家医改政策,改善急诊救治流程,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这是胸痛中心建设的初心。”方唯一教授表示,“希望在政府的大力支持和胸痛中心同仁的努力下,将胸痛中心建设下沉至基层,促使我国胸痛中心建设更加旺盛的发展。”


凝心聚力谋发展,砥砺前行共追梦

3.jpg

郭惠莲女士致辞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之一,为了让每位中国人都拥有健康的心脏,胸痛中心应运而生,无论是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建设、网络平台的搭建、人员培训、患者教育,还是质控体系的建设,胸痛中心建设的每一步都走得艰辛,但也很扎实。胸痛中心有效的连接各方资源,最大程度的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为患者带去生的希望。由于我国心血管患者的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因此胸痛中心不仅要建在城市,更需要深入到县域医院,聚焦基层,提升医疗的可及型。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这是所有胸痛中心建设者共同的信念,也是美敦力的信念,我们有幸能成为胸痛中心建设过程中的助力者,为广大患者和心内科医生提供高质量、高科技的手术器材,为患者减轻病痛、恢复健康、延长寿命。”美敦力(上海)管理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冠脉业务副总裁郭惠莲女士阐述了胸痛中心建设的初心。

砥砺前行

胸痛中心建设永远在路上

当遇到生命中决定性的时刻,是坚持自己还是随波逐流?是就此放弃还是勇往直前?面对质疑的声音,他们又是如何面对?在困难面前,他们又是如何冷静思考?且听向定成教授、王焱教授、苏晞教授追逐梦想的酸与甜、苦与辣。

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

胸痛中心建设从0到1

4.jpg

向定成教授精彩分享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办法总比困难多。”虽然在胸痛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向定成教授面对了诸多质疑和困难,但凭借他对胸痛中心建设梦想的坚持,最终看到了光明。

1999年初春,向定成教授遇到了一位急性前壁STEMI患者,发病9小时才转到医院CCU进行抢救,虽然竭尽全力,但该患者并未从死神手中逃离。患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泣,面对疾病发生时的无能为力,给向定成教授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不断的反思,向定成决定做些什么,1999年夏天,他在反对声中开展了第一例PPCI,挽救了一位在公园晨练时心脏骤停的患者,之后将PPCI作为常规治疗手段。

尽管有了不少成功的个案,但AMI患者总体死亡率并未降低,考虑到没有考核院内绿色通道的运行情况,错过了再灌注时间窗,向定成教授认识到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的重要性。2005年参加ACC会议,向定成教授受邀参观DUKE HEART CENTER,了解到心脏疾病救治网络体系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因此,建设中国人自己的胸痛中心,这一梦想随之根植于他的心里。从2010年3月27日到2011年3月27日,通过不懈的努力和与院方的沟通,向定成教授正式开始启动胸痛中心建设,面对无数的反对和质疑,他依然坚持,与急诊科建立共同的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的机制,通过整合资源,规范流程和制度,胸痛中心的建设迎来了曙光。


持续努力 携手同行

胸痛中心建设的力量协同

5.jpg

王焱教授精彩分享

作为申报建设厦门市胸痛中心的第一人,王焱教授同样面对了很多困难。尽管如此,王焱教授依然没有放弃,在建设胸痛中心的道路上锲而不舍、孜孜不倦、负重前行,开创了胸痛中心建设的厦门模式。

以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为中心,建设云平台系统,通过构建区域医疗卫生网络、整合信息资源、建立信息标准,实现社区卫生院、二三级医院、120急救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定期召开院前120培训会、安全转运演练、协同院前120开展社会CPR;通过救心圈公众号,发布AED地图,救心小柜,院外急救流程等;开展公益讲座,普及急救知识;举办急救培训等。

“胸痛中心建设不仅是量的积累,更是有效果的体现。胸痛中心的发展之路仍任重道远,未来仍需广大医者的持续努力,协同力量携手前行。”王焱教授强调。


长路漫漫 任重道远

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

6.jpg

苏晞教授精彩分享

“毫无疑问,无论是胸痛中心的管理者或建设者,都有各种酸甜苦辣。”苏晞教授感慨道。

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胸痛中心于2014年1月26日正式成立,填补了华中地区“胸痛中心”的空白。在持续改进胸痛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苏晞教授有他自己独特的秘方。他指出,持续改进是胸痛中心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胸痛中心建设的持续改进应从QCC(Quality Control Circles)主题选定,活动计划与拟定甘特图,现状分析与把握,持续改进目标设定,要因分析,制定改进策略,对策实施与检讨,效果确认,患者诊疗流程标准化,检讨与改进这十个方面着手。

“数据是持续改进的核心工具和手段,一切应用数据说话。胸痛中心建设的目标始终是极大地提高病人的救治能力,缩短救治时间,改善远期预后,一旦胸痛中心建设完成以后,后续的发展比前期的建设困难得多,保持胸痛中心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不是激情,而是不断改进,这是胸痛中心得以发展的关键。”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胸痛中心建设发展至今,伴随着国家医疗下沉的号召,城市之外广大的县域医院也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胸痛中心建设,而这个过程也同样有其独特性。

开展县域胸痛中心建设,也是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从最基本的工作开始,这个过程中需要经历哪些困难,亲历者又容易有哪些困惑?让我们听听孙廷强教授、祝亮教授的分享。

7.jpg

孙廷强教授精彩分享

随着分级诊疗制度的推进,县域综合医疗机构将承担对超过9亿人口的重大疾病诊疗及健康管理的任务。基层医院已经成为了心血管防治的主战场,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孙廷强教授表示基层胸痛中心的变革面临全过程密切协作、管理理念的更新、服务流程的再造、急救资源的优化、全体员工的培训等挑战。而习近平主席的十九大报告更是说明,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驱动力,重点是提高危急重症、疑难病诊疗水平,尤其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因此完善县域胸痛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符合医改要求和危重患者利益。

8.jpg

祝亮教授精彩分享

祝亮教授表示胸痛中心建设1000家是一个新的里程碑,从0到1、从1到1000,靠的是大家的携手共进。“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我们大家坚持同一个“医者梦”,同一个“医院梦”,才能汇聚健康中国梦,让更多的患者获益。

医者仁心,大爱济天下!

9.jpg

马礼坤教授总结发言

正如马礼坤教授在活动结束时感慨道:“每一位参与胸痛中心建设的人,都是有温度、有情怀、有梦想的大爱医者。胸痛中心建设的发展从无到有、从点到面、到渐成燎原之势,虽历经磨难,但在众多怀揣梦想的专家同仁坚持不懈的努力之下,最终迎来了光明。”

未来,将会有更多偏远地区的病患能够受益于胸痛中心的发展,而这,离不开每一名医者持续不懈的努力!

10.jpg

与会嘉宾合影

阅读数: 2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