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辅助PCI,支架可以放得如此精准——新加坡陈笃生医院见闻

作者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刘巍

在遥远偏僻的山村,一位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需要紧急进行冠脉支架置入手术,可是当地缺乏有培训经验的医生,怎么办???别急,患者送入装备完善的导管室后,在护士的辅助下,连接了机器人术者。此时,经验丰富的心血管介入专家在1000公里以外的操作室里,远程指导机器人为患者进行了支架置入手术。

这一幕,目前多多少少有些幻想,但在5G即将普及的快速网络时代,远程指导机器人置入支架很快将成为现实。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新加坡健保集团陈笃生医院,每天都在进行机器人辅助的支架置入手术。此次再次回到狮城,笔者有幸目睹了这一过程。 


1.jpg

这张照片上的新加坡巴基斯坦籍医生Dr Fahim:正在盯着屏幕上的冠脉造影,通过操纵控制机器人的操作,完成支架置入的过程。

在整个过程当中,医生不用进入手术室,不用身着沉重的铅衣,不接受任何放射线的辐射。除了机器人外,导管室里仅需要一名护士连接相应设备,并听从简单的指令。一台不太复杂的支架手术,只需要半个小时就可以完成。 

那么机器人是如何辅助支架置入的呢?

首先支架置入需要经过三个过程:

一是需要将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放置到冠状动脉的开口;

二是将导丝通过导管在放射线造影的指引下,送过病变,放到血管的远段;

三是沿着导丝将球囊送入到病变处进行扩张,随后将支架置入到病变的部位。

最后可以送入后扩张的球囊到支架内对支架进行整形,使其更加完美。机器人不但可以完成整个操作,而且通过操纵平台的精准测量,支架置入会更加精准。

2.jpg

所谓的机器人,实际上只是机器人的一个手臂。

3.jpg

由护士或者助手通过前臂的桡动脉将指引导管送到患者的升主动脉,然后将机器人手臂连接到指引导管上。

4.jpg

5.jpg

剩下的过程,由高级顾问医师Dr Fahim在操控间完成,操控台上的三个按钮分别代表器械(球囊,支架,IVUS导管等,在最左侧), 导丝(中间的白色按钮),指引导管(右侧的绿色按钮)。操纵台上的屏幕实时出现数据可以对病变的长度进行精准的测量。医生的脚下是放射线的控制仪,决定何时给放射线进行造影。

6.jpg

这是第一个病变,回旋支的重度狭窄,机器人将导丝送过病变。

7.jpg

在应用球囊和切割球囊扩张后,没有进行支架置入,而是采用药物球囊扩张的介入无植入技术。

8.jpg

药物球囊扩张后,狭窄完全消失。据介绍,陈笃生医院药物球囊的植入率高达30%,而且药物球囊也是非常地便宜哟。

接下来是另外一根血管的操作

9.jpg

前降支多处重度狭窄并且累及分叉,指导机器人导丝通过病变

10.jpg

指导机器人操作IVUS

11.jpg

最后指导支架的精准植入

12.jpg

IVUS显示左主干支架也完美植入

13.jpg

陈笃生医院自今年3月份开展机器人指导的支架置入手术,目前已经进行近百例手术,均成功。顾问医生Dr Fahim指出,机器人指导PCI的意义更多地在于将来对偏远、缺医少药地区医疗的补充,相信在中国等幅员辽阔的国家会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14.jpg

笔者曾经工作过的新加坡健保集团陈笃生医院是新加坡第二大公立医院,环境优美,设施完善。新加坡更是实现了全民医保,目前居民的医疗档案系统也非常完善,通过身份证件,患者在本国的任何一次就诊医疗信息都能进行查阅。新加坡先进的医疗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15.jpg

笔者于2002-2006年,在新加坡行医时工作场景

16.jpg

与机器人辅助的PCI顾问专家Dr Fahim进行学术交流

阅读数: 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