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CC 2019|纵论心血管疾病预防 大会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2019年7月4日-6日,第十三届中国中西部心血管病学术会议在重庆隆重召开,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心血管领域的专家学者聚首山城。7月5日,高峰论坛如期举行。继开幕式中各位嘉宾精彩致辞后,备受瞩目的高峰论坛中,众多我国心血管领域行业专家共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信息,纵论心血管疾病预防,横看综合管理和技术创新。


葛均波:中国心血管疾病治疗创新之路与展望

01葛均波院士作精彩报告.JPG

葛均波院士作精彩报告

葛均波院士在报告中指出,心血管介入器械在医疗器械中占有重要比例,是最大的医疗器械细分市场之一。在过去25年中,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逐步上升。较欧美国家而言,我国心血管患病人群具有自身疾病特点。经历一代代心血管领域、材料领域等专家的不断探索积累,现阶段我国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已快步迈入新阶段:完全可降解支架在国外相对发展停滞的窗口取得长足进步;大量国产冠脉介入器械开始逐步成熟并主动创新;介入主动脉瓣膜技术国内厂家紧跟产品迭代研发。但是,创新生态不完善、羸弱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等诸多不足严重阻碍了中国心血管介入器械的进一步创新。

为此,葛均波院士于2015年9月牵头成立了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旨在突破困局,秉承从医生中来,回到医生中去的理念,打造以医生为主体的创新研发平台,更好的为我国人民服务,为实现“2030健康中国”战略添砖加瓦。CCI俱乐部成立4年来,通过设立创新学院、创新大赛、创新路演、创新周刊及与国外医者不定期交流沟通等多种方式齐力并举大力培养我国心血管领域青年才俊的创新能力,让国外先进理念在中国得以传播。此外,俱乐部通过反复摸索,形成了以与企业深入共同开发、与企业合作提供临床前服务、会员原创理念的产品化多位一体的创新模式,为国内带来一大批先进医疗器械的研发与落地发芽。


张运:CAPITAL研究—抗动脉粥样硬化中国新证据

02张运院士作精彩报告.JPG

张运院士作精彩报告

张运院士首先解释了CAPITAL研究的具体含义,随后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人群、主要终点及次要终点等多个方面分析了CAPITAL中医药(通心络)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证据。“应用通心络干预颈动脉斑块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CAPITAL)研究”是由张运院士团队牵头、在全国35家三甲医院开展实施的大型前瞻性本土研究,共计纳入患者1212例,其中通心络组纳入607例患者,安慰剂组纳入605例患者。旨在明确通心络治疗能否通过减小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斑块面积延缓中国亚临床AS患者的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在亚临床AS患者中,在现代常规抗AS治疗的基础上,通心络治疗可延缓颈动脉IMT、斑块面积和血管重构的进展,且安全性良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随机临床试验以明确通心络胶囊对于AS患者长期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霍勇:H型高血压—继往开来30年

03霍勇教授精彩报告_副本.jpg

霍勇教授精彩报告

“H型高血压”是指伴有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10 μ mol/L)的高血压。我国数据显示,中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患者比例约达75%。既往研究证实,不论是针对欧美人群还是针对中国人群的CSPPT研究均显示Hcy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并且Hcy水平与降压效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基线Hcy水平与短期、中期及长期降压药干预后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降幅呈连续负相关;治疗过程中Hcy水平降幅与降压药治疗后收缩压的降幅呈正相关。霍勇教授强调:CSPPT研究同样证实补充叶酸可使首发脑卒中风险降低21%。随后霍勇教授就H型高血压精准防治理论体系和基于遗传因素和营养因素脑卒中防治理论验证展开介绍,以荣成模式为实例再次强调降压联合补充叶酸方案对预防卒中的作用。


马长生:高龄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

04马长生教授精彩报告.JPG

马长生教授精彩报告

年龄是房颤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以韩国2005年-2015年10年间健康保险数据库为例,年龄65-74岁的女性在无其他危险因素的情况下,卒中率(1/100人年)达4.76,并且房颤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不断上涨。因此,必须重视高龄房颤卒中负担。马长生教授指出,华法林抗凝可降低高龄房颤卒中风险,而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的运用扭转了房颤卒中增加趋势,但是高龄患者DOAC剂量需谨慎制定;以中国房颤注册(CHINA-AF)研究结果为例,中国房颤华法林应用停药率较高。随后马长生教授介绍了动脉线圈滤过器等全新房颤卒中预防新方法。


曹克将:中国室性心律失常治疗现状与挑战

05曹克将教授.JPG

曹克将教授精彩报告

曹克将教授首先介绍了抗心律失常的现代药物分类细则,随后以参松养心胶囊心率失常抑制试验(SS-CAT)和参松养心胶囊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症状性室性早搏临床研究(SS-SBPVC)为例展开介绍,其团队研究结果证实,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室早和非持续性室速具有一定疗效,并且该药物能够有效治疗窦性心动过缓伴症状性室性早搏。随后,曹克将教授对心梗后室速导管消融的机制、策略与转归进行具体阐述,并着重突出临终关怀在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所扮演角色。


黄德嘉:中国心律失常领域治疗进展

06黄德嘉教授.JPG

黄德嘉教授精彩报告

黄德嘉教授从心房颤动、心脏起搏以及慢性心衰植入性器械治疗三个方面分享了中国心律失常治疗领域的进展。房颤的规范化管理和抗凝治疗是心房颤动领域近年来取得的较为突破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房颤中心的建设,并且房颤消融量和导管消融量均呈逐年递增趋势。心脏起搏领域发展势头强劲,起搏器的植入量逐年增长,2018年各地区共完成起搏器植入82779台,其中兼具磁共振成像(MRI)的起搏器植入量占比逐年提高,2018年达16639台,占18%。希氏束支和左束支起搏则是生理性起搏领域的重大进展,对预防和逆转由心脏电不同步带来的机械收缩功能障碍将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慢性心衰植入性器械治疗,黄德嘉教授着重介绍了皮下ICD(SICD)的植入适应症和临床运用前景。


唐朝枢:我国心血管研究发展态势分析

07唐朝枢教授.JPG

唐朝枢教授精彩报告

唐朝枢教授从SCI论文检索、我国主要心血管研究团队及基地分布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心血管领域重点资助项目指南三个方向进行梳理分析,罗列大数据和多个实例,运用精炼的话语深入浅出的分析了当下我国心血管研究发展现状,并就未来心血管领域研究态势和基金申报进行预测。


孙英贤:从高血压指南历次变迁看降压目标值的选择与争议

08孙英贤教授.JPG

孙英贤教授精彩报告

孙英贤教授详细回顾了高血压的前世今生:从1977年美国第一版高血压诊治指南(JNC1)问世明确提出高血压临床概念到2017年11月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美国心脏病协会(AHA)等多家组织联合发布美国成人高血压预防、检测、评估和管理指南(美国高血压新指南),将高血压定义由原来的血压≥140/90 mmHg改为血压≥130/80 mmHg并引起全球范围内巨大争议,再到中国医师协会发表了中国医师协会关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及降压目标值的科学声明,我国高血压诊断标准仍采用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的标准。数十年间,高血压的临床概念历经数次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高血压这一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以及防治高血压意识的增强,并且着重强调了建设高血压中心对于防治高血压相关疾病的重要性。

大会秉承“面向基层,更新知识,提高技能,服务患者”的宗旨,以丰富实用临床知识为基础,惠及广大基层临床医生。此次高峰论坛中,各位专家一如既往的支持大会召开,并进行学术分享,使会议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阅读数: 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