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精尖技,行于学术海——2019温附一技术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

诗画江南最高峰,烟雨瓯江第一城。夏至之际在温州心血管年会期间我们相约在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导管室,领略国际领先的希浦系起搏和左心耳封堵两项技术的规范化操作及创新术式。

本次活动亮点是通过规范的手术技术演示结合理论学习展现两项新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强调以标准化、规范化高质量完成多台手术,通过网络直播形式,和受邀专家包括: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黄伟剑教授、广东省心研所方咸宏教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苏蓝教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医院蔡冰妮教授、南京鼓楼医院蓝荣芳主任、浙大附属邵逸夫医院盛夏教授、叶炀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张晓春教授等专家共同参与交流,展示学术、技术风采。

1.jpg

2.jpg

活动现场

本次活动由黄伟剑教授担任主席。他在开场致辞中表示: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希浦系统技术的发展,国内从手术量、手术技术展示和学术文章方面都远远超于国外。如何保持这种领先,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就是要做好规范化、系统化,做好学术、临床研究

3.jpg

黄伟剑教授致辞


希旺学院 传递希浦起搏技术

4.jpg

黄伟剑教授手术分析

由黄伟剑教授领衔温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起搏团队在本次第二期希浦系统起搏植入技术高级培训课程中(2019年度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通过现场手术直播带来希浦系统起搏纠正左束支传导阻滞,房室结消融联合希浦系统起搏治疗快心室率房颤等复杂高难度手术,为正在开展希浦系统起搏的术者讲解高级手术技巧,并详细介绍了希浦系起搏的最新定义、传导束夺获的直接证据和心电学特征,这为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术者提供规范化的学习机会。

5.jpg

苏蓝教授手术分析

苏蓝教授带来持续房颤伴心衰病例。术中完成了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起搏、并同台演示了房室结消融。术后苏蓝教授带来了房颤合并心衰,通过房室结消融加希浦系起搏治疗心衰的讲座,从手术适应症、手术步骤以及希氏束起搏、左束支起搏到消融房室结等高级技巧毫无保留的与大家分享。

在手术演示间隙,黄伟剑教授、方咸宏教授、苏蓝教授分享探讨了规范化创新学术理论研究。


黄伟剑:改进缺陷 发展希氏束起搏技术 

6.jpg

黄伟剑教授精彩讲课

黄伟剑教授强调:“希氏束作为左束支起搏的一部分,虽有缺陷但近年来在不断进步。我们只有把缺陷改进,把技术发挥发展,做做不了的事情,解决原来无法解决的有缺陷的问题,技术才会越来越成熟,才能发扬光大。”黄伟剑教授向我们表达了他选择阐述希氏束起搏植入技巧的初衷。

同时他表示在左束支区域中,术者要做好安全性、风险性和疗效性的平衡。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这个平衡点也会发生改变,能够把握住这个平衡点是很有必要的。


方咸宏: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植入CRT-D一例

7.jpg

方咸宏教授精彩病例分享

方咸宏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运用左束支区域起搏技术植入CRT-D患者手术过程分享。手术过程中进行腋静脉穿刺,送入C315-HIS鞘及3830电极进行除颤,将左束支电极置于希氏束电极远端与心尖连线的1-2cm处。术后1年随访,患者Tip-Coll0.5v@0.4ms,SAV90ms,QRS102s;SAV150ms,QRS124ms。方咸宏教授同时也向我们分享了他在术中的个人体会,在电极旋入过程中要随时观察起搏形态的改变,同时监测电极阻抗的变化情况。


苏蓝:希浦系统起搏在房颤需要房室结消融的患者中的应用

8.jpg

苏蓝教授精彩讲课

苏蓝教授带来了希浦系统起搏在房颤需要房室结消融的患者中的应用。房颤合并心衰患者治疗上一直是临床中的处理难点,药物、消融控率/律效果不满意,房室结消融成功后通过希氏束起搏严格管理心室率/律,去除ICD反复不恰当治疗的主要原因后,药物简单化。房室结消融后避免ICD误放电成为改善心功能以外的另一个获益,它结合希浦系统起搏运用在临床研究上是ICD、CRT-D植入时针对AF患者的除外药物和AF消融控率/律的另一个策略。


超越“心”巅“封” 共话左心耳

左心耳封堵术已被公认为预防房颤并发脑卒中的有效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左心耳封堵术的常规开展,规范化操作方法也引起普遍重视。此次超越“心”巅“封”温附一手术研讨会活动同样以手术演示、学术讲座的形式,为与会者带来一场左心耳封堵的知识盛宴。

黄伟剑教授在活动期间表示:温附一作为国内最早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中心之一,已累计开展近600例,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及数据,同时他总结了“左心耳封堵温附一方法”。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国内率先开展了近50例ICE(心腔内超声)指导下LAmbre左心耳封堵。

9.jpg

肖方毅教授手术演示

肖方毅教授演示了一例阵发性房颤房颤消融和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手术,并在术中和术后详细介绍了操作细节与并发症预防的理念,手术一气呵成,完美结束。


张晓春:左心耳封堵中山经验分享

10.jpg

张晓春教授精彩讲课

张晓春教授分享了左心耳封堵的中山经验,他表示术式的简化与创新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各中心医院需首先从标准术式做起,在对各个环节非常熟悉的情况下才能有条件进行。同时他还为我们区分了塞式封堵器和盖式封堵器的优缺点,掌握了武器的各自特性,才能在术场做到游刃有余。


肖方毅:ICE引导左心耳封堵的操作技巧和全角度经验分享

11.jpg

肖方毅教授精彩讲课

肖方毅教授带来ICE指导下的一站式治疗及单中心经验分享。他指出,TEE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目前虽然仍是大家公认的标准术式,但是TEE本身也存在缺陷包括:(1)大角度有近1/3以上的患者不能打到满意扇面(即心耳或封堵器的长轴不能准确显示),导致评估封堵器的压缩比、露肩和残余分流不够准确;(2)部分病人不能耐受,需要全麻;(3)食道静脉曲张、食道狭窄、食道炎症或憩室、食道肿瘤等禁忌症者不能行TEE检查;(4)TEE检查有导致口腔食道粘膜损伤出血,严重者导致食道纵隔血肿,食道穿孔的风险。且术前术后均需要禁食。

此外,肖方毅教授介绍了自己中心创立的“Flavor(Four Long Axis Views Surround Orifice)”术式,即通过ICE绕左心耳打四个心耳长轴扇面均分心耳开口的方法来充分评估封堵情况,各个角度都能打到封堵器长轴,因此评估更准确。

温附一数据显示ICE较TEE大大减少了造影剂剂量和射线剂量而且不增加手术时间。当然ICE也有缺陷包括:(1)费用高;(2)ICE与左心耳封堵鞘管在同一房间隔穿刺孔导致穿刺孔增大,可能难以闭合;(3)在左房内操作有导致血栓栓塞风险;(4)多一次静脉穿刺,可能增加血管穿刺并发症。结合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和自己中心的数据和经验,肖方毅教授认为ICE可以有效安全地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替代TEE。

WeChat截圖_20190702105524.png

学术研讨交流

在追求“量”的时代,他们摒弃“数量”向更高“质量”前行,秉着规范化、标准化、用“合适的技术针对合适的病人”的理念,用新的医学技术通过现场和网络平台交流。无论是专题讲座还是8台手术演示,都是精彩和高质量的完美结果,其中领先国际的原创技术内容丰富,观点鲜明,理论清晰,展现了今后该领域的发展方向,期待未来温附一给我们带来更多精彩!

阅读数: 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