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湘斌教授团队创新完全可吸收封堵植入术闪耀CSI舞台

微信图片_20190630092053.jpg

2019年6月26-29日,结构性心脏病领域国际性尖端学术盛会CSI在德国法兰克福拉开帷幕。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阜外医院潘湘斌教授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率领心脏团队,为全世界心脏同仁带来一例中国原创的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植入术的手术直播。整个手术过程中,潘湘斌教授技艺精湛,操作娴熟,团队成员间配合默契,以创新的手术方案再次闪耀世界“心”舞台,引发国际专家的赞叹。

微信图片_20190630092343.jpg

潘湘斌教授团队手术转播到德国CSI主会场


中国原创 完美封堵

此次手术演示的病例为2岁室间隔缺损4.5mm的患儿,手术在心脏不停跳的情况下,全程采用超声引导,成功植入中国原创的完全可以吸收封堵器。

整个手术全程在CSI会场直播,潘湘斌教授现场向全球数百位专家详细、生动的展示了中国原创的完全可以吸收封堵器的特点以及其应对挑战性先天性心脏病的优势。

微信图片_20190630092425.jpg

潘湘斌教授团队手术直播中


微信图片_20190630092521.jpg

手术团队术后合影


创新心脏封堵技术 为患者造福

室间隔缺损(VSD)指室间隔在胚胎时期发育不全,形成异常交通,在心室水平产生左向右分流,是最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类型,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30%-50%。VSD传统治疗手段包括外科缺损修复术和内科经皮介入封堵术。但是,无论是外科有创缺损修复还是传统DSA引导的经皮介入封堵术式皆存在创口大、射线辐射等诸多不足。

潘湘斌教授创新性的将超声引导的零射线条件下介入手术引入结构性心脏病治疗领域,并率领其团队对VSD封堵术式进行了反复摸索。目前,潘湘斌教授主导的第三代VSD术式采用完全生物可吸收封堵器,在超声指导下实现零射线条件对缺损进行微创修复,大大降低了房室传导阻滞的风险。

与传统封堵器相比,完全可吸收封堵器植入人体后可逐渐被自身组织所替代,在治疗缺损的同时,实现了体内无异物残留,杜绝了远期并发症。这项新技术不仅能造福室间隔缺损患者,还能造福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心脏瓣膜病、房颤等患者。

完全可吸收封堵器的问世,最大化提升了患者手术获益并且极大推动了传统术式的革新换代,标志着纯中国学者引领的“心”技术在结构性心脏病这一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阅读数: 1302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