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金属心不再是梦——国内唯一生物可吸收冠脉支架NeoVas正式发布

2019年3月30日,第十七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CIT)期间,国内首款获准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NeoVas隆重发布。五年前国内第一位使用NeoVas的患者王先生现身说法,讲述了NeoVas让他重获心脏健康的亲身经历,他表示自己非常庆幸五年前做出的正确决定,第一个用上了NeoVas,重新收获了健康。专家表示,NeoVas的正式发布标志着我国在冠脉支架领域的研发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将引领PCI技术进入“可降解时代”!

1.jpg

高润霖院士、韩雅玲院士、马长生教授、周玉杰教授等专家共同见证NeoVas正式发布

首位植入者:再也不觉得自己是病人了

据介绍,王先生患高血压多年,还常常会感觉胸闷气短,辗转到北部战区总医院治疗,检查发现其心脏内右冠状动脉出现狭窄,前降支堵塞达到70%以上,只有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才能有效缓解。此时,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临床研究已正式启动,主要研究者韩雅玲院士及其团队认真研究了王先生的病情,为他量身定制了手术治疗方案。

2.jpg

王先生介绍康复情况

王先生和家人了解到,生物可吸收支架是一款创新器械,植入后可疏通血管,缓解症状,之后支架逐渐降解最终消失,血管恢复弹性舒缩功能,即实现“血管再造”。血管真正恢复健康状态,而且避免传统金属支架植入后永久留存体内带来的极晚期血栓等风险,是冠心病治疗的终极目标。

经过慎重考虑,王先生最终选择接受NeoVas。韩院士团队精心准备,共同努力,所有过程均认真执行操作规范,2014年6月20日,中国第一例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手术成功完成。

术后2天,王先生就出院了,此后便置于医院医生的紧密关注之下,定期电话了解其身体状况,提醒他按时回医院复查,6个月造影,1年CT,2年造影,3年CT……,时间慢慢过去了,影像显示植入的NeoVas支架从明显存在、不明显存在,到逐渐消失,而王先生的血管也已恢复到和正常血管一样。

3.jpg

如今王先生快70岁了,和十几年前没有发病时一样精力充沛。每次回医院随访时,都会向病友介绍用了生物可吸收支架,现在血管里已经没有异物,不用担心会突发血栓等状况,而且最重要的是再也不觉得自己是病人了。王先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生物可吸收支架是安全可靠的,加上专业医生的专业操作,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研究者:3年临床随访证实NeoVas安全有效

NeoVas支架由乐普(北京)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乐普医疗”) 自主研发,全称为“生物可吸收冠状动脉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系统”,不仅是国内首款获准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也是目前全球唯一持证上市的生物可吸收支架产品。

冠状动脉支架是PCI术中常用的医疗器械,植入支架可达到支撑狭窄血管,改善血流供应的目的。支架发展至今,经历了裸金属支架、金属药物支架阶段,主要材料为不锈钢、钴铬或铂铬合金等,现已迎来生物可吸收支架时代。

4.jpg

韩雅玲院士介绍NeoVas三年随访结果

NeoVas生物可吸收支架的基体材质为国际通用的医疗级可吸收材料左旋聚乳酸(PLLA),药物为经典的抑制再狭窄药物雷帕霉素,为第二代生物可吸收支架。其植入人体,在经过血运重建、支架降解吸收和血管修复三个阶段,实现与金属支架一样的支撑狭窄血管功能后,可在3年左右被人体完全吸收,使患者告别“金属心”,体内再无异物留存,避免金属支架永久留存体内带来的极晚期安全性风险,血管结构及功能恢复到健康状态,实现“血管再造”的目标。同时,生物可吸收支架术后即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避免了金属支架的弊端。这是继金属支架“血管再通”后心血管治疗领域的又一次革命,是PCI技术的又一个里程碑。

北部战区总医院(原沈阳军区总院)韩雅玲院士、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高润霖院士等众多国内心血管领域专家到场祝贺。

微信图片_20190331162810.jpg

NeoVas的3年临床随访结果显示,NeoVas远期安全性远好于国际同类支架;与金属药物支架相比,在血运重建和安全性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但支架降解后患者血管基本恢复至原位血管的弹性,表现出统计学优效,体现出较大的治疗优势,患者将得到更大更多的全寿命周期获益,并可为患者与医生提供更加卓越、丰富的产品与解决方案。

阅读数: 2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