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2019大会热点 | Improve SCA临床案例解读会成功举办

1.jpg

2019年3月2日 ,“心脏性猝死预防临床和实践——Improve SCA临床案例解读”专题会议在第十一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期间成功举办。本次专题会议聚焦具有心脏性猝死高危因素人群的筛查及治疗,同时也是继Improve SCA研究结果于去年全球正式公布之后,首次结合大型全国学术会议开展的有关院内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筛查及治疗的案例分享与经验交流学术活动。

针对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早期筛查防治的概念,进一步加强医生及公众对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的关注和重视,尤其针对在SCD一级预防的基础上结合1. 非持续性室速(NSVT),2. 频发室性早搏(PVC),3. LVEF<25%,或4. 晕厥或先兆晕厥等一项或多项因素的人群,应当尽早关注并筛查高危指标并植入ICD,以防猝死事件发生。

作为迄今为止在发展中国家开展的针对心脏性猝死预防人群最大规模临床研究,Improve SCA研究结果再次强调心脏性猝死(SCD)高危人群早期筛查重要性,同时证明ICD作为SCD预防的有效治疗手段显著降低SCD风险接近一半,这是现有循证资料中最大的猝死风险降幅。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博学分会主任委员黄德嘉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曹克将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汤宝鹏教授和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宿燕岗教授等出席会议。

2.png

会议主席

3.png

点评专家

作为Improve SCA研究的全球Leading PI,张澍教授致辞并表达了对在场众位专家以及各位与会同道的热烈欢迎。他在致辞中讲到,对于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同时合并——频发室性早搏、非持续性室速、EF值<25%、晕厥或先兆晕厥症状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当尤其重视。伴有以上高危因素人群其猝死发作风险高于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人群,因此相关临床实践更加值得医生重点关注和深入探讨。作为医生,有时候看似简单的一个数据、一个标准,对于患者来说却是性命攸关的因素,尤其针对这种心脏猝死的疾病。因此,预防标准的提高能让我们更早发现更早干预一批更高危的患者,给他们带来生命的希望。希望随着每次会议带来的收获,能够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能够更好掌握这批高危患者的筛查。

随后,来自辽宁省人民医院曲海波教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肖云玲教授、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郭俊芳教授分别带来本院的临床案例分享。


曲海波:冠脉血运重建术后CRTD治疗一例

4.jpg

曲海波教授指出,无论冠脉是完全血运重建还是不完全血运重建,猝死的发生率都很高,SCD仍是血运重建后死亡的重要原因,而直接PCI后SCD位居患者死因的前三。距血运重建时间越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风险越大,可见血运重建并不能完全遏制住左室功能受损,无法完全预防SCD。

有研究表明,ICD用于左室功能严重受损的CABG患者可以改善存活。因此,血运重建不是冠脉患者治疗的终点,预防猝死是临床医师更进一步的话题。血运重建后,LVEF≤35%要植入ICD/CRT-D;35%<LVEF≤50%要进行为期90天的随访及LVEF再评估;LVEF≤50%要进行PCI的常规随访。针对一级预防患者同时具有以下危险因素:非持续性室速(NSVT)、频发室性早搏(PVC)、射血分数(EF)<25%、晕厥或先兆晕厥,属于其中的更高危患者,应尽早预防,让患者受益ICD疗法,提高生存率。最后,曲教授总结到,冠心病血运重建后CRTD的应用使得低射血分数和缓慢心室率患者合理用药成为可能,综合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


肖云玲:1.5级预防高危因素筛查及ICD临床应用案例一例

5.jpg

肖云玲教授通过介绍一例ICD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不全的老年患者的病例指出,1.5级预防是在国际公认的一级预防的适应证基础上,针对现有的心脏猝死的预防标准进行更完善的风险评估,细化评判标准,科学的识别心脏猝死的高危人群,密切监测心脏射血分数、频发室早、非持续性室速、晕厥及晕厥前兆四大高风险因子,一旦发现高危的心脏猝死指征,及早给予ICD植入等有效的心脏猝死干预手段。肖云玲教授强调,加强对于心脏性猝死早期预防的重视日益凸显,Improve SCA研究已经证实符合心脏性猝死高危指征的患者植入ICD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郭俊芳: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触发ICD术后电风暴

6.jpg

郭教授分享了一例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触发ICD术后电风暴的患者,短联律间期室早触发室速、室颤的心电学具有以下特征。Tdp的心电图特征:患者有典型的尖端扭转型室速的反复发作,发作时的心电图特征与尖端扭转型室速的特征相同。Tdp均由室早诱发,室早的联律间期多数为220~280ms,一般不超过300ms。短联律间期室性早搏触发室颤的发生机制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性的增高、触发机制、折返机制相关。最后,郭教授总结,短联律间期室速综合征是一个独立的心电疾病,其有独立的心电图特征,有独立的诊断标准,有独特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较多的证据和诊断方法能明确地将其与其他类似的疾病进行区分,最终得到诊断和相应合理的治疗。

现场的与会专家以案例为基础,深入浅出地讨论了血运重建术后心脏性猝死高危人群猝死预防理念的重要性及Improve SCA的重要研究成果。与会专家提到,加强多科室间联动,针对心电图及心脏超声筛查结果异常的人群给予重点关注,并加强医患交流做到及时将具备高危指征患者转诊起搏电生理医生进行猝死风险再评估显得尤为重要。另外,我国心脏猝死一级预防的治疗率仍处于较低水平,说明我们忽视了其中的一些关键因素。通过猝死高危指标筛查预防策略,可以有效提高高风险患者筛出率,以便更早干预,降低猝死风险及死亡率,为患者带去获益,心脏猝死预防标准向前一小步,患者远离死亡、迈向健康的步伐就向前一大步。

阅读数: 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