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关于心衰,你不能不了解CRT——来自北京医院的经验与数据

导语: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晚期阶段,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后“战场”。其发病率有不断增高的趋势,死亡率和再住院率居高不下,是21世纪主要的心血管病之一。流行病学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心衰患者多达2600万,是造成死亡最主要的疾病之一。而中国正迈入人口老龄化的时代,心衰问题更是不容忽视。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显示,中国约有450万心衰患者,且冠心病是其主要病因。随着近年来医疗水平的进步和器械的发展,心衰器械治疗的价值不容忽视。

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又称为双心室起搏,目前已有充分的循证医学证据证实CRT可以改善慢性心衰病人的预后,包括缓解心衰症状,增加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和猝死发生率,逆转左室重构,延缓心衰进展,是治疗心衰的重要措施。2005年公布的欧洲心脏病协会慢性心力衰竭治疗指南就已经将CRT作为心衰治疗的I类推荐。慢性心衰患者是心脏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心脏性猝死也是慢性心衰的主要死亡原因。埋藏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是预防SCD最有效的方法,可在短时间内发放治疗,是降低患者死亡率的“利器”,对心脏性猝死(SCD)高危患者来说具有重要意义。CRT可以延缓心衰进展,ICD可以预防猝死,ICD/CRT是治疗心衰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重要措施。

北京医院自建国以来一直担负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医疗保健任务,于六十年代中期对全社会开放,是直属卫生部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心血管专业是北京医院最重要的部门之一,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北京医院重点科室。心脏起搏及电生理室是心内科下设的心律失常诊治中心,是国内最早开展植入式心脏再同步起搏治疗(CRT)的中心之一,在心脏中心主任杨杰孚教授带领下,目前已经完成数百例的CRT(CRT-D)的植入。现有多位拥有丰富CRT植入经验的专家,常规开展一台四极CRT-D手术仅需60-90分钟。北京医院心脏中心佟佳宾教授表示,CRT疗法自上世纪90年代起在中国开展,已经日趋成熟。随着CRT植入工具的不断进步,导线技术的发展,CRT的植入成功率明显提高,手术时间较以往已经大幅缩短。四极导线的出现,也使得更多患者能从CRT疗法中获益。遗憾的是,目前我国CRT每百万人口植入率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根据中国心律失常介入治疗2017报告,2017年中国CRT百万人口植入量约为3台,与亚太及周边国家相比任有很大差距(如:新西兰为138.3台、日本为45.8台、中国台湾地区为19.8台、韩国为16.4台)。这说明我们的CRT疗法推广还处在初级阶段,如何让更多的电生理医师特别是基层电生理医师了解并认可CRT疗法,让更多心衰患者从CRT疗法中获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微信图片_20180809101215.jpg

我国ICD/CRT植入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究其原因,主要是医生认识不足及技术掌握不熟练。认识不足,这是我们必须要强调的一个重要因素。CRT的应用可以广泛推广的前提是医生对CRT适应症足够熟悉并掌握植入技巧。目前,仅医疗水平较先进医院的专业心内科医生能够熟悉掌握该技术。此外CRT适应症也远未得到充分普及,基层医生对疗法的重视度远远不够。想要将该技术推广,应该致力于提高基层医生对CRT适应证的认识和植入术的掌握。基于此,应广泛开展相关培训,加强CRT植入大中心与基层医院的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的成熟CRT术者。

心衰器械治疗的发展道路任重而道远。提高基层医生对该技术的认识和掌握对推广该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阅读数: 9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