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资讯第60期|柳叶刀发文,吃了多年的阿司匹林原来剂量吃错了;最新专家共识指导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抗凝药加氯吡格雷是……

upfile

2018年8月第一周(总第60期)

    ▲柳叶刀发文,吃了多年的阿司匹林原来剂量吃错了

    ▲最新专家共识指导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抗凝药加氯吡格雷是默认最适方案

    ▲蒸桑拿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可使高血压风险降低约50%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许真的是越低越好,1.8mmol/L后再降1mmol/L也安全可行

    ▲警惕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导致特发性肌炎的发生

    ▲多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ARB预防痴呆作用最为显著

    ▲动脉硬化程度与老年痴呆症发病风险正相关

    ▲权威期刊中男性作者发文比例远高于女性作者,但是性别差异正逐渐缩小

心血管研究的最新成果尽在本期“每周‘心’资讯”

柳叶刀:吃了多年的阿司匹林原来剂量吃错了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之一,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剂量为75~100mg / 日,但近日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一项大型荟萃分析显示,对于体重大于70kg的人群来说,100mg / 日的剂量并不能起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该研究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研究的相关数据,共计117279名受试者,各项研究中的入选受试者的体重中位数介于60.0 kg 至81.2 kg,结合患者的身高体重对比小剂量(≤100mg/ 日)和大剂量(300~325mg/ 日或≥500mg/ 日)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效果发现,对于体重小于等于69kg的人群,100mg / 日的阿司匹林可以将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降低25%(HR 0.75,95% CI 0·65–0.85);但是对于体重大于等于70kg的人群来说,100mg / 日的阿司匹林则对心血管事件无有效预防作用(HR 0.9,95% CI 0.86–1·04),而325mg/ 日则能使该类人群的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17%(HR 0·83,95% CI 0.70–0·98, p=0.028)。并且阿司匹林的这一体重相关的心血管预防作用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都是一致的,也不受糖尿病等合并症的影响。

该研究发现对于临床实践来说意义重大,临床上常规将阿司匹林应用于预防心血管疾病时的 “一刀切”的100mg / 日的剂量,对于体重较大的患者来说或许是根本就无法带来获益,甚至还增加其出血风险,应当根据患者的体重及临床特点调整服药剂量。下载原文

Circulation:最新专家共识指导房颤患者PCI术后抗栓治疗,抗凝药加氯吡格雷是默认方案

房颤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支架植入术后如何进行合理的抗栓治疗,一直是临床实践中的难点问题之一,近日Circulation杂志发布了《2018 年北美房颤患者 PCI 术后抗栓治疗共识》,该共识结合了多项近年来的临床研究,包括此前热议的PIONEER AF-PCI 研究 和 RE-DUAL PCI 研究。

共识指出,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出院后应用一种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加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就已经足够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加一种P2Y12受体抑制剂以及阿司匹林的三联抗栓治疗出血风险过高,只建议在住院期间短时间使用,但若患者血栓风险较高,可以考虑将阿司匹林的应用时间延长至一个月。鉴于氯吡格雷出血风险较低,因此多数患者建议选用氯吡格雷;而对于部分出血风险低、血栓风险高的患者可酌情选用替格瑞洛;但并不建议使用普拉格雷。共识同时也认为,针对患者个体的最适抗栓方案应当由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出血风险和血栓风险后决定。

既往的临床指南也曾对PCI患者的抗血栓治疗的给出过一些建议,但此次的北美专家共识是第一次明确指出,应将由一种口服抗凝药和一种抗血小板药物组成的双联抗栓治疗作为大多数房颤患PCI术后的默认治疗方案。下载原文

梅奥诊所学报:桑拿有助于心血管健康,可使高血压风险降低约50%

桑拿起源于芬兰,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是指在封闭房间内用蒸气对人体进行理疗的过程,要求环境温度达到80℃-100℃。近日发表于梅奥诊所学报的一篇综述结合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据,对桑拿对心血管系统所带来的获益进行了总结。

已有许多相关研究显示,桑拿除了用于娱乐、放松之外,还可能从多方面为健康带来获益,包括降低高血压、冠心病和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既往研究发现,定期蒸桑拿能使得高血压风险降低47%。桑拿的这些益处与它对循环、心血管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有关。据推测,定期蒸桑拿可以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促进自主神经系统的自我调节,调整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动脉硬化,提高动脉管壁顺应性,改善心肺系统和心血管功能。

研究者同时指出,桑拿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的。从桑拿房的高热度迅速转移到较冷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血流动力学突然变化或心律失常,这对近期有心肌梗死病史的人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或失代偿心力衰竭、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等患者都应避免蒸桑拿。但对于心血管状况稳定的人来说,桑拿是很安全的。下载原文

JAMA子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或许真的是越低越好,1.8mmol/L后再降1mmol/L也安全可行

目前临床上所采用的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治疗靶点为1.8mmol/L(即70mg/dL),但是不断有研究提出将LDL降低至更低的水平还能够带来额外的获益,包括此前的IMPROVE-IT和FOURIER研究就显示进一步降低LDL将扩大患者的心血管获益,今年年初公布于ACC年会的ODYSSEY研究也将LDL的治疗靶点设置为50mg /dL。

近日发表于JAMA子刊的一项荟萃分析采用的是1项胆固醇治疗合作项目以及3项双盲随机对照研究中(IMPROVE-IT, FOURIER和REVEAL研究)中在LDL较低的基础上加用非他汀类药物或继续服用他汀使得LDL降至更低水平的患者的相关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无论是应用他汀或其他非他汀类降脂药物,在LDL低于1.8mmol/L时,继续通过药物治疗使得LDL水平再每降低1mmol/L(38.7 mg/dL),还能够使得冠脉源性死亡、心梗、缺血性卒中和冠脉血运重建等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1%-22%,并且不增加肌无力、肌炎、肝酶异常升高、新发糖尿病以及癌症等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

我们究竟应该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什么水平?十分期待即将更新的来自美国心脏学会的胆固醇管理指南能够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对降脂的靶点给出进一步的具体推荐。下载原文

JAMA子刊: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导致特发性肌炎的发生

他汀类药物如今已成为了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的基础用药之一,肌痛和横纹肌溶解是众所周知的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这类不良反应停药后就可消失。而近日发表于JAMA子刊的一项研究风险,他汀类药物有可能导致特发性炎性肌炎的患病风险增加,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导致的坏死化肌炎不会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停用而消失,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进行治疗。该研究为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纳入了883名40岁以上的受试者,其中221名患有特发性肌炎。分析结果显示,特发性肌炎的患者中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比例远高于未发生特发性肌炎的患者(OR 1.79,95%CI 1.23-2.60,P = .001),因此认为他汀类药物与特发性肌炎存在一定相关性。该研究的结果提示我们,当病人服用他汀类药物后出现肌肉无力或肌肉疼痛时,临床医生应该意识到有可能发生了炎症性肌炎。下载原文


接下来是两条关于老年痴呆症的资讯

多种降压药物控制血压的同时降低老年痴呆的风险,ARB作用尤为明显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通过药物治疗积极控制血压是改善老年人健康预后的重要手段。而近日公布于2018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的一项研究还指出,多种降压药物在控制血压的同时,还能降低阿尔茨海默症的患病风险。该研究对六项长期随访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患者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纳入了31090名55岁以上入选时无痴呆症的受试者,随访时间长达22年,统计了五大类降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包括ACEI、ARB、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通道阻滞剂以及利尿剂。随访期间,3728名受试者患痴呆症,1741名患阿尔茨海默氏症。分析发现,在基线血压较高的人群中,无论使用何种降压药物,都能使得痴呆风险较未使用任何降压药物的患者降低12%(HR0.88,95%CI0.79 - 0.98),阿尔茨海默症风险降低15%(HR0.85,95% CI 0.74 - 0.99),其中服用ARB的患者中痴呆风险的降低最为明显。该研究再次强调了控制血压对于预防痴呆的重要性,积极控制血压甚至能够推迟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时间。

动脉硬化程度与老年痴呆症发病风险正相关 

同样公布于2018阿尔茨海默氏症协会国际会议的另一项研究通过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fPWV)评估受试者的动脉硬化程度,发现在70多岁的老年人中,动脉硬化的程度可以独立预测15年内患老年痴呆症风险。该研究纳入了356名平均年龄78岁的受试者,在随访的15年内212名(59.6%)受试者患痴呆症,分析结果显示,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较高的患者患痴呆的风险升高了60%(HR1.60,95%CI 1.05 - 2.51)。心脑的健康状况是密切相关的,“大脑需要氧气和营养的供给,这依赖于健康心血管系统。”

研究者同时发现,体力活动较低、心率和收缩压较高以及腰围较大的受试者通常动脉硬化较为严重。接下来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明确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改善动脉硬化的干预措施是否能够有效地降低痴呆症的风险。

JACC:权威期刊中男性作者发文比例远高于女性,但是性别差异正逐渐缩小 

一直以来,在心脏病学学术领域都是由男性占据着主导地位。近日发表于JACC杂志的一项研究统计了美国心脏病学院杂志(JACC)、欧洲心脏杂志(EHJ)、Circulation、美国心脏病杂志、BMJ心脏杂志和临床心脏病学杂志这六个学术期刊于1996年、2006年和2016年发表的共计11529篇文章中女性作为第一作者或主要作者的比例,结果发现,从1996年到2016年,女性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和主要作者的比例都有所增加。女性第一作者的比例增加了9.5% (95% CI 7.7%-11.3%),而女性主要作者的增幅也达到了6.6% (95% CI 5.3%-7.9%)。

尽管心脏病学女性研究者的比例有所增长,但仍然低于医学领域的整体水平(37%),以及放射学(32%)、眼科学(34%)和急诊医学(24%)等其他专业学科。缩小学科内的性别差异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心脏病学领域女性从业者比例低的关键原因之一可能在于该领域中有力的女性领导者和导师较少,有同性别的前辈们作为榜样才能够鼓励更多的女性医学生们选择心脏病学专科。


感谢大家关注每周“心”资讯,我们下周再见。


策  划:刘 巍 严道医声网

内容提供:刘 巍 席子惟

文字编辑:张晓静 吴 玲

后期制作:子 琪 蒋京花

阅读数: 1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