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8年7月25日-28日,第十二届中国心血管疾病荷花论坛在西安曲江国际会议中心与2018西安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暨第二十三届西京-Mayo Clinic心血管病学新进展研讨会联合举办。会议召开期间,荷花论坛的发起者、组织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吴永健教授接受了严道医声网的专访,就荷花论坛的源起、发展以及与西京会联合办会的理念作一一阐述。
严道医声网:
由您发起的“中国心血管疾病荷花论坛”第十二届会议将在此次西京会期间举办,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荷花论坛是如何与西京会“结缘”的?
吴永健教授:
荷花论坛到现在已经是第十二届了,它最初是心脏病领域的同事在荷花池旁开的一个小型讨论会,这也是“荷花论坛”名称的由来,寓意平台像荷花一样绽放,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尤其在我们这个时代,整个心脏病领域的同事更应该崇尚这种开放、绽放,以及一种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另外,全国有很多同事都曾经在阜外医院学习生活过,希望若干年后这些在阜外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同事能够有时间再聚一聚。倡导一种不仅仅要做好医生,也不会忘记过去这些一起生活战斗过的“战友”的精神。
荷花论坛最创新最亮点的地方是不像平时的会议,更多的由组织者提出问题,而是参会者提前把问题提出来,为解答问题而去开会。后来,除了讨论关心的问题之外,还要利用专家资源为地方做基层培训,使会议更接地气、更靠近基层。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全国十二个省市开展了培训。
最近两年,我们响应国家号召节俭办会要求,同时也让更多的专家能够从繁杂的会议中解脱出来,采取了联合办会的办法。今年和西京-Mayo的国际论坛合办,具有更重要的意义,一方面使荷花论坛的影响力更大;另一方面,西京-Mayo会议已经办了二十三届,积累了很多经验,我们希望能够利用这次机会向西京会的组织者学习,加强同各个会议组委会之间的联系。总之,和西京会联合办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非常开心的事情。
严道医声网:
请您介绍一下此次荷花论坛在内容安排方面有哪些亮点?
吴永健教授:
这次和西京-Mayo国际论坛合作,各自负责不同的板块,各有侧重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层医师培训方面,本来希望利用周末时间在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举办,但因为天气、精力和时间的关系很难做到,所以采取视频或其他方式向基层传递新的知识和新的技术。
心脏康复领域方面,现在康复成为各家医院心内科重要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日常工作,形成了不同的经验,加强学习交流成为大家的共同需要。因为我是两个康复协会的主委,这几年做了一些心脏康复方面的工作,所以这次荷花论坛主动承担了康复板块,并对相关资源进行了整合。
结构性心脏病方面,结构性心脏病是一个新的分支,是未来心脏病中发展的一个方向,这次荷花论坛与西京会强强联合,希望将这一领域的讨论更加深入,让更多的参会人员能够从中受益。
严道医声网:
康复论坛是此次“中国心血管疾病荷花论坛”的重要专场之一。您如何看待目前我国在心脏康复概念普及和措施落实方面的现状?
吴永健教授:
说到康复,确实可以大书特书。康复过去对心脏科医生来说,都不够重视,但最近二十年的研究结果证实,心脏的康复不同于其他的康复,心脏康复是康复整个的身体,而不仅仅是肢体活动。目前,我国已经有200多家医院设立了心脏康复中心,但是真正能够很好运行的非常少。主要原因在于大部分临床医生认知度不够,现在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一线的心脏科临床医生开始重视心脏康复,认识到它甚至比手术本身还要重要。同时,我们还要在整个社会造就一种心脏康复的氛围,利用公共媒体、社会媒体,积极地营造心脏康复的氛围,建立起政府领导下,行业积极参与、社会保障能跟得上的康复体系。
所以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康复论坛让各家医院介绍自己开展心脏康复的经验,传递心脏康复知识和技能,并向社会更好地传递心脏康复的信息,共同提高整个国家心脏康复的水平。
严道医声网:
您曾在媒体访谈中表示要将推动心血管疾病的管理作为您个人职业规划下一个十年的重点,对于建立适用当前我国国情和医疗现状的疾病管理模式,您有着怎样的规划和想法?
吴永健教授:
今年是我从医三十周年,三十年的时间分为从最初学习,到开始实践,然后开始带学生三个阶段。作为医生来说,可以继续从事以前的工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我们整个国家进入新时代,整个医学也要进入新时代,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首先,我国的病人越来越多,而增加的病人主要是慢性疾病患者。
其次,慢性病成爆发式发展,意味着整个疾病病种的改变,不是医生做一台手术就能完成的。因此,整个国家进入慢病时代,首先要解决疾病管理谁来做,怎么做的问题。
谁来做?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所有大学都没有疾病管理专业。那么谁来做,最容易做的就是临床医生。这项工作需要在政府领导下,由医生以及社会各个方面共同来做,但主体更主要是临床医生。一个医生大概可以工作30年时间,最后的这十年可以继续当医生、当老师,但我希望他们也能拿出一定时间做好健康管理。
如何做?过去认为,管理疾病只是打打电话,血压高了控制血压,血脂高了控制血脂,血糖高了降糖,但这远远不够。整个疾病的管理需要适宜技术,需要相应的机制,需要很多设备,这些都需要有研究人员去研究。同时,我们还需要建立行业的评价标准等等,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整个慢性疾病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团队没有形成,虽然国家卫健委已经成立了慢病司,也成立了国家慢性专家委员会,但到现在为止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心脏康复需要有科研单位参与,需要有企业参加,更需要政府参与并引导整个疾病管理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