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大咖齐聚沈阳,《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势之所趋,万众期待!

导语: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媒体发布会,于2018年6月8日在沈阳友谊宾馆圆满召开。此次会议由韩雅玲院士担任大会主席,杨杰孚教授、张健教授主持会议,李新立教授、董吁钢教授、周京敏教授、梁延春教授、刘金秋教授及领域专业媒体代表出席会议。

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修订自2017年12月底启动以来,在领域核心专家慎思明辨、群策群力下,即将精彩呈现。此次会上,项目专家组为领域媒体全面解析了我国目前在心衰诊断、治疗、预防等多层面的综合现状,并重点介绍了新版指南修订的主要内容。

1.jpg

会议现场

张健教授在主持开场中表示,近年来我国心衰病人越来越多,临床上受到心血管专科的高度重视,心力衰竭成为影响我国公众健康最严重的公共卫生健康问题,亟待解决。因此,在韩雅玲院士的指导下,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及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组织心衰领域核心专家对2014版中国心衰指南进行了全面修订,目前已经对指南修订意见达成了初步共识。

2.jpg

张健教授主持会议

韩雅玲院士在大会主席致辞中指出,我国心衰发病率不断增高,循证医学证据证明心衰可防可治,多个国家的学会都针对心衰诊治制定了相关指南,帮助医生运用最好的循证医学证据开展临床心衰诊治决策。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心力衰竭学组联合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在过去制定了多个指南,对我国心衰规范化诊治发挥了重要指导作用。近年来,心衰诊治领域又产生了很多新的循证医学证据:2016年ESC全面更新了急慢性心衰诊治指南、2017年acc/aha发表了心衰指南更新,同时我们中国人群的循证数据也在不断丰富。目前我国心衰诊治还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指南和临床实践存在较大差距、早期预防和筛查意识不强、药物应用不规范、地域间差异较大、出院后随访比较薄弱。因此在杨杰孚教授、张健教授的带领下,专家组秉承中华医学会会员科学道德行为准则,践行“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力行“崇尚医学道德,弘扬社会正气”的学会传统价值,严格遵守指南制定原则,保证了指南制定的质量。相信在新版指南发布和推广应用之后,必将进一步提高我国心衰整体防控水平,降低心衰的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3.jpg

韩雅玲院士致辞

杨杰孚教授为与会嘉宾们介绍了2018新版指南初稿的主要更新内容,指出此次新版指南修订坚持立足中国国情及心衰临床诊治特点、遵循循证医学证据、借鉴欧美指南精华,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目前已形成初稿,在主要方面达成了共识。

4.jpg

杨杰孚教授介绍新版指南初稿主要更新内容

1、采用新的心衰分类及诊断标准

心力衰竭分为A前心衰、B前临床心衰、C临床心衰、D难治性终末期心衰等四个阶段。根据左室射血分数,将心衰分为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s,HFrEF)、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s,HFpEF)和射血分数临界性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drange EF, HFmrEF)。本次指南中左室射血分数中间范围(40-49%)心衰(HFmrEF)被单独提出,此亚组的临床特征、治疗方式和预后尚不清楚,单独列出此组有利于促进对这部分心衰患者特点、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的研究。

2、强调心衰重在预防

临床证据显示通过控制心衰危险因素、治疗无症状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等有助于延缓或预防心衰的发生。本指南强调了对心衰危险因素的控制与治疗及对无症状性左心室收缩功能不全的干预,并推荐对心衰高危人群(A期)进行利钠肽筛查,可预防左室功能障碍(收缩性或舒张性)或新发心衰(IIa,B-R)。

3、药物治疗

沙库巴曲缬沙坦(ARNI):PARADIGM-HF试验中,与依那普利相比,沙库巴曲缬沙坦钠(ARNI)使主要复合终点(心血管死亡和心力衰竭住院)风险降低20%,包括心源性猝死减少20%。因此2016年ESC指南及2017年ACC/AHA指南都将该药列为I类推荐。本指南建议经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后左室射血分数仍低,且有症状的患者,建议用ARNI代替ACEI或ARB(I,B)。此外,有的专家认为,对于没有使用过ACEI或ARB的射血分数下降的心衰患者,如果血压能耐受,首先选用ARNI也是合理的。

伊伐布雷定:SHIFT中国亚组分析显示联合伊伐布雷定平均治疗15个月,心血管死亡或心衰住院风险降低44%,因此本指南建议窦性心律的NYHAⅡ~Ⅳ级HFrEF患者,LVEF≤35%,合并以下情况之一可加用伊伐布雷定:①已使用ACEI或ARB、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已达到推荐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心率仍然≥70次/分钟(Ⅱa类,B级);②心率≥70次/分钟,对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或禁忌者(Ⅱa类,C级)

中医中药物治疗:这是祖国传统医学,近年来也有不少关于中医中药治疗心衰的临床试验,如芪苈强心胶囊,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该药能够显著降低BNP,同时改善病人临床症状,该研究发表在国外有影响的杂志上。

4、非药物治疗

治疗心衰的非药物治疗主要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因为心衰患者大约有1/3存在心脏收缩不同步,当前心脏再同步治疗(CRT)仍然是主流,但传统CRT治疗大约有1/3无效,原因很多,其中之一为QRS的宽度及形态,本指南强调LBBB图形,并将上版指南QRS宽度由120ms增加到130ms。另外,近年来临床研究显示左室多部位起搏较左室单部位起搏心室的同步性能更好,能够提高CRT治疗的效果,尤其是改善CRT无应答者的疗效。此外,近年来希氏束起搏(HBP)发展很快,有的患者希氏束起搏同样能够达到左右心室同步的目的。对于LVEF<50%且需要高比例心室起搏或者存在希氏浦肯野系统传导病变的患者中,研究数据显示HBP可显著提高LVEF。新指南建议,通过BVP进行CRT患者中左室导线植入失败者及术后无应答者,均可以尝试HBP作为BVP的补救手段,以提高疗效。

5、心衰病人的随访及综合管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心衰病人治疗依从性差、再住院率高,新版指南特别强调加强对心衰病人的长期随访、加强对病人的综合管理、多学科管理。心衰管理方案应覆盖诊治全程,实现从医院到社区的“无缝衔接”。加强对病人及家属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对该病的认识,从而提高依从性,降低再住院率。 


在媒体提问环节中,来自全国各地的媒体代表,进行了踊跃提问,与会专家给予深入解答。

李新立教授就新版指南药物推荐情况回答记者,他指出近十到五年以来,中国核心专家参与的国际大型临床研究不断涌现,例如PARADIGM-HF临床研究中,中国贡献了353例数据,还有很多新的研究正在进行中。在国际心衰诊疗追求同质化的今天,作为我们中国专家参与的国际大型心衰研究,其研究结果更应该被我国心衰指南所采纳,因此新版指南对沙库巴曲缬沙坦进行了首次推荐;同时,对伊伐布雷定的推荐中融合了更多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通过新药物策略的早推广,促进心衰诊治同质化,让患者早获益。

5.jpg

李新立教授答记者问

董吁钢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在心衰诊疗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国心衰患者死亡率依然居高不下,主要因为危险因素的不断增加、发病率的持续上升以及心衰作为终末期疾病的治疗挑战。近年来我国一直在积极推动临床心衰规范化管理,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更优化的药物、器械治疗方案,通过更规范的管理降低心衰患者死亡。

6.jpg

董吁钢教授答记者问

周京敏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再次强调,新版指南非常关注心衰的预防,体现在两方面:从纵向开展上讲,心衰疾病的防治是一个从危险因素、到心脏出现结构性改变、再到症状明显的难治性心衰的全程管理过程;从横向开展上讲,在同一个时段国际上对心衰防治的一些新的认识对我国心衰防治的指导意义。新版指南对预防的推荐已经由以前的概念方向,向具体的阐释逐步落地,例如如何利用心衰标志物进行早期干预。

7.jpg

周京敏教授答记者问

梁延春教授就非药物治疗策略更新情况回答记者指出,目前我国广大基层医生对心脏再同步治疗知晓度低,很多患者没有从治疗中获益,新版指南制定目的之一就是指导基层广大医生,正确识别哪些患者需要进行心脏再同步治疗,及时给予规范治疗或推荐至上级医院进行治疗;另外,很多新型的心脏起搏方式逐渐兴起,虽然缺少足够循证医学证据,仍然可以让更多的医生去率先了解。

8.jpg

梁延春教授答记者问

刘金秋教授在回答记者提问中指出,新版指南发布后,将患者下沉到基层进行长期管理是重要工作之一,学组将通过正在进行及未来计划进行的众多基层医生再教育活动,帮助基层医生深入学习指南,掌握药物治疗及器械治疗新策略,发挥指南在基层的指导作用,推动心衰诊疗同质化发展。

9.jpg

刘金秋教授答记者问

杨杰孚教授最后总结指出,《2018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预计今年年底前可发布,相信新版指南将为我国广大医生开展临床心衰规范诊疗实践提供更加有力的指引,对推动中国心衰诊疗及防控具有重要意义,最终惠及广大心衰患者。

阅读数: 2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