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6日,是第六个“中国房颤日”, 今年“中国房颤日”的主题为“关注心房颤,预防脑卒中”。中国房颤中心总部号召全国各中心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开展科普宣传和义诊活动,提高公众对房颤预防意识,减轻房颤引发卒中的危害。
房颤,即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现象。我国现有房颤人群超过1000万,引发卒中者52万例/年,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专家委员会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指出,房颤可使脑卒中风险增加 5 倍,20%以上的卒中归因于房颤,且房颤所致脑卒中具有高致残率、高病死率及高复发率的特点:第一年死亡率高达 50%;第一年严重致残率高达 73%;第一年累计复发率高达 6.9%。 没有接受规范管理的房颤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时刻威胁个人、家庭和社会。
目前,我国房颤卒中治疗的现状还远远不能让人满意。黄从新教授表示,首先,由于房颤起病隐匿、无明显症状等特点,导致我国房颤的诊断率极低。在我国,房颤早期诊断率和知晓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患者知晓率仅为40%。其次,临床医生在抗凝治疗中往往低估抗凝获益而高估出血风险,抗凝治疗认知不足。房颤患者抗凝药应用率仅有30%,药物治疗不规范。此外,房颤诊疗新型技术的发展推广也存在区域失衡,基层诊疗水平有限;患者的长期管理和随访不足,长期治疗依从性较低。
据悉,传统的抗凝药物华法林存在治疗窗窄、疗效不可预测、与多种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目前已有如利伐沙班为代表的新型抗凝药物在中国上市,为房颤抗凝的药物治疗提供了更多选择。
2013 年 3 月 19 日,由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等八大学会在北京宣布将每年的 6 月 6 日定为“ 中国房颤日”,旨在提升公众对于房颤卒中危害的认知。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于2017年联合启动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截至目前,申报的房颤中心逾300家,其中171家单位授予房颤中心建设单位。
值此第六个“中国房颤日”来临之际,黄从新教授呼吁,各医院要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全民对房颤的认识,使房颤病人的全程管理更加规范,让更多的患者能够得到规范抗凝治疗,为我国尽快摘掉“卒中大国”的帽子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