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道医声网讯:
北京腔内影像俱乐部(BIC)自2014年成立以来,已经举办了多次学术活动。4月12日,BIC 2018正式启航,开展了2018年第一次学术讨论与交流。秉承“立足病例 不断探索创新”的理念,本次会议圆满召开,得到了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
▲ 与会专家合影留念
冠脉影像学与功能学的融合,1+1>2
▲ 刘健教授精彩授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刘健教授首先进行了关于整合冠脉影响及功能学系统优化PCI的讲座。最新的OCT optis系统已经可以整合冠脉造影与OCT(angiographic co-registration, AC-R),实现完全同步的观察,通过自动规划回撤路线而提高成像导管操作的准确性;通过同时展现长轴、横截面的OCT图像帮助术者确定病变位置、准确定位支架,并在分叉病变、双支架置入术中OCT三维重建功能可以实时展现支架小梁、导丝与主支和分支关系;确定造影模糊病变的性质,防止支架边缘的地理缺失(geographic loss),精确测量支架大小及长度,并及时发现支架置入后的夹层等不良表现;减少操作时间、造影体位与造影剂使用。已有的DOCTOR研究已经证实了整合造影OCT系统在避免支架置入后出现地理丢失、误判支架尺寸方面的优势。
据刘健教授介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已在CIT大会的手术直播中率先运用了该系统,为今后基于整合冠脉造影的OCT指导PCI术提供了经验。未来如果能够出现整合冠脉造影、OCT、FFR的影响与功能学综合系统的技术,相信可以为广大术者带来更多的方便。
病例分享:详细剖析
▲ 郭军教授分享病例
解放军总医院郭军教授为大家从影像、病理与临床意义几方面对编织样冠脉进行了阐述。一例ACS患者,罪犯血管为LAD,但RCA造影看存在多处分隔,进一步OCT检查发现蜂窝样结构。回顾文献可知最早在1995年即对这类现象有报道,是一种冠脉的先天解剖变异。总结其特点如下:无血管供血区域心梗病史;冠脉造影显示冠脉分隔为平行的2个或多个管腔,并在远端汇合为一个管腔,多个分支管腔可互相缠绕,呈“麻花辫”样;OCT检查显示为多孔的“蜂窝状”,无/少有粥样硬化表现,EEM不规则并且多存在正性重构。容易被误诊为血栓再通,鉴别点在于不存在靶血管冠脉事件、远端血流良好、FFR检查正常。专家们关于这类变异是否更容易进展为动脉粥样硬化、不同临床情况下是否需要干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未来还需要对这类现象进行更多的观察与总结。
▲ 高磊教授分享病例
解放军总医院高磊教授分享了一例OCT指导下壁心梗择期处理的病例,对靶血管LCX进行OCT检查可见斑块破裂与血栓,明确了造影模糊病变的性质、准确测量了MLA、病变长度与参考管腔的面积,准确指导介入治疗策略。值得探讨的一点是,美国Ali教授等推荐根据ILUMIEN III研究结果根据EEM值选择支架,而中国与日本的专家还是倾向于根据血管内膜测量的直径决定支架尺寸。如何规范、合理应用OCT指导PCI,还需要进一步普及教育;对术后OCT发现的异常现象何时需要干预进行了总结:可能影响血流的夹层;连续≥5个横截面存在>200μm的贴壁不良;导致血流缓慢的血栓/组织脱垂;与参考管径相比>30%的支架膨胀不全。讨论中,专家们还展望了未来是否可能通过智能化识图,进一步优化OCT的指导效果。
▲ 吴小凡教授分享病例
北京安贞医院吴小凡教授分享了两个BVS晚期支架血栓病例,OCT观察可见支架小梁不连续、贴壁不良、内膜增生不均、弹性回缩等现象。导致BVS晚期支架血栓的因素包括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中断、支架小梁不连续(重叠、悬空、脱落到管腔内)、内膜未覆盖、支架膨胀不全和回缩、贴壁不良。如果能够充分应用OCT指导BVS置入,可能预防晚期血栓的形成。
▲ 宋雷教授分享病例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宋雷教授分享了一例OCT指导重度钙化迂曲血管旋磨治疗病例,旋磨后OCT检查明确了钙化病变的特点为凸入管腔的钙化结节,支架置入后OCT评估了支架膨胀与贴壁情况。OCT较IVUS能提供更多的钙化程度方面的信息,已有研究提示钙化角度越大(>227度),厚度越薄(<0.67mm)旋磨预处理后越容易形成缺口,进而使得支架释放与膨胀更佳。钙化体积评分(角度、最大厚度、长度)也可以用于预测支架膨胀情况,除此之外,钙化斑块的形态尤其是否突入管腔,亦能影响支架通过与膨胀。
▲ 高霏教授分享病例
北京安贞医院高霏教授分享了一例OCT指导心梗患者桥血管PCI病例,患者既往桥血管支架存在再狭窄,采用激光预处理桥血管病变后,OCT检查可见支架远端斑块破裂与血栓,遂置入支架处理。桥血管支架内再狭窄应用激光治疗还在尝试阶段,未来还有待更多的实践与随访观察。
如何让病例的价值源自临床而“高于”临床?——深入讨论
▲ 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BIC一直坚持立足病例、结合临床,围绕如何更好的利用先进腔内影像学和功能学检查手段,对患者实施精准治疗,使患者受益最大化等目前我国冠脉介入医生关注和探讨的热点话题进行学术交流。
如何让病例的价值源自临床而“高于”临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郭丽君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钱杰教授、解放军总医院汪奇教授、航空总医院董鹏教授、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苗立夫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姚道阔教授,以及刘健教授、郭军教授等就病例进行了深入剖析,回答了上述问题。
▲会议现场
BIC2018已扬帆起航,我们期待众位专家在后续的活动中,为我们带来更加前沿、实用的影像学新技术、新理念、新观点,进一步指导临床、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