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关注|绿城专家接力浙大老师,AED成心脏骤停“救命神器”

导语:

       2017年12月7日,浙江大学学生小明(化名)在操场跑步后突发心脏骤停,其体育老师——浙江大学公共体育与艺术部刘剑副教授在第一时间对其进行心肺复苏(CPR)并持续至便携式体外除颤仪(AED)到位,经过3次AED体外除颤小明恢复了生命体征,同时被送往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进一步观察和治疗,稳定后植入心脏转复除颤器(ICD)预防猝死再次发生。普及心脏性猝死的急救与预防对降低院外死亡率意义重大,严道医声网特别邀请到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院长沈法荣教授和浙江大学刘剑副教授针此次事件进行探讨。

1.jpg


“救命神器”AED,为“猝死”带来生机

        这一事件是否让您觉得似曾相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运动员、白领精英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事件见诸媒体,发病群体之年轻化、院外救治成功率之低,让人惋惜。

        正如沈教授所言,小明在青春年华邂逅猝死“恶魔”,与死神擦身而过,无疑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在他倒下的一刹那,刘剑老师第一时间冲上前为其进行心肺复苏,校医院医生在5分钟内携AED赶到对其进行体外除颤,为挽回其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不敢想象,若没有反应迅速果断且掌握心肺复苏技术的刘老师,若浙大没有配备AED装置……


AED不仅是一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

        沈教授认为,小明成功被抢救的关键一方面在于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另外一方面在于AED设备在公众场所的投放。沈教授指出,AED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易于操作、使用安全。是针对非医务人员设计的一种除颤仪,属于心脏急救设备中的“傻瓜机”,非医务人员稍加培训即能熟练使用。现在公共场所投放的机器除颤过程中均自带中英文语音及屏幕显示操作提示,未使用过的人根据其提示也能操作。而且AED会根据患者心跳情况自动辨别是否需要除颤,使用者不需要过度担心自己的操作反而“帮倒忙”。

        现代医学对猝死的认识仍面临着挑战,我们无法一一去识别和筛查每一位猝死高危患者,但如何在黄金救援的4分钟救活每一条鲜活的生命,是值得努力实现的。从某种意义上讲,AED不仅是种急救设备,更是一种急救新观念,一种由现场目击者最早进行有效急救的观念。

        早在2014年年底,杭州灵隐寺和云林基金会借助“关心您的心脏,健康从心开始”大型公益科普讲座及义诊活动,通过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和杭州市120急救中心向杭州市捐赠了15台AED。分别被安装在萧山国际机场、 杭州地铁站、杭州市民中心市民之家、灵隐寺景区等杭州市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供市民心脏急救使用。

2.jpg


猝死离我们有多远?

        记者:医院里接诊类似患者的情况多见吗?

        沈法荣教授:并不多见,但并不是说心源性猝死发病率低,而是因为心脏性猝死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发生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幸存率极低,中国尚不足1%,绝大部分患者根本没有抢救机会......


        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数百万人因心源性猝死丧生,占死亡人数的15%~20%。在我国,心源性猝死也高居死亡原因首位,我国每年约有 54.4 万人死于SCD,数量位居全球之首,这相当于每天将近有1480名患者死于SCD,也就是每分钟有1人发生SCD,我国医院外发生心源性猝死者的生存率不到1%。

        常言生命在于运动,但接二连三的心源性猝死事件为马拉松等健康赛事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沈教授强调,虽然心源性猝死不是由运动这个单一因素导致的,而是由运动和潜在的心脏病共同引起的致死性心律失常所致。但不同的年龄、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适合的运动方式和强度都不一样,因此需要强调科学运动,防止风险,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由医生评估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的运动,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甚至服药。


ICD为生命 “律动”护航

        除了加强公共急救措施及公众急救普及以外,目前植入式心脏除颤器(ICD)被认为是预防心脏性猝死的首选治疗方案。根据指南推荐,ICD的一类适应证分为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类似小明这样已经发生过心脏骤停的幸存者,属于二级预防。有人生动形象地说,ICD是把CCU的心电监测与治疗延伸到患者家中,治疗仪佩戴在身上,有效地预防猝死。CIDS,CASH,AVID等大型临床研究显示:对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和心脏性猝死的预防效果,ICD与抗心律失常药物相比,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

        据沈教授介绍,小明被送往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后,医院急诊科对患者实施了一些列稳定生命体征的措施,并做了非常全面详细的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心脏疾病。患者年纪尚轻,小明和家属经过多方面咨询和慎重考虑后,接受医生建议,综合美观、减轻囊袋压力、降低感染风险、长寿命等因素,植入了具有生理型曲线的单腔ICD。

3.jpg


事件回顾

“抢”回年轻生命   为浙大老师和校医点赞

        据刘老师回忆,小明倒地后,刘剑老师闻讯从70米外跑向小明倒地处,30秒内开始心肺复苏,按压40下吹气两次,两分钟内还没有心跳和呼吸,继续竭力施救。五分钟内校医院救护车赶到,继续为小明按压、供氧,注射肾上腺素1毫升,并开始使用AED实施体外除颤,三次除颤后恢复自主心跳和呼吸。第十二分钟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120赶到,再次为小明注射肾上腺素1毫升后送往医院急诊,急诊科王赛英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得益于前面非常成功的心肺复苏和体外心脏除颤,病人送到医院时,自主呼吸很好,意识也已完全清晰。

        这是一个很成功的AED救治案例。刘剑老师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的抢救,为挽回小明的生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刘老师专业的心肺复苏知识值得我们点赞,突发状况下刘老师挺身而出的勇气更值得我们敬佩。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掌握心肺复苏和AED救治的方法,身边发生猝死事件后每一个人都有上前施救的勇气,相信将有更多的宝贵生命得以挽救。

        当我们跟随刘老师回到事发地点,浙大紫金港校区操场上多处的校医院急救电话标志引人注目,有这样的母校、这样的老师、这样的校医院,或许,小明能够幸运的从死亡线上被“抢”回来并非偶然。

阅读数: 1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