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丁燕生:心脏介入医生也要有“匠人精神”

编者按:

        2018年2月2日~3日,由中国心律学会、北京力生心血管健康基金会主办,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承办的第十届房颤消融关键技术国际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在房颤消融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对目前尚存在的问题做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会议期间,严道医声网就会议的发展及当前的热点话题对大会主席丁燕生教授进行了专访。


严道医声网:

        首先向第十届房颤消融关键技术国际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作为大会主席,能否请您简单回顾一下这十年一路走过来的心路历程,包括会议创办的初衷等。

丁燕生教授:

        今年这个论坛是第十年了,此次成功举办,我们开玩笑说是“十全十美”了,但其实能坚持下来挺不容易的。

        最早办这个会议的时候,房颤射频消融刚刚兴起,大家都在做,但能力和技术水平都很有限。虽然当时会议也不少,但是很多会议上讲的都是比较高大上的东西,很少有人讲如何具体操作。我们就感觉,对于做射频消融的医生来讲,缺少一个真正能够提升他们技术水平,提升他们对房颤认识的专门会议。基于这样一种需求,我们就想真正做一个会,把具体的技术教给大家。于是,当时我们就请了一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专家,一点一滴地对学员进行培训。比如从房间隔穿刺开始,到如何建模,到如何建立左房模型,如何进行消融,很详细地从头到尾、逐步分解进行讲解。通过这个关键技术培训,学员们都觉得收获很大,认为对自己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有了一个更清楚的概念。

        十年来,我们坚持的就是这个宗旨和原则,就是要把最基础的东西、最实在的东西教给大家,让大家回去就能用得上,真正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严道医声网:

        我们看开幕式短片时了解到,第一届会议是在医院的会议室举办的。经过十届发展到了现在的规模,您能不能介绍一下讲者与参会学员的发展情况?

丁燕生教授:

        相对很多大会,我们这个会议从第一届开始就是个小型的培训会,当时是在我们老的导管室、老教室里面开的,只有10个人左右,但现在一些很成熟的术者,当时都在那个会上学习过。第一次会议开完后,大家反映这种形式非常好,希望能够每年都开,并扩大水平,所以会议也越办越大了,到现在每次都在100人~140人左右。关于人员覆盖,应该说是以北方为主,南方的医生也有很多人参加。本次会议还通过网络进行了直播,5000多人次在网络上进行了学习,说明影响还是挺大的。

        谈到我们请的讲课嘉宾,如陈健教授每届我们都是固定邀请的。因为他是从我们北医毕业出去的,现在是欧洲心血管联盟的一个重要成员,很多欧洲指南都是他参与制订的,在欧洲影响比较大。其他华裔国际心电生理专家,比如欧阳非凡、查咏梅、王勋章、Sunny Po、程杰等我们也都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重点邀请。例如今年房颤Rotor消融比较流行,Sunny Po教授在这方面的研究最多,所以我们今年就重点请的他,目的是把最新的理念、技术带过来。这样就可以在保证夯实基础的情况下,进一步提高大家对目前研究现状和热点问题的了解。


严道医声网:

        对于未来的十年,您都有哪些期望或规划?

丁燕生教授:

        谈到未来,我们这个会的基本形式可能不会大变,第一天的基础培训永远都会坚持下去,因为不断会有新的人进来。而且随着新技术的普及,无论对新的术者还是老的术者来讲,基础培训都是有帮助的。


严道医声网:

        基础的东西永远是最需要去夯实的。

丁燕生教授:

        对,需要夯实的。现在提到医生,很多人认为医生不是匠人,但是从我个人观点看,作为一个介入心脏病的医生,必须首先做好一个匠人,然后在匠人的基础上才能发展提高。如果作为一个介入医生,匠人精神体现在做精、做细、安全、高效四个方面。如果手术都做不好,天天出并发症,天天出问题,还谈什么发展?所以,做医生,工匠精神非常重要。

        谈到未来十年的设想,我们现在的会议还停留在理论的培训上,如果以后条件允许,我们也会考虑进行手术的直播,组织相关的医生直接上台去操作等。这样,不但有技术讲座,有理论提高,也有实际操作的过程,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体验过程。因为毕竟有些时候讲课和实际操作,中间还有很大的距离。缩短这个距离,就可能需要加入手术转播和实际操作这方面的内容。这样,学员的观念、技术都能更上一个台阶,我们的会也开的越来越圆满。


严道医声网:

        明年是另一个十年的第一个元年,谈到这样一个新的开始,您最想说什么?

丁燕生教授:

        用现在时髦的话说,就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的目的是什么,初衷是什么,一定要坚守这一点。我想再多说一点匠人精神。我认为如果说真正成为一个心脏介入的匠人,那也是非常厉害的。很多外科手术专家,做了一辈子手术,做得非常好,但你让他去写文章,去讲课可能不行,但是他通过这手术救了多少人?所以作为医生,首先还是要能够治病救人,然后从这个起点出发,路才能越来越宽广。


严道医声网:

        能不能针对临床的一些现象作一个解释?

丁燕生教授:

        我们作为一个介入医生,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手术做的怎么漂亮、时间越来越短,而是要让病人得到实实在在的益处。例如房颤的射频消融,要保证每点消融彻底的话,没有30分钟是做不到的。时间达不到,病人复发率就会增加。对于一个电生理医生来讲,电生理是我们的基础,要不断提高电生理方面的研究水平,这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认真对待的。同时补充一下。我刚才说要做“匠人”,还要在此基础上发展。就是说,不能停留在某个技术上,例如只会做房颤射频消融,别的都不会,那就走到极端去了,所以对匠人的理解要全面。

阅读数: 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