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颤中心|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召开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启动会

通讯作者: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黄波水

      为规范房颤的诊疗流程,最大程度减少房颤卒中发生及由此引发的致残和致死,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共同发起中国房颤中心建设项目。作为第一批建设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于2018年1月24日举办“中国房颤建设中心启动会”,对房颤中心建设工作进行总结和规划。

1.png

启动会现场

      会议在有着182年悠久历史的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济楼礼堂召开,来自心血管内科、心脏外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心脏彩超室、心电图室、心电生理室等众多科室及辅助部门的百余名医护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牵头、多学科组成的房颤中心建设项目正式启动,房颤诊疗走向规范化管理模式。

2.png

王景峰教授主持会议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党委书记、心血管内科主任王景峰教授主持会议并致辞,王景峰教授在致辞中,强调了房颤中心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并指出房颤中心建设项目充满了机遇和挑战。我院将按照心血管联盟和学会的要求,集合全院力量,做好房颤中心的建设工作。王景峰教授还指出,我院“房颤卒中防治中心”工作已同时开展,我们将继续发扬多学科协作精神,做好房颤的综合管理工作。

3.png

与会嘉宾合影

      此外,多位专家在会议上进行了主题报告。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周淑娴教授讲授了“中国房颤中心建设的背景意义及房颤患者全程规范化管理经验分享”;方昶教授对“中国房颤中心认证标准”进行了解读和对2018年度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房颤中心进行了工作安排;袁沃亮教授对“中国房颤中心数据填报指南”进行了详细的解说。参会人员对如何提高房颤中心数据填报效率、如何完善房颤患者随访工作、以及我院与周围社区医疗机构针对房颤综合管理如何建立联动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科室介绍:

4.png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合照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创建于1958年,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心律失常和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心血管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内首批中国房颤中心建设单位以及房颤介入诊疗技术(射频消融、冷冻消融和左心耳封堵)培训示范基地。现有3间心导管室,可常规开展各种心律失常介入手术,其中包括房颤射频消融、房颤冷冻球囊消融、房颤左心耳封堵术。为提高房颤诊治水平,降低房颤患者致残率和致死率,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提出和实施房颤综合管理,包括房颤筛查及早期诊断、房颤脑卒中早期预警防治、房颤药物规范化治疗、房颤介入手术治疗以及房颤长期随访等,已成立“房颤卒中防治中心”,形成了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急诊科、康复科等多学科协作模式。此外,为更好的诊治房颤患者,常年设房颤门诊以及医院—社区网络房颤危急值报告体系,并通过房颤随访系统,为房颤患者建立详细诊疗档案和规范化随访。在医院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房颤中心必将砥砺前行,为房颤防治水平的提高贡献力量。


阅读数: 706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