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S-CHINA2018|助力心脏健康行·第二届病例奥斯卡成功举办

1.jpg

严道医声网讯:

        自“助力心脏健康行”项目正式启动以来,一系列学术活动陆续举办,涌现出许多关于心脏猝死预防与心衰器械治疗的优秀经验。2018年1月27日,“助力心脏健康行·第二届病例奥斯卡”于第十届全国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期间成功举办。多名医师到场进行了病例分享与交流活动。

第二届病例奥斯卡金银铜奖出炉

        经评委主席及嘉宾评选,从中选出了金银铜奖的优秀病例:何浪医生获得金牌,唐艺加医生获得银牌,任晓庆、蒋志新医生获得铜牌。

2.jpg

颁奖嘉宾与金银铜奖获奖选手合影

曹克将教授、张澍教授共同宣布金奖:何浪医生

曹克将教授宣布银奖:唐艺加医生

张澍教授宣布铜奖:任晓庆、蒋志新医生

        本次活动大咖云集,由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现任主任委员黄德嘉教授,大会主席曹克将教授担任评委主席;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薛小临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刘兴斌教授、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范洁教授、南京市第一医院胡作英教授、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颖雪教授担任评委嘉宾。

专家致辞

张澍教授、黄从新教授致辞

        活动开始,首先由评委主席黄从新教授及张澍教授进行致辞。张澍教授认为,该活动是青年医师们展示自己的大好机会,通过参与本活动,选手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可以在表达、演讲、辩论等能力方面获得一定提高。黄从新教授表示,希望今天所有参赛的同仁们奋力拼搏,力争成为优胜者,从而获得在国际会议上展示自我的机会。       

  下面,让我们再现本次活动的精彩内容:

蒋志新:左室四极导线植入一例

蒋志新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剖析:

        68岁老年男性,活动后气喘半年、加重1月入院,外院CAG 正常,除外冠脉疾病,pro-BNP 7861 ng/L。入院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 1888个,心脏超声示 LVEF30%, 左室显著增大。患者经药物治疗后仍有心衰症状,因此推荐患者植入CRT-D。考虑到四极导线可以进一步降低死亡率,减少膈神经刺激和无效起搏/更换/复位,选择左室四极的CRTD。术前造影显示患者血管情况良好,起搏器植入过程较为顺利,术后一周心超示LVEF 33%,肺动脉收缩压降至25mmHg,至出院时患者症状改善,起搏器功能良好。出院后3-6月内于外院行3次心超,LVEF值均达到40%以上。一年后随访,pro-BNP  651 ng/L,起搏器程控参数正常,再次进行优化。

专家点评:

        在场评委专家指出,蒋医生在患者已经心衰指标均正常后还能想到对四极导线进行优化这是非常难得的。但是选择四极优化的时机是否为最佳时机不能确定。此外,蒋医生在术后随访时为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从而找到了起搏最佳和最差位点,但术前患者并未进行该项检查,若术前也进行该检查,与术后结果形成对比能够更好地反映患者心室起搏的真实情况。


唐艺加:血透路上的生死"室”速

唐艺加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剖析:

        68岁维持血透患者,入院前1个月透析结束准备离开时突发“晕厥”,考虑室颤,抢救后转入ICU,持续昏迷状态14天,BNP >5000,心脏超声LVEF 0.46。对于透析患者来说,皮下ICD本是最佳选择,但是该患者受经济条件限制,且不能排除患者是心脏停搏所致晕厥,最终选择植入CRTD。术后第5天从透析室回来的路上,患者再次出现双眼直视、无应答及抽搐,与第一次情况相同,10余秒后自行缓解。调取起搏器记录发现患者发作时有室速,起搏器及时进行了除颤。考虑到两次突发室速前患者处于心房心室依赖起搏状态,因而增加频率应答的敏感度,使变时性功能更佳,同时缩短诊断时间,尽量减少患者倒地后再放电的几率。

专家点评:

        目前心肾问题是临床中的重点关注问题。透析患者预后远不如非透析患者,但对于每个患者个体来说,究竟是否为患者植入ICD是很多医生纠结所在。该病例得到了良好的处理,患者预后有所改善,足可见唐医生对ICD的适应证有深刻理解。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很多透析患者会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一过性缺血症状发作,这也可能是晕厥的诱因之一。


任晓庆:拔除4195电极后右侧植入CRTD

任晓庆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剖析:

        58岁男性,既往发作性胸闷3年,CRT-D植入术后3年,囊袋感染2月余,就诊于阜外医院,入院心电图示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提示心房依赖。拔出时,首先去除导线固定袖套,理顺囊袋内盘绕的导线,然后从导线近端进入锁定钢丝,膨胀锁定导线远端,防止拔除过程中导线断裂。随后尝试使用套叠式扩张管(俗称“黄鞘”)分离导线与组织粘连,由于组织粘连严重抑或同轴性不佳的原因,“黄鞘”无法进入CS主干,决定更换为Evolution。Evolution进入过程中,导线受到牵拉,脱离出CS。最后更换黄鞘作为导引,协助导线拔出。拔除后由于左侧清创后无法再次植入,且患者符合CRTD适应症,于右侧植入CRTD。术后影像及起搏器参数均良好。

专家点评:

        以往我们认为4195导线可以提高植入成功率,降低脱位率,缩短手术时间,但术后感染问题往往被忽视。随着四极导线的出现,4195导线逐渐退出舞台。任医生对该例术后囊袋感染的患者处理规范,拔出后处理正确,这是值得肯定的。


何浪:左室四极导线植入术中难点处理一例

何浪医生病例分享

病例剖析:

        54岁男性患者,因“反复活动后胸闷10余年,加重6天”入院。入院后超声心动图示扩张型心肌病,左室壁运动弥漫性减低,LVEF 28.4%。心电图示完全性左束支阻滞;Holter示频发多源性室早3526次。冠脉造影除外冠脉病变。因此考虑为患者植入CRTD。植入过程中遇到了以下困难:1)PTCA导丝难以进入侧静脉,术者借助球囊造影导管超选分支;2)左室导线无法进入侧静脉,采用鞘中鞘提供更好的支撑;3)撤鞘后导线脱位,最终在RAO位下保持导线与鞘管的同轴性,导丝顺利通过。术后参数设置检测良好。

专家点评:

        该病例术者思路清晰,给我们带来以下启示:1)行冠状静脉造影时不应仅仅局限于血管开口处,远端血管条件对于策略选择有重要意义;2)对于扭曲、粗大的血管我们往往会担心电极推送困难,因此保证器械和血管的同轴性很重要;3)对于该病例可考虑选择双导丝技术,该技术可以增加支撑力。

专家现场精彩点评

        病例分享过后,在场评委专家及主席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场观众也纷纷向自己心仪的选手进行了投票,最终评选出了优秀病例获奖的选手。       

        “助力心脏健康行”活动旨在建立心脏猝死预防与心衰器械治疗的病例分享平台,鼓励中青年医师分享临床成果。相信在今后的活动中会有更多优秀的经验分享、对提高国内心脏猝死预防与心衰器械治疗的水平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阅读数: 1147
相关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