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 Rounding|ICD 适应证患者的器械治疗和综合管理病例讨论会成功举办

导语:

        2018年1月26日,在第十届室性心律失常专题会议举办期间,针对ICD 适应证患者的器械治疗和综合管理的病例讨论拉开了帷幕,青年医生与专家学者就一个个真实的病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陈柯萍教授、美国梅奥医学中心查咏梅教授担任了此次病例讨论会的主席,并主持此次讨论会。

1.jpg

查咏梅教授精彩演讲

        查咏梅教授为大家带来一个病例分享,是一名晕厥伴心悸的44岁女性,既往无已知心血管疾病病史,超声心动图、心电图检查无明显异常,无器质性心脏病,24小时动态心电图也无明显阳性发现。考虑该患者家族史中父亲与祖父发生过心源性猝死,该患者存在猝死高风险,植入了Reveal以便医生观察是否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在随访过程中发现了多次室性心动过速,最后植入了ICD。

        查教授结合该病例,与陈柯萍教授重点讨论了植入 ICD 后,远程监测中常见问题和处理,同时介绍了梅奥中心对于 CIED 远程监测的管理模式。她指出,远程监测作为常规监测手段在美国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梅奥医学中心每年起搏器和除颤器的植入量约为10000例左右,工作人员每天早上都会检查CareLink的报警,并及时联系患者、提供处理意见。查教授表示,随着检查手段的不断完善,包括活检、MRI等,对心肌病的诊断率也在不断的提高,例如结节性心肌病,过去很多无法确定诊断的患者现在或许都可以得到一个明确答案。

2.jpg

唐艺加教授精彩演讲

        第二个病例分享是来自四川省人民医院的唐艺加教授,该病例是一名52 岁男性患者,反复晕厥15年,加重2个月,伴情感障碍,同时合并肥厚性心肌病,晕厥多发生于起床及饭后的20-40分钟左右,持续时间约数秒,CT、心电图以及其他院内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

        病例汇报中指出,晕厥包括突然发作、发作时间短暂、自限性以及恢复较快等特点,考虑该患者的临床症状符合晕厥的特点。同时还需通过各项辅助检查的结果与血管神经反射性晕厥、药物所致体位性低血压以及癫痫等疾病进行鉴别诊断。患者行左室造影发现可能存在肥厚性心肌病,而后的MRI证实了这一判断,肥厚部位主要为心尖。因该患者有肥厚性心肌病,不仅仅是不明原因晕厥的问题,还存在猝死风险,应考虑植入ICD,但同时认为患者近期心源性猝死风险不高,可先植入ICM协助明确诊断。植入ICM半年内,患者多次再次发作晕厥,结合装置的记录,发现其存在多次长间歇,且停搏时间与患者晕厥发作时间吻合,所以考虑植入起搏器。

        唐医生层层深入,抽丝剥茧,详细介绍了该患者的诊疗过程与制定治疗方案的思路。查咏梅教授认为该病例非常具有讨论价值,反复晕厥的患者首先要确认是否为心源性的,据统计,所有晕厥患者中心源性所占比例仅为10-15%,最常见的为迷走神经性晕厥,可以通过倾斜试验帮助判断,同时医生还应考虑到患者的双向情感障碍的问题。

3.jpg

与会专家展开激烈讨论

4.jpg

会议现场

        讨论会期间,唐艺加教授与陈柯萍教授,查咏梅教授就病例的疑难点进行讨论,最后梳理出ICD患者选择,植入时机,随访及远程随访的要点和注意事项。帮助青年医生和现场观众更好的理解该疗法的价值。最后,查咏梅教授进行了总结致辞。她表示,本次病例讨论会中,专家学者们结合真实的病例,并通过讨论来辨析各个疗法的优势和价值,将进一步提高青年医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提升青年医生的ICD综合管理水平。

        错过去会议现场参会的机会不要紧,起搏在线将本次课程制作成视频,后续将陆续推出。并有专家讨论精彩内容一并呈现,期待您的关注!

阅读数: 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