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2017 | 北京心血管病青委会年度中国心血管病十大优秀科学研究评选

导语:

  2017年是心血管病领域极不平凡的一年,国际上诸多重磅研究、权威指南轮番公布,令人欣喜的是,这一年中引发热议的不仅仅是来自国外的研究,更有许多来自中国本土的大型研究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为提高广大青年学者的科研参与意识,提升中国心血管研究的关注热度,创造相互交流的平台,由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青年委员会联合严道医声网、中国循环主办的“中国心血管病十大科学研究”评选活动,希望您为最优秀的中国心血管疾病相关研究投上一票。

  当然,中国过去一年中,心血管同道的优秀研究很多,迫于时间紧迫和视野的局限,我们也仅仅从中所复习的文献中选取了部分优秀的研究进行了推荐,不能面面俱到,也请各位同道包涵。

  评选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排序和炫耀,因为中国的总体科研水平还有待于提高,而是为广大的心血管同道提供一个学习机会。同样,评选更不是为了决出高下,而是为了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

  第二届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会成立于今年初,提高科研水平是本届青委会成立的重要任务。希望通过此次该活动让更多人关注中国科学研究,并参与其中推动其进一步的发展。 

  本次评选活动完全公益,最终评选出来的中国心血管病十大优秀科学研究也没有物质奖励,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希望您参与投票,为支持中国心血管病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谢谢!


1.阜外胡盛寿院士团队Lancet刊发中国基层医疗能力和质量调查

  2017年12月8日,《柳叶刀》杂志刊发了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胡盛寿院士团队关于我国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的大型综述性文章。

  文章突破一般综述性文章的形式——查阅了近十年来相关的政府报告和统计年鉴,超过9700篇国内外研究文献,更深入31个省城乡地区的3602家各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集了人员、财务等10类原始资料,并完成了对2万余名医务人员和超过5万位社区居民的问卷调查——以丰富翔实的“第一手”数据评价了全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


2.阜外蒋立新团队柳叶刀同期刊发两项我国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

  10月25日,《柳叶刀》杂志同期在线刊发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团队开展的迄今为止我国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两项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结果。

此次发表的两项研究结果为各项政策的细化和深化提供了清晰的靶点。


3.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等Circulation发表中国卒中地图公布

  1月4日,Circulation在线发表了由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主任王文志等在全国48万余人进行的调查研究。该研究描绘了中国卒中的发病情况。

  研究发现,30年来,我国卒中负担渐重。呈现出由北到南的梯度趋势,其中在华北和华中疾病负担最重。而且在农村地区尤为突出。

  就此估算,我国每年有240万新发卒中,110万卒中相关死亡,有1110万卒中生存者。


4.阜外医院顾东风等研究称,控制空气污染,健康获益堪比控制高血压和吸烟

  9月7日,Circulation杂志在线发表了一项以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为通讯作者的研究。

  该研究发现,如果我国城市PM2.5的平均水平从目前的61 μg/m3,至2030年下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的水平,即55 μg/m3,预计我国35-84岁的城市居民中,心血管疾病死亡人数将减少67.6万,包括43.9万冠心病死亡和23.7万脑卒中死亡。

  作者指出,我国城市PM2.5水平降低6 μg/m3的健康获益,堪比我国吸烟人数减少30%。


5.上海仁济医院何奔等公布EARLY-MYO-I研究,先溶栓后介入治疗STEMI安全有效

  上海仁济医院何奔教授等在ESC上公布了EARLY-MYO-I研究。研究结果同期刊发在Circulation杂志上。

  作者称,对于无法获得急诊介入治疗的心肌梗死患者,该研究提供了更优的治疗选择。

  研究发现,对于症状发作6小时内,但介入治疗相关延迟超过1小时的STEMI患者,给予药物介入策略,即先给予半量阿替普酶溶栓,溶栓成功后3-24小时行早期介入治疗,与直接急诊介入治疗的疗效相似。


6.阜外医院徐波等:评价该不该放支架,有了更简单方便的手段

  美国丹佛当地时间10月31日,在TCT2017主会场,阜外医院徐波教授报告,在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对血流的影响时,如果采用一种叫做定量血流分数 (QFR)的指标,得到的结果与金标准手段冠脉血流储备分数(FFR)高度一致。

  徐波教授报告,定量血流分数 (QFR)技术的使用更简单,在常规造影的同时就可完成,从数据传输到完成计算过程平均仅需4分钟左右。而且也不需要使用导丝和微血管扩张药物,因此更安全,费用更低。


7.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等在美国经导管心脏会议上公布了DKCRUSH V研究并同步发表于JACC 上。 DKCRUSH V公布后即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评议。

  DKCRUSH V 为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针对LM远端的真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对比两种策略DKCRUSH及Provisional Stenting的1年临床及造影随访结果。结果显示:靶病变失败率(TLF)在 DKCRUSH组优于Provisional组0.46 ( 95% CI 0.23-0.91) 。其他终点事件结果,如靶血管心梗(TVMI),心性死亡及1年的支架内血栓,DKCRUSH组均优于Provisional组。试验结论:计划的双支架技术DKCRUSH与必要时的支架技术(Provisional Stenting)相比,能降低LM分叉介入治疗一年的靶病变失败率。

 


8.安贞医院杜杰等Circulation发文称,新标记物有助区分肺栓塞和主动脉夹层

  急性主动脉夹层如未及时诊治,死亡率高达30%~50%,因此尽早诊断很重要,但是如何与急性心梗、肺栓塞这些突发性剧烈胸痛很好区分?

  11月16日,Circulation在线发表了北京安贞医院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杜杰和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高培等的研究结果。他们的研究显示,对于急诊疑似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的总体诊断性能优于D-二聚体或肌钙蛋白(cTnI)。


9.欧洲心脏杂志刊登华西医院陈茂团队TAVI预装载干瓣病例

  华西医院心脏内科主任陈茂教授团队2016年10月27日在阿根廷做的全球第一例TAVI预装载干瓣,文章在10月31日刊登在欧洲心脏病杂志CARDIOVASCULAR FLASHLIGHT(心血管亮点)栏目。

  Venibri瓣膜的全球首例人体置入在阿根廷科连特斯Institute De Cardiologia医院进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陈茂教授、冯沅教授担任主要术者。


10.哈医大二院于波等研究称,三分之一介入患者非罪犯病变有脂质斑块,心血管事件风险翻倍

  富含脂质的易损斑块是急性心脏事件的罪魁祸首,存在于非罪犯病变处的易损斑块容易被忽略。

  近日,哈医大二院于波等在JACC上发表研究称,运用光学相干层析成像(OCT)影像技术发现三成PCI患者的非罪犯病变处有脂质斑块,这类患者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翻倍。

  研究者发现,33.6%的PCI患者的非罪犯血管存在脂质斑块。这类患者4年内严重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脂质斑块患者(7.2% vs 2.6%)。


11.北大医学部李立明等——中国慢病前瞻性研究:七成冠心病事件和四成脑梗与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对近50万人追踪7年余发现,67.9%国人冠心病事件和39.1%缺血性脑卒中,与吸烟、饮酒、身体活动、饮食、肥胖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有关。

  研究显示,如果一个人能坚持不吸烟或尽早戒烟、每日饮酒<30 g、爱运动、饮食蔬果充足红肉少,以及健康体重中至少4项,就可相对降低58%的严重冠心病事件风险,降低43%的冠心病风险,降低39%脑梗塞风险。


12.复旦赵健元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发文提示,“缺叶酸导致先心病”说法有误,叶酸利用率才是关键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赵健元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研究成果提示,决定新生儿先心病风险的是叶酸利用效率,而非血液中游离叶酸浓度。

  这一现象与传统理论“缺叶酸导致先心病”相悖,却与许多临床中发现的“血浆叶酸水平与先心病相关性差”相符,提示Fidgetin(FIGN)基因可能在叶酸代谢中发挥未知作用。


1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等ACE研究结果:阿卡波糖未显现心血管获益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胡大一教授和解放军总医院潘长玉教授领衔的阿卡波糖心血管评估(ACE)试验结果揭晓:对于我国冠心病伴糖耐量受损的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虽然使糖尿病发生率减少18%,但未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

  研究者表示,虽然流行病学数据显示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风险增加相关,但阿卡波糖可能通过延迟该高危人群的糖尿病发生而降低长期心血管风险。


14.阜外医院顾东风等——国际最大规模跨种族血脂外显子组研究:鉴定出50个影响血脂的易感基因,12个为国际首次报道

  《自然遗传学》杂志10月30日在线发表了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教授联合美国密西根大学和香港大学等40余家研究单位的研究论文。

  通过对50余万东亚和欧美人群的外显子组和基因组研究,研究者成功鉴定出50个影响血脂水平的易感基因,其中12个为国际上首次报道;鉴别出55个改变氨基酸编码的功能变异,其中14个为东亚人群特异位点。


15.复旦大学丁忠仁、胡亮等Circulation刊发揭示糖尿病人心血管风险升高原因

  近期,Circulation杂志刊登了复旦大学丁忠仁、胡亮等的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糖尿病患者体内血小板P2Y12受体呈高表达、异常激活的现象。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P2Y12受体水平是一般健康人的4倍。

  而且,血小板P2Y12的表达与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密切相关。

  研究者发现,对健康人具有相似的抗血小板效果的两种P2Y12受体拮抗剂AR-C78511和坎格雷洛对于糖尿病患者呈现不同的抗栓效果,AR-C78511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

  研究者还发现,高血糖通过ROS-NFκB途径增加血小板P2Y12受体表达。

  该研究不但揭示了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心脑血管病的原因,同时也为糖尿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16.JACC刊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等56项中药RCT汇总分析,血脂康和芪苈强心胶囊成中药循证医学发展典范

  JACC杂志刊发了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张运院士等的研究,该研究对2006-2016年发表的56项相关随机对照研究进行了系统评估。

  作者认为,某些中药,如血脂康胶囊和芪苈强心胶囊等,对某些心血管病患者有较好疗效。

  还有部分中药的活性成分的药理作用和潜在作用机制已经被阐明,或许可以作为心血管病一级和二级预防的补充或替代治疗方法。


17.徐标教授团队:生物可吸收支架增加支架血栓和心梗风险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徐标教授团队在《内科学年鉴》杂志发表的一项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表明,依维莫司生物可吸收支架(BVS)有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和其他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且风险随着时间延长而增加。

  研究者指出,“BVS需要优化支架相关技术以及支架设计,以改善其临床结局。”

  数据显示,中位随访1年时,置入BVS的患者中确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发生率为1.8%,中位随访1年以上时发生率为0.8%。

  中位随访25个月时,与置入依维莫司金属支架(EES)的患者相比,置入BVS的患者出现确定或极可能的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会增加2.4倍。


18.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等JACC刊发探讨心房颤动:是21世纪的心血管流行病,可以预防!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马长生教授等在JACC上发表了一篇综述文章,探讨了房颤的预防问题。

  据估算,如果消除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至少80%的冠心病是可以预防的。同样,采用人群干预和高危人群预防相结合的策略,强调整体人群的健康生活方式选择,加上危险因素更好的控制,相当高比例的房颤是可以预防的。


19.中科院生化细胞所周斌研究组创建更为精准的谱系示踪技术

  2017年11月13日,国际学术权威刊物自然出版集团旗下子刊、国际顶级生物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杂志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周斌研究组题的科研成果。

  研究将Dre-rox同源重组系统引入到传统的基于Cre-loxP同源重组系统的遗传谱系示踪技术中,有效地规避了由于Cre表达的不特异性而导致的非特异性(“异位”)同源重组,实现了更为精准的遗传谱系示踪,为发育、干细胞及再生等领域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20.中山大学长江学者发表Circulation文章:不同寻常的转运因子作用

  来自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等处的研究人员发表了文章揭示了RBP4的促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同时也指出了这一关键因子对除糖尿病以外更多疾病的影响。

  研究都揭示RBP4通过诱导巨噬细胞来源的泡沫细胞形成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这有助于扩展目前我们对这一分子的认识——它的作用不仅仅是作为糖尿病的标识。

  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心血管领域顶级期刊 《Circulation》(IF19.309)上,文章的通讯作者是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夏敏教授。


21.曾春雨团队Circulation发文:心肌细胞可再生

  成年心肌细胞是不能再生的细胞?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心内科曾春雨团队用实验颠覆了经典病理学结论,该研究直观地显示了缺血性损伤后的成年心肌细胞不但具备再生能力,而且通过调控后其子代细胞还具备收缩功能;研究结果显示在特殊条件下成年心肌细胞增殖比率可达7.0%。


22.王淼课题组:CXCR7可作为血管稳态与心梗后心脏重构新药物靶点

  最近阜外医院心血管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淼课题组在血管稳态与心梗后心脏重构机制探索和心血管新药靶发现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研究发现CXCR7通过促进内皮细胞增殖与再生,调节血管稳态和心梗后心脏重构与功能,揭示CXCR7可作为防治介入术后血管再狭窄与心梗后心衰的新药物靶点。


23.Circulation 广东省医庄建/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陈会文等 首个中国复杂先心病多中心研究

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庄建院长领导的先心病临床-流行病学研究团队联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脏外科陈会文研究团队在Circulation发表了多中心临床研究成果。

该研究是中国先心病外科首次在该期刊上发表的有关复杂先心病多中心临床研究,在国内外首次回顾并分析了无线缝合技术与传统术式比较,对于术前存在梗阻的患儿,在降低术后肺静脉再狭窄率上所具有的优势。


阅读数: 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