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eLink大咖谈 | 董颖雪:人工智能完美合璧现代医学——CareLink™

  CareLink™是由美敦力公司研发的远程随访系统,该系统在未来或将成为植入器械患者术后监测的重要手段。2017年11月24日-26日第十届国际心血管病论坛(CVF2017)举办期间,严道医声网就CareLink™在术后管理中的应用对大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董颖雪教授进行了采访。

1.png

董颖雪教授接受严道医声网采访

严道医声网:

      您认为利用远程随访强化患者管理,将为CIEDs患者带来哪些临床获益?

董颖雪教授:

  目前已经有很多临床实验证明了远程随访带来的临床获益。我们知道,不是所有的患者都会有临床症状,并及时就医,或者是去起搏器程控的门诊就诊。

  一年前,一位83岁的老年患者因不明原因卒中到我科就诊,检查发现他是窦性心动过缓,平均心律45次/分,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因为患者年龄比较大且住所较远,我们为他植入了搭载远程监测的起搏器,术后,我们定期给患者进行数据采集和随访,均比较平稳。直到今年春节的时候,突然发现他的房颤负荷特别高,一个月内随访一直有这种房颤负荷,在月中的时候竟然达到百分之百,我们立刻联系患者,询问原因。患者告诉我们,因为过年情绪比较高,没有按时用药,因此发生了房颤。由此我们也推断,患者之前不明原因的卒中可能与房颤相关。因为房颤对这个患者来讲,没有明显症状。后来,患者在遵循医嘱的情况下规律服药后,房颤就得到有效地控制。7月份时,我们发现又有房颤负荷升起的苗头,及时与患者联系了解到,患者认为他服用了控制心室壁的β受体阻滞剂之后血压正常,当地医生也告诉他,血压正常了,这个药就可以暂时不吃了,他就停止服用药物了。其实,我们让他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目的,第一,是对他的血压会有帮助。第二,更多的是管理房颤,减少卒中风险。随后,患者接受我们建议,继续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到现在房颤也没有复发。

  总而言之,很多疾病并不像我们想象那样,患者会有非常强烈的反应,甚至没有反应。但这并不代表示他没有疾病和卒中风险,没有致残率、致死率的可能。所以说,医生的责任在此可以用一句来话来描述:身未动,心已远。这就是远程随访很大的一个价值所在。

严道医声网:

      通过远程随访中心的建设,建立患者远程管理流程和转诊流程,是最大化增加CIEDs患者临床获益的有效途径。能否请您就贵中心在远程随访中心的搭建,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和大家进行分享?

董颖雪教授:

  关于患者的管理问题,有一个非常好的形容医患关系的一个词,叫照护。医患之间,医生给患者提供的不仅仅是照护,更多的是一种关爱。如何提升这种医疗救助过程中的温度,实际上也是我们一直要推崇的一件事情。

  谈这个话题,就要说一下远程监测可能会对将来产生的影响和对患者直接获益问题。我们中心十余年以来一直开展专门的起搏门诊。周一、三,五上午,都有单独的护士和医生进行起搏随访门诊的工作。但是,随着起搏植入数量的增加,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实际增长需要。即便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又开通了24小时心脏热线,依旧满足不了患者的就诊需求。比如说,患者电话里说现在胸闷、心慌,可接线员或医护人员很难在患者机械、简单的重复过程中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实时的心电图显示,对患者来讲,就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一位老年患者,因为年龄比较大且居住比较远,就诊不方便,我们为他植入了有远程随访功能的起搏器。有一天,患者的家属非常着急地联系我,说患者又出现了晕厥现象。我让他把患者晕厥前后的情况描述一下,并询问这次晕倒的症状跟以前是否一致。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患者植入起搏器的主要原因是有房颤,以及房颤终止后的长间歇,最长是6点几秒,是起搏器植入的Ⅰ类适应证患者。并且我们根据他以往的病例,了解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且本身是脑血管病高危因素的人,结合患者本次发病的情况,此次晕厥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发病时间就几秒钟,很快好了。但这次患者的晕厥特征不符合以往心脏骤停或者说窦性停搏的特点,这次持续时间比较长,还出现了一过性的言语不能,因此,我们建议第一时间到神经科急诊。同时,我就立即拨通了我们远程随访团队的电话。因为患者发病之后,远程随访装置就立刻启动了,该装置有两种方式进行工作:一种就是每天或者是每周定时上传信息;另一种启动方式就是事件发生即刻启动上传信息。远程随访团队给我的回复是,起搏器工作一切正常,没有异常事件发生。我更加坚定了让患者去神经内科首先就诊,为患者在六小时的溶栓时间窗或者取栓时间窗,争取到了一个非常宝贵的机会。

  所以,我认为远程监测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仅能够救助患者的生命,还能像医务工作者一样,实现对患者的一种关爱,实现我们对医患关系有温度的提升,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阅读数: 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