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PRC2017|郭航远:中西医结合将为心脏康复患者带来更大获益

编者按:

        2017年12月1-3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杭州市医学会、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等主办的第八届中国控烟与心血管疾病预防学术大会暨第二届中国心脏康复与预防大会(CCPRC)、2017国际心血管病预防与康复会议(ICPRC)、2017杭州心血管病西湖论坛、杭州市心电生理与起搏高峰论坛在杭州隆重召开。会议期间,大会执行主席、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郭航远教授接受了我们的专访,对本次大会的一些主题设想进行了介绍。


严道医声网:

        您多年以来一直在致力推广心脏康复的理念。能否请您谈一谈介绍一下开展心脏康复的重要意义? 

郭航远教授:

        心脏康复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是心血管疾病“防治康”三位一体医学模式中重要的一环。心脏康复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既是心血管内科的一门分支,也是康复医学的延伸,目前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治疗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即在规范的专业治疗基础上,重视非药物治疗对于疾病的治疗作用,主要是通过指导心血管疾病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方式,包括科学的运动、心理的调节与疏导、健康的饮食,控制体重、戒烟等各方面的措施,强调给予心血管疾病患者全面的医疗指导与关怀,安全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一些并发症,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延长寿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6》显示,我国冠心病病死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而目前我们对于心血管疾病的“头(预防)”和“尾(康复)”均做得不够。心脏康复是对心血管疾病实现综合管理的医疗模式,形成了心理——生物——社会的干预调节模式,涵盖了发病前的预防以及发病后的康复,这与中医学自古提倡的“治未病”思想不谋而合。心脏康复分为三期,即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Ⅱ期康复(门诊康复期)、Ⅲ期康复(院外长期康复)。2016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组织编写了《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为心脏康复的早期康复提供了借鉴。Ⅰ期康复(院内康复期)是心脏功能恢复、建立康复意识、进行康复宣教等的关键时期,也是目前亟需标准化、规范化的关键领域之一。


严道医声网:

        我们知道心脏手术后的病人,身体往往很弱,心理上也比较脆弱,主要注意的事项有哪些?

郭航远教授:

        早期心脏康复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和运动康复终止的指征:

        1. 心脏康复适宜人群:原则上,所有成人及儿童心血管病患者,包括冠心病及支架/搭桥术后、心脏瓣膜置换术后、心力衰竭、心肌病、心律失常、心脏移植术后、大血管及外周血管手术后、先心病等,均应接受心脏康复治疗,只是由于耐受及疾病限制选择性进行运动康复及呼吸锻炼。

        2、相对禁忌症:安静时心率>120次/分 ;安静时呼吸频率>30次/分 ;血氧饱和度(SPO2)≤90%;运动前评估收缩压(SBP)>180mmHg或舒张压(DBP)>110mmHg;72小时内体重变化±1.8kg以上 ;随机血糖>18mmol/L;安静时心电图上可以明确观察到有新的缺血证据;不稳定性心绞痛发作时;导致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恶性心律失常;确诊或疑似的假性动脉瘤、动脉夹层术前;感染性休克及脓毒血症;重度瓣膜病变手术前或心肌性心脏病心衰急性期;临床医生认为运动可导致的恶化的神经系统、运动系统疾病或风湿性疾病;患者不愿配合。

        3. 监护下患者终止运动的指征:DBP>=110mmhg;运动中随着负荷的增加SBP下降>10mmhg;有运动相关症状/体征的严重室性或房性心率不齐;II度或III度AVB;出现对运动不能耐受的体征或症状,包括心绞痛、明显的呼吸困难以及ECG出现缺血改变。


严道医声网:

        本次会议中,您将就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的发展思路进行演讲。那么,您认为中西医在心脏康复方面各有哪些优势,如何实现优势互补?

郭航远教授:

        心脏康复是一项综合的,长期的,多维的治疗方法。我们除了关注心血管事件外,更要强调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还要注重多种方法的结合。

        以运动为核心的西医心脏康复在国外已经十分成熟,已被视为1级证据列入治疗指南中。国内心脏康复也是蓬勃发展,已经在建及建成的心脏康复中心在500 余家,心脏康复被越来越多的医生、医院所接受已是不争的事实。目前的临床研究显示,合理的心脏康复可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以及减少患者发生再住院以及血运重建率。心脏康复是全程的,从住院到门诊再到家庭和社区;心脏康复是全面的,涵盖主动积极的身体、心理、行为和社会生活的训练与调整;心脏康复也是包容的,可以不断吸取优秀的康复经验,紧跟时代发展。但目前西医的心脏康复需要一个很大的团队,无法满足中小医院中需要心脏康复的大量患者。心脏康复的模式也较复杂,在推广层面存在一定难度。

        中医康复学是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气血津液等学说为基础。与西医相比,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形神统一,构建出中药、针灸、按摩、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中、西医心脏康复具有共性、个性和较强的互补性。辨证施膳是中医康复的特色和优势,针对患者的不同证型提供更加具体的饮食指导,变药为食,以食代疗,药借食味,食助药效,发挥协同作用。但中医康复散见于运动、饮食、营养等各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一个系统。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西医为体,中医为用,使其综合成系统的方法。如在西医康复基础上构建中医心脏康复单元;参考西医标准对中医康复中的运动康复和外治康复方案的指标进行量化等。借鉴和学习西方国家先进的康复经验和技术的同时,结合我国传统中医的优势和特点,发展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是我国的主要优势,会给心脏康复患者带来更大的获益。


严道医声网:

        您曾经提到寻找适合中国医院的心脏康复模式是未来较长时期心血管学科发展一个任务,对于找到适合中国医院,尤其基层医院的心脏康复模式您都有哪些经验和体会?

郭航远教授:

        中国医院的心脏康复理想模式是,诊断和疗效评估在三级医院心脏科;并对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高危患者在三级医院心脏科进行康复治疗;中危患者在二级医院心脏康复中心进行康复治疗;低危和部分病情稳定的中危患者转到所在的社区继续康复治疗。在三级医院心脏科专科医师指导下,由二级或以上医院心血管康复专科医师和社区全科医师、社区康复治疗师、社区健康管理师(“四师共管”)共同指导患者心脏康复、二级预防和实现长期管理。

        针对基层医院的心脏康复模式,首先,要争取多方支持。医院领导的支持,让医院领导知道做好心脏康复可以实现多赢,不仅提高患者的疗效,还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减少用药,控制不合理医疗成本增长,增加有效收入,使新农合指标更加良好。建议医院领导争取医疗保险在心脏康复中的投入,既解决医院收费又能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反过来有效的心脏康复可以减少患者再住院,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要得到我们基层的医护人员的支持,让大家知道心脏康复的概念及意义,心脏康复是心脏康复就是对有问题的心脏进行保养,帮助患者修复心理与身体的创伤,恢复生活质量、工作能力,重新投入生活,回归社会。得到患者的支持,让患者认识到心脏康复是提高心血管病患者医疗和生存质量的法宝。

        其次,要有一个完整的心脏康复团队。基层心脏康复团队须以心血管医师为核心,加上康复护士、康复师、营养师、心理治疗师和秘书。由于基层医师人员匮乏,要充分利用资深护理人员,尤其是有心脏介入、抢救经验,并德医双馨,有耐心的高素质护士加入到康复团队中。在心脏康复中心配备必需的心脏监护设施、抢救药品和抢救设备,严格掌握心脏康复过程中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保证心脏康复的健康、安全开展。

        另外,需建立双向转诊机制。基层医院收治大量的心脏病患者可以转诊到上级医院的患者,病情稳定的患者又返回到基层医院。

阅读数: 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