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听心声 精治随行——预防心脏性猝死的第一道防线
严道医声网讯:
2017年11月25日,在第十届逸仙国际心血管病论坛期间,一场别开声面、扣人心弦的创新大赛——ICM临床路径创新大赛在广州拉开序幕。作为ICM创新之旅的首站,本次大赛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大医院的近20位选手报名,10位选手获得了晋级资格。
先锋力量——鸣锣开赛 引领发展
本次大赛由上海市胸科医院李若谷教授主持。活动伊始,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澍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伟教授,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汤宝鹏教授致辞。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任主任委员、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黄从新教授做总结。随后的启动仪式上,张澍教授、华伟教授、汤宝鹏教授以及工作委员会成员、本次大赛评委陈柯萍教授、董颖雪教授、范洁教授、刘兵教授、徐伟教授、郑良荣教授,美敦力心脏节律事业部高级市场总监黄芳女士共同敲响象征大赛开始的铜锣,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中青年骨干——碰撞思想 汇聚力量
现场17位参赛选手通过电子抽签分成三组,选手们积极准备,不断演练。每位选手陈述方案后,现场评委向选手提问,并结合选手方案、演讲内容、现场答辩准确性三方面给选手打分。每组选手陈述结束后,结合现场评委与观众的打分决定选手得分。
晋级选手
比赛后,专家评委向晋级和参与选手颁奖并与选手亲切合影留念。
谆谆教诲——不忘医者初衷与使命
黄从新教授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从1903年,有着“心电图之父”的荷兰教授Einthoven第一次将体表心电图记录在感光片上到现在,心电监测的发展已经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这个过程,是我们人类不断认识自身心电活动规律性的过程。随着心电诊疗技术的更新与创新,心源性晕厥的鉴别诊断不断发展。本次大赛我们主要围绕晕厥诊疗的流程和路径进行了新的探索,通过各位选手的充分交流,相信我们可以通过长程心电监测,分析、捕捉到心源性晕厥患者的心电信息,并进一步指导后续治疗。黄从新教授指出:我们要高度重视心电信息的获取和解读,通过植入心电事件监测器和远程监测设备的应用,我们将开启新的心电事件监测征程,并将进一步调整我们的诊疗观、治疗观,利用高科技的发展为患者造福。
张澍教授的致辞可以总结为三个关键词:“学习、创意、给力”。张澍教授表示: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承担的是患者的生命。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医学知识,不断积累与成长。长程心电监测是一项新的技术,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何更好地让我们的医生使用这项技术,让我们的患者享受到这项技术并从中获益,给临床带来更加快捷、准确的诊疗效果,是我们举办这次大赛的初衷。希望通过创新大赛的新颖形式,破除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使我们的参赛选手拿出自己的创意,请我们的资深专家分享自己的经验,在碰撞中实现创新思维与临床工作的密切结合。
华伟教授表示:晕厥是我们临床每一位医生都会遇到的情况。由于晕厥的复杂性,往往难以诊断。而心源性晕厥死亡风险高,与猝死息息相关。长程监测,为临床中发现隐匿的心律失常,对恶性心律失常的预警都提供了有效的帮助。积极开展ICM诊疗的普及与推广工作,对于临床上及时发现、积极治疗、拯救患者生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汤宝鹏教授在致辞中对众位青年参赛选手寄予深切希望,并鼓励他们突破自我,以发挥出个人最好的参赛水平为目标。
蓬勃向上——展青春活力与朝气
本次大赛是探索晕厥诊疗路径的平台,更是分享成果的舞台。现场17位参赛选手比拼的不仅是创意,更是对于临床工作的实践与积累。现场弥漫着浓厚的学术氛围。
发现隐藏在患者“心底”的问题
据了解,本次活动由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主办,美敦力公司特别支持。目前在中国,广大百姓对晕厥的危害和诊断的必要性认识不足。2017年6月10日,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长程心电监测工作委员会正式成立,揭开了长程监测的临床实践与发展的新篇章。通过ICM创新大赛,我们积极探索ICM临床路径与规范化应用,探索晕厥患者高效诊疗之路;未来,更多晕厥患者将获得更规范的诊疗。
让我们一同期待,ICM临床路径创新决赛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