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CC 2017|刘健:浓缩中国PCI发展历程打造高品质学习平台

编者按:

        北京大学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级课程(PUCC 2017)暨冠状动脉钙化病变介入治疗高峰论坛今年将如期于11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执行主席刘健教授特别就大会亮点等内容接受了媒体采访:


严道医声网:

        PUCC迄今已成功举办6届,历届会议都受到了与会者的广泛好评。在PUCC2017即将召开之际,作为大会执行主席,请您就此次会议内容设置安排上的亮点和特色进行简单介绍。

刘健教授:

        今年是PCI技术问世40周年。PUCC2017不仅将体现40年世界心血管介入诊疗发展现状,也将体现中国介入发展的历程。今年的参会专家包括老一辈的郭静萱教授、毛节明教授等中国介入治疗开创者,现在他们都已是80岁左右了;还包括葛均波院士、霍勇教授、王伟民教授、高炜教授等把PCI技术在中国发扬光大,达到一个高峰的一代人;更包括现在三四十岁的年轻医生,他们将从不同的角度、时间、深度、层次见证中国介入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所以, PUCC2017虽然会议规模很小,但反映了中国介入发展的缩影。

        谈到今年会议的主要亮点,我认为有这样几个:

        第一,首次安排了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选择辩论专场。这是一个形式很新颖的安排,主要围绕PCI之后如何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进行。术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阿司匹林到底联合氯吡格雷还是替格瑞洛,现在争议还比较大。针对这两种药物哪种药物应该首选的问题,邀请了正反双方各五位专家,将从药物的作用机制、临床实验证据、临床应用证据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有所启示。

        第二,在去年的基础上,今年将继续举办“百年传承:北医—协和复杂疑难病例讨论会”。北京大学医学部与北京协和医学院都有百年的历史,但有着不同的中西创办背景,是既能代表传统,又具有最高水平的两所大学。这个环节所讨论的问题都是一些临床的复杂疑难病例,讨论临床中发生的情况,如病人为什么出现水肿、心衰等,而不重点讨论技术。

        第三,论坛将进行北京心血管介入质控培训。是北京市心血管介入质控中心针对该市参加培训学员开展的一个必修课。之所以将这一课程引入PUCC,既是因为它符合PUCC培训的传统特色,同时也符合国家加强介入质控的现实要求。

        第四,今年将继续与北京腔内影像俱乐部(BIC)合作,针对腔内影像和工程学方面的话题进行专题讨论。国内关于OCT、IVUS和FFR等领域的一些专家将围绕会议主题,进行讲座和病例讨论。

        第五,围绕当前的热门话题,设置了CTO专场的板块。这一板块主要是与“老伙计”俱乐部进行合作,并邀请目前国内在CTO领域活跃的一些中青年专家,共同进行病例讨论。

        第六,在去年合作的基础上,继续与海昌并发症俱乐部共同组织专题讨论。王海昌主任、王海燕主任等精心挑选了11个病例在会上进行研讨,这些病例涉及的范围非常广,不仅限于并发症,还涉及手术技术、策略选择、术前准备等。去年大家的讨论非常热烈,今年应该会更加热烈。

        第七、今年将与美敦力公司、雅培公司,信立泰公司等企业合作,围绕它们各自的产品和治疗策略组织相关专题卫星会。

        第八,设置了冠脉介入围术期药物治疗论坛的专场,对通过静脉输入的抗凝药、抗血小板药,以及国产口服抗血小板药、对比剂等围手术期药物的选择使用进行专题讨论。

        最后,我们还有一个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就是邀请北大人民医院心外科主任陈彧教授与我分别就左主干介入治疗策略,分别从外科观点和内科观点进行一个类似于辩论式的发言,进一步明确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外科,什么样的病人适合内科。


严道医声网:

        我们注意到,今年的大会主旨发言邀请了很多的著名专家,请您再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

刘健教授:

        这次会议对主旨发言也做了比较全面的考虑,邀请了十位非常有代表性的专家在会上做报告。这十位专家都是相关领域最高层次的专家。而且今年的主旨发言有这样几个第一:

        第一次邀请院士来参加我们的会议。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葛均波院士将介绍“冠脉介入治疗的历史、现状及未来”,今年恰逢PCI技术诞生40周年,因此这一讲座非常值得期待。

        第一次邀请海外专家到会讨论,使我们的会议第一次带有国际色彩。来自日本的许永胜(Eisho Kyo)教授将就开通慢性闭塞病变基本流程东西方观点的异同进行介绍。

        第一次安排了冠脉介入之外的重要话题,浙医二院的王建安院长将介绍经导管主动脉(TAVR)治疗现状与未来;江苏省人民医院王捷教授将介绍肾动脉消融治疗高血压的争议与未来,这些都是非常有争议的热门话题。

        此外,主旨发言中还涉及很多热门的新理念和新技术,安排的非常全面,而且非常具有代表性。如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霍勇教授介绍的“中国胸痛中心建设的形势及未来发展”;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波教授介绍的“从EROSION研究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策略的改变”;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介绍的“心血管影像学研究进展”;北京阜外医院颜红兵教授介绍的“2017年ACS临床研究解析”;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高炜教授介绍的“冠脉介入治疗康复的现状及未来”等。所以我相信,PUCC2017会呈现给各位代表一些非常全面而且高水平的信息。


严道医声网:

        据我们所了解,业内的专家对PUCC的品质都是非常认可的。在这方面是如何保障的?

刘健教授:

        对于PUCC,我们一直都非常强调品质。我们强调高品质,就是既能给参会者提供一个舒适的最佳学习平台,也能更好地体现讲者的风采,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呈现讲课的内容。为了办好会议,在会场的搭建中,无论是主席台的影像设备、电脑、LED屏等,我们都选择了质量非常好的产品,力图给参会的医生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同时,我们对会议的规模一直有所控制,每年都保持在500人左右,而且会议只有唯一的一个会场,大家可以领略整个会议的所有日程,有利于学员的专心学习。

        我相信,只要大家能来,潜心地坐下来听,一定会享受到一个内容丰富、高质量的学术盛宴。


严道医声网:

        介入心脏病学发展到今天,如何更好优化PCI治疗已经成为广大介入医生追求的目标,北京腔内影像俱乐部(BIC)的成立代表了PCI发展与时俱进的理念,此次会议期间将举办BIC联合PUCC专场。作为BIC发起专家之一,能否请您再就BIC成立初衷,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和愿景与大家进行分享?

刘健教授:

        北京腔内影像俱乐部(BIC)是我与钱杰教授、郭军教授创建的一个以北京为核心,以京津冀为辐射面,以后可能会走向全国的腔内影像学方面的沙龙。成立BIC的初衷,就是无论是IVUS、OCT,技术性都比较强,特别是读图,学习曲线比较长,这就造成很多介入医生想学,但又学不好,成为一个很大的苦恼。因此,我们三人从FACC回来后,就把北京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专家团结在一起,组织了这样一个小型的交流平台。通过对大家感兴趣,并有一定难度的腔镜影像资料、病例的讨论,共同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并对这些技术进行推广和发展。腔内影像是一个相对小众的话题,现在俱乐部只有四五十人参加,但是我相信只要能持续、全面地开展下去,应该会有更多人参与进来。


阅读数: 1136
相关专题